![]()
撰文/ 杜詠芳
/ 黃大路
設計/ 慕 衍
還記得特斯拉那個美好的“三步走”戰略藍圖嗎?
第一步,造一輛昂貴的電動跑車(Roadster),證明電動可行;第二步,用這筆錢造一輛更便宜的車(Model S/X),擴大影響;第三步,用賺來的錢,造一輛真正意義上的“平民電動汽車”,徹底改變世界。
多年來,特斯拉的車迷們都在等待第三步那輛終極神車的降臨。
它被車迷們親切地稱為“Model 2”,一個傳說中售價僅需2.5萬美元,能讓特斯拉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革命性產品。
就在10月7日,它來了。但是,它并不是那輛萬眾期待的“Model 2”,甚至算不上是一輛新車,而是基于現有產品動的一次“減法手術”。
Model Y標準版與Model 3標準版同步登場,起售價分別為39990美元(約合人民幣28.9萬元)和36990美元(約合人民幣26.8萬元)。
![]()
美股開盤,特斯拉股價就像坐了過山車,最終收跌4.45%,市值蒸發約6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30億元),反映出市場對這一產品策略的關注。
而這直白的市場信號,也讓一個核心問題浮出水面:平價版特斯拉,究竟是特斯拉送給大眾市場的誠意之作,還是其在增長焦慮與戰略搖擺之下的無奈妥協?

保留基因與精準減配
當平價的標簽貼在 Model 3 與 Model Y 標準版上時,消費者最先追問的是:它們究竟能提供什么?
打開特斯拉官網配置頁,答案藏在一份清晰的“配置清單”里。
可以看出,平價版特斯拉既有保留的核心體驗,也有不得不接受的功能取舍。
從核心配置來看,平價版特斯拉保留了Model 3的溜背造型和Model Y的跨界車身設計,配備15英寸觸控屏、基礎Autopilot(TACC自動跟車)和321英里(516公里)續航。
![]()
智能互聯功能包括遠程解鎖、啟動車輛、預調空調、行程規劃、手機鑰匙、哨兵模式和狗狗模式,保留了特斯拉的核心體驗。
然而,為了實現品牌最低價,特斯拉的“刪減游戲”同樣明顯,且多集中在用戶高頻使用的配置上。最受關注的當屬自動駕駛功能的“縮水”。
Autopilot核心功能,車道居中輔助(Autosteer)被移除,車輛無法自動保持車道中心,遇彎道需駕駛員手動轉向,回歸傳統自適應巡航水平。
多年來,幾乎每輛在美國銷售的特斯拉汽車都配備了完整的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這意味著新款特斯拉的感覺會很像2012年的特斯拉。
原標配的仿皮座椅換成了織物材質;Model Y的全景玻璃車頂雖得以保留,但車內也新增了一層織物內襯,覆蓋了原本通透的玻璃視野。
![]()
后排8英寸觸摸屏被手動通風口取代,原本可讓后排乘客調節空調、播放娛樂內容的交互功能消失,使后排乘客長途出行的體驗感大打折扣。
前排座椅通風、后排座椅加熱、手動調節方向盤、后視鏡自動折疊功能被移除,FM/AM收音機也取消,僅能通過流媒體收聽。
除此之外,動力與續航的“微調”雖不直觀,卻也暗藏妥協:電池容量從77千瓦時降至69.5千瓦,充電功率從250千瓦降至225千瓦。加速性能也略有下降,0-60英里/小時加速時間為5.8秒,比高級版慢0.9秒。
不得不承認,Model Y和Model 3的標準版有點像是特斯拉在放緩的增長勢頭上貼的一塊創可貼,而非市場期待已久的低成本電動汽車革命。

便宜了卻還不夠便宜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說,推出更便宜的車,目的是吸引那些買不起特斯拉的客戶。
他在今年7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滿懷信心地表示:"人們購買這款車的意愿非常高,只是銀行賬戶里的錢不夠。所以我們能把車做得越便宜越好。"
然而,當10月7日新車價格揭曉時,“36990美元起”這個數字卻與馬斯克多次強調的“3萬美元以下才是關鍵”形成了鮮明落差。
韋德布什證券公司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的評價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我對這些車只比下一級車型便宜約5000美元感到失望。”
從表面看,新款Model 3比老款基礎版降價5500美元,Model Y也降價5000美元,似乎是誠意之舉。
但若結合美國稅收抵免政策的變化,實際情況則復雜得多:在9月30日前,購買老款車型可享7500美元稅收抵免,實際支付約3.4萬美元;而新款車型推出后,稅收抵免政策到期,加上運費,實際價格約為3.86萬美元。
這意味著,對于精打細算的消費者而言,選擇新款標準版車型的實際支出,反而比政策到期前購買老款車型高出近5000美元。
這一反差,讓平價版特斯拉的定價有點像是在政策紅利消失后的被動應對。
畢竟,盡管特斯拉第三季度全球銷量同比增長7.4%,暫時扭轉上半年超13%的下滑,但這一反彈一定程度依賴于稅收減免到期前的“末班車”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基礎售價,標準版車型的選裝配置價格也不便宜。
升級19英寸輪轂需1500美元,選擇白色或黑色車漆則分別需加價1000與1500美元。而被移出標配的Autosteer自動轉向功能,選裝價更高達8000美元。
這套選裝策略意味著,特斯拉標準版的最終落地價可能遠超其宣傳的起售價,所謂的性價比需要消費者仔細權衡。
更關鍵的是,特斯拉標準版當前的產品定價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并不具備明顯優勢。
正如Camelthorn Investments顧問肖恩·坎貝(Shawn Campbell)所言:“我不知道這是否足夠,但在我看來,特斯拉需要推出售價低于3萬美元的電動車。”
在3萬美元這個關鍵價格區間,特斯拉需要面對的是十余款實力不俗的競品。
日產聆風續航里程超過300英里,起價僅為3萬美元;雪佛蘭Equinox電動版的定價也處于相近區間,續航表現相當。
現代汽車的競爭策略尤為積極,將2026款Ioniq 5的起售價下調至3.5萬美元,較Model Y標準版更具價格優勢。
雖然基礎版Ioniq 5的245英里續航里程不及Model Y的321英里,但其采用的800伏架構在充電效率方面具備顯著優勢,能夠在18分鐘內將電量從10%充至80%。
而在競爭最為激烈的中國市場,價格差距則更為懸殊。
因此,從實際作用來看,特斯拉5000美元的降價幅度,能對已取消的7500 美元聯邦補貼起到部分抵消作用,只是這種緩沖效果較為有限。
與此同時,消費者期待與新車實際定價之間的差距,也從側面凸顯出特斯拉在平衡市場需求、適配政策調整及應對競品壓力過程中的復雜處境。

短期止血還是長期破局
![]()
特斯拉此次推出平價車型的戰略調整,引發了市場觀察人士的多元評價。
一些業內人士對特斯拉的這一策略表示擔憂,認為低價車型可能會蠶食現有高端車型的銷量,從而限制公司的整體增長空間。
研究公司Futurum Equities首席市場策略師謝·博魯爾(Shay Boloor)指出:“這本質上只是一個定價策略的調整,而非產品力的突破。我不認為它能大規模激發新的市場需求。”
Auto Forecast Solutions預測副總裁薩姆·菲奧拉尼(Sam Fiorani)從市場滲透的角度分析認為:“對于那些渴望加入特斯拉用戶陣營的消費者來說,這確實提供了一條更經濟的途徑。這可能會保持銷售勢頭,但可能不會帶來太大的提升。”
在他看來,特斯拉在“減配”上存在明確底線。為維護“高端形象”,可刪減內容本就有限。
Running Point首席投資官邁克爾·阿什利·舒爾曼(Michael Ashley Schulman)用精準的比喻道出了特斯拉的現狀:“對市場而言,這就像是特斯拉脫下了史蒂夫·喬布斯標志性的高領毛衣,換上了沃爾瑪的連帽衫。”
這一比喻生動揭示了特斯拉正在經歷的戰略轉型。在Model 2計劃擱置、Robotaxi尚未量產的空窗期,推出基于現有平臺的平價減配車型,確實是填補市場空白的務實選擇。
但這種"舊瓶裝新酒"的做法,也可能預示著特斯拉從昔日引領行業變革的"科技先鋒",就此轉變為一個通過成本控制和價格下探來爭奪市場份額的"務實玩家"。
這種轉變雖顯無奈,卻折射出電動汽車行業整體面臨的現實挑戰。當技術創新遭遇市場瓶頸,即便是行業領導者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
也許,Model Y和Model 3標準版的真正意義不在于它帶來了多少技術突破,而在于它能否為特斯拉贏得寶貴的時間,支撐公司度過從"創新驅動"到"規模驅動"的戰略轉型期,直至下一個真正革命性產品的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