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有句老話:"七分石頭三分土,天賜巖茶香滿路。"這話說的就是咱們天心巖下那一片茶田。要說這茶田,最出名的還數張石頭家那五畝"不見天"。
張石頭今年五十有六,打從會走路就跟著他爹在茶田里轉悠。他家那五畝茶田藏在兩片陡崖中間,日頭只能正午時分照進來一個時辰,故而得名"不見天"。這茶泡出來,湯色金黃透亮,入口先苦后甘,三泡之后還能聞到一股子桂花香。
石頭有個兒子叫張松,在崇安縣城里念書,先生都說這孩子文章做得好,明年秋闈有望中舉。女兒張桐今年十八,跟著父親學得一手制茶的好手藝,尤其是那手"搖青"的功夫,整個武夷山找不出第二個。這年谷雨剛過,張家正在院里曬茶青。張桐挽著袖子,把新采的嫩葉攤在竹匾上,手指翻飛間把老葉、茶梗挑得干干凈凈。石頭蹲在門檻上抽旱煙,瞇著眼看閨女干活。
"桐丫頭,這批茶青比去年的還嫩。"石頭吐出口煙圈,"記著明天寅時就得起來炒青,露水茶最金貴。"張桐剛要答話,忽聽得村口一陣喧嘩。只見里正領著個穿綢緞衣裳的胖子往這邊走,后面還跟著兩個衙役。"石頭哥,快出來!"里正隔著老遠就喊,"這是新來的茶稅官周大人!"
石頭忙把煙鍋子在鞋底上磕了磕,迎上前作揖:"周大人光臨寒舍,有失遠迎。"那周稅官腆著肚子,拿扇子遮著日頭,眼睛卻直往院里晾曬的茶青上瞟:"聽說你們家的'不見天'是貢品?本官奉知府大人之命,特來征收'敬茶'。"石頭心里"咯噔"一下。這"敬茶"說是孝敬上司,實則是變著法子搜刮。去年王老漢就因交不起"敬茶",三畝茶田硬是被折價抵了稅。
"回大人話,"石頭搓著手,"小民家的茶都是提前訂出去的,實在..."
"放肆!"周稅官突然變臉,"知府大人點名要你家的茶,是給你們臉!三天后交不出五十斤上等'不見天',你這茶田就別要了!"說完甩袖就走。
![]()
當天夜里,張桐聽見父親在里屋長吁短嘆。她輕手輕腳推門進去,看見父親正摸著茶田的地契發呆。"爹,要不咱們連夜把茶炒出來?"張桐蹲在父親跟前,"我今晚不睡了,能趕出二十斤。"
石頭搖搖頭:"傻丫頭,這是沖著咱家茶田來的。那周扒皮..."他猛地捂住嘴,警惕地望望窗外,"那周大人早盯上咱家這塊風水寶地了。"果然,第三天頭上,周稅官帶著衙役闖進張家。見院里只擺著二十來斤茶葉,當即冷笑:"張石頭,你這是抗稅!"石頭跪在地上直磕頭:"大人明鑒,實在是..."
"少廢話!"周稅官一腳踢翻茶筐,"來人啊,把他家地契拿來抵稅!"張桐撲上去護住父親,被衙役一把推開。混亂中,周稅官從石頭懷里搶出地契,揚長而去。石頭當場吐出一口鮮血,癱倒在地。等張松從縣城趕回來時,父親已經咽了氣。靈堂前,兄妹倆跪了一夜。
"哥,咱不能就這么算了。"張桐眼睛腫得像桃子,手里卻緊緊攥著個布包,"這是爹臨死前交給我的,說咱家的茶有秘密。"張松打開布包,里面是半片發黃的茶葉和一張草紙,上面歪歪扭扭畫著些圖案。
"這是..."
"爹說,這是'不見天'真正的制法。"張桐壓低聲音,"周扒皮搶走茶田也沒用,沒有這個秘方,種出來的就是普通水仙。"張松盯著妹妹看了半晌,突然問:"桐妹,你敢不敢跟哥演場戲?"
第二天,張松穿上讀書人的長衫去了縣衙。周稅官聽說張家兒子求見,本想趕人,卻聽衙役說這書生手里拿著薦書。"學生張松,拜見周大人。"張松行禮如儀,"家父愚頑,沖撞大人,學生特來請罪。"周稅官瞇起小眼睛:"哦?你爹死了,你不記恨本官?"
"大人明鑒。"張松又作一揖,"家父不識抬舉,學生卻知道這武夷山的茶稅,全憑大人一句話。這是學生的座師——省學政李大人給知府的薦書,還請大人過目。"周稅官接過薦書一看,手不由得抖了抖。這李學政可是知府的恩師!
"賢侄快請坐!"周稅官立刻換了副面孔,"其實本官也是奉命行事..."
三日后,周府來了位特殊的客人——張桐提著食盒,說是兄長讓她來給周夫人送茶點。周夫人嘗了茶點,驚為天人,當即要留張桐在府里當廚娘。"民女不敢高攀。"張桐低著頭,"只是家傳的茶點方子,若夫人不嫌棄..."就這樣,張桐進了周府。她手腳勤快,做的茶點一天比一天精致。周稅官發現這丫頭不光點心做得好,竟還懂得制茶,便讓她去打理新得的"不見天"茶田。
![]()
轉眼到了夏至,知府派人來傳話,說要來天心巖品茶。周稅官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那"不見天"茶泡出來,跟普通水仙一個味兒!
"大人莫急。"張桐端來新制的茶,"奴婢試了新法子。"周稅官一嘗,眼睛都直了——這茶湯色香味,竟比從前張石頭進貢的還要好!"好丫頭!"周稅官拍案叫絕,"快說,這茶怎么制的?"
張桐抿嘴一笑:"回大人,這是奴婢祖傳的秘方。需在寅時采帶露水的嫩芽,用松木炭火炒制,還得..."
"好好好!"周稅官打斷她,"知府大人后日就到,你務必準備十斤...不,二十斤這樣的好茶!"
當夜,張桐悄悄溜出周府,在茶田邊的老松樹下見到了張松。
"哥,魚上鉤了。"張桐眼睛亮晶晶的,"那貪官答應在知府面前用咱家的茶,還說要當場買下秘方。"張松從懷里掏出一疊紙:"我聯絡了十八戶被周扒皮坑過的茶農,他們都愿意作證。知府最重官聲,咱們就給他演一出好戲!"知府到來的那天,天心巖下搭起了彩棚。周稅官穿著嶄新的官服,命人抬出"不見天"茶具。知府剛落座,他就迫不及待地讓張桐上茶。
"大人請用,這是下官精心培育的'周氏香茗'。"周稅官滿臉堆笑。
知府輕啜一口,眉毛舒展開來:"好茶!周大人有心了。"
周稅官正要說話,忽聽彩棚外一陣騷動。只見張松領著幾十個茶農跪在當街,高舉狀紙。"青天大老爺在上!學生張松,代武夷山茶農狀告周稅官強占民田、逼死人命!"知府臉色驟變。周稅官跳起來就要喊衙役,卻被張桐攔住。"大人,"張桐不慌不忙地跪下,"民女可以證明,周大人今日獻上的'周氏香茗',實則是強占我張家的'不見天'。這茶的秘方..."她從懷里掏出那張草紙,"是先父用命護住的。"周稅官面如土色,撲上來就要搶。知府猛地拍案:"放肆!"
事情很快水落石出。知府為顯清廉,當堂革了周稅官的職,把茶田判還張家。至于那十八戶茶農的冤情,也答應一一核查。
回村的路上,張桐問哥哥:"那薦書真是學政大人寫的?"張松笑著搖頭:"我仿的。那貪官做賊心虛,哪敢細看?"
"那茶..."
"就是你按爹的秘方制的啊。"張松摸摸妹妹的頭,"只不過我在知府來的前一天,往周扒皮的茶葉罐里摻了陳茶。"
張桐"噗嗤"笑出聲。夕陽把兩人的影子拉得老長,映在那片重新屬于張家的茶田上。遠處傳來采茶女的歌聲:"武夷山上喲好風光,茶農心里喲亮堂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