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寬
2025年10月3日10時20分,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王寬,不幸在鄭州病逝,享年85歲。
王寬在西藏豫劇團工作過,后擔任鄭州市豫劇團團長,主演了《三哭殿》《轅門斬子》《生死牌》《鴛鴦戲水》等經典豫劇劇目。
王寬經常與常香玉、王希玲等豫劇名家同臺獻藝,享有“豫劇金補丁”的美譽。
王寬的妻子王淑榮也是豫劇名家,夫妻倆風風雨雨,感情深厚。
1998年王寬夫婦退休后,先后收養了6名孤兒,并將他們撫養成人。為了撫養這些孤兒,豫劇表演藝術家王寬放下身段去茶樓賣唱。
王寬夫婦育有一雙兒女,他的外孫下肢癱瘓,也靠老兩口撫養……
![]()
王寬原名王金寬,1941年8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鄭集鄉賀莊村,父親王秉善和母親都是農民。
王寬小時候家里窮,鄉親們沒少幫襯他,這在他心里播下了博愛的種子。
1956年,西藏豫劇團(當時屬于西藏軍區)來淮陽招生,王寬瞞著父母報了名,結果考上了。
王寬在開封接受培訓時,父親才得知消息,王秉善不僅沒有阻止兒子唱戲,反而很激動。
王秉善家距離開封有300里,他舍不得坐車,背著一袋紅薯,走了三天兩夜來看望兒子。
![]()
王寬劇照
父親對王寬說:咱們家窮,鄉親們沒少幫咱家,你以后有能力了要回饋他們。這番話刻在了王寬的心里,深深影響了他的世界觀。
王寬在開封培訓兩個月后,離開家鄉遠赴西藏豫劇團工作。
拉薩位于青藏高原,氧氣稀薄,王寬不適應當地氣候,患上了高原病。
1960年,王寬回家鄉探親,認識了豫劇演員王淑榮。王淑榮的豫劇老師當年也教過王寬,王寬是她的師兄。
王淑榮也是河南人,比王寬小5歲,她也在農村出生、長大,家境貧寒,靠學豫劇改變了命運。
![]()
王寬和王淑榮夫婦早期合影
相同的身世,及對豫劇共同的追求,將王寬與王淑榮年輕的心連在了一起。
返回西藏后,王寬開始給王淑榮寫信,兩人談演出,談理想,漸漸發展到談感情。
1963年,王淑榮為了追求男友,也進入西藏豫劇團工作。
1965年3月,王寬與王淑榮在西藏組建家庭。婚后,夫妻倆相繼生下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
王寬嗓子好,戲路寬,生、旦、凈、末、丑都能演。在西藏豫劇團,他主演了《醉打金枝》《轅門斬子》等優秀豫劇劇目,深受西藏戲迷的喜愛,大家親切地叫他“金豆子”。
![]()
年輕時的王寬夫婦工作劇照
西藏離河南很遠,那時交通不方便,加上孩子的拖累,王寬夫婦很少回老家探親。
兩邊父母生病,或生活中遇到困難,他們一點忙也幫不上,只是給家里寄點錢。夫妻倆心里都很難過,覺得愧對父母。
而且長年在西藏工作,王寬的高原病越來越嚴重,經常胸悶心慌,呼吸困難。
1982年,王寬夫婦申請轉業,從西藏豫劇團被調入鄭州市豫劇團。
![]()
王寬離開家鄉26年,回來時從一個英俊少年變成了一個中年男人。
王寬唱腔激越高亢,表演瀟灑,主演了《三哭殿》《生死牌》《轅門斬子》《朝陽溝》《風流才子》《鴛鴦戲水》《瘋啞怨》等經典豫劇劇目,多次與常香玉、王希玲等豫劇名家同臺演出。
王寬業務拔尖,人品好,沒有私心,善于團結同事,他被提拔為鄭州豫劇團團長。
王寬夫婦的一雙兒女都沒有唱豫劇,兒子王軍經營“胖大伯菠菜面館”,女兒王藝紅做小生意,兄妹倆的經濟條件都不太好,收入不穩定。
王軍兄妹都結婚了,雙方的配偶也沒有正式工作,王寬夫婦雖然收入不高,但還要在經濟上幫襯一雙兒女。
![]()
王寬夫婦與外孫王海龍
更讓王寬夫婦心碎的是,女兒王藝紅有個兒子叫王海龍,患有漸凍癥,后來下肢癱瘓了,坐上了輪椅。
王藝紅與丈夫離婚后,獨自帶著癱瘓兒子生活。她做小生意,沒法在家里照顧兒子,又請不起保姆,生活一地雞毛。
為幫女兒減輕負擔,王寬夫婦將外孫接到家里照顧,外孫王海龍一直跟著姥姥姥爺生活。
1998年,王寬夫婦從鄭州市豫劇團退休,夫妻倆偶爾還有些演出,其余時間就是在家里照顧外孫王海龍。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寬夫婦的生活徹底被打破了。
![]()
這年冬天,王寬回周口老家探親,得知村里有個叫袁前糧的孩子是個孤兒,生活困難,便去看望孩子。
袁前糧出生8個月時父親病逝,他1歲時母親改嫁,袁前糧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這幾年,袁前糧的爺爺臥病在床,孩子經常連飯都吃不上。
王寬拿出200塊錢,交給袁前糧的爺爺,老人感動得老淚縱橫。
這時6歲的袁前糧從外面回來了,“撲通”一聲跪在王寬夫婦面前,他抱著王寬的腿喊“爺爺”,要求跟他去鄭州學戲。
此時已是冬天,袁前糧衣著單薄,還光著腳,王寬夫婦含淚答應了。
![]()
王寬夫婦與王海龍
因條件不允許,王寬夫婦沒有將袁前糧帶到鄭州,但經常給他寄錢及衣服。
王寬考察過袁前糧,覺得孩子不適合學戲,便決心將他撫養大,未來能自食其力。
在王寬夫婦的關照下,袁前糧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此事傳開后,又有人帶著孩子找上門來。緊接著,王寬夫婦又相繼收養了父母雙亡的汪文勝、汪文娜、汪儀欣3兄妹,及孤兒王海波等5個孩子。
1999年,王寬夫婦將袁前糧等6個孤兒全部接到鄭州家中生活。
他們想讓孩子學豫劇,在家里教他們唱,但孩子們沒有天賦,培養價值不大。
![]()
王寬夫婦收養的幾個孩子一起練習樂器
![]()
王寬夫婦指導孩子們學習樂器
于是王寬夫婦就教他們學樂器,有的彈電子琴,有的彈琵琶,有的學吹笙、簫。6個孤兒加上外孫王海龍,王寬夫婦要撫養7個孩子,家里的三居室住得滿滿當當。
6個孤兒當時正上小學,由于沒有鄭州市戶口,學校要收借讀費,加起來要收1萬多元。
王寬夫婦牽著孩子去學校求情,結果南陽路一小將6個孩子全部接納了,沒有收一分錢借讀費。
安置孩子們上學后,王寬的高原病復發了,呼吸困難。王淑榮撥打110,將丈夫送往醫院。
院方下達了病危通知,要求王寬接受心臟手術,夫婦倆拿不出手術費,只得保守治療。
王寬住院4天就出院回家,繼續照顧7個孩子。
![]()
王寬
王寬夫婦的退休金有限,養7個孩子捉襟見肘。于是從2001年起,王寬去鄭州的茶樓賣唱,他背著樂器,在鄭州一家家茶樓穿梭。
客人出10塊錢,王寬就給對方唱一段。有的客人聽完唱段后小聲議論:這個老頭想錢想瘋了,看他的水平應該是專業演員,這么大年紀了,還出來掙這種錢。
這些話王寬聽得清清楚楚,但他沒有解釋。
2006年,王寬為了多掙一點錢,還花錢學習川劇變臉。學會后,王寬能夠豫劇變臉,演出頗受歡迎。
靠在茶樓演出和退休金,王寬供養6個孤兒讀書,讓他們過上了溫暖的家庭生活。
王寬賣唱撫養6名孤兒的事跡,漸漸在中原大地傳開了。
![]()
當年媒體對王寬夫婦的報道
2015年,鄭州報業集團下屬的《鄭州日報》《鄭州晚報》等主流媒體,推出了《在鄭州,有一種愛叫“王寬家”》的系列報道,引起巨大反響。
隨后,《新民晚報》《揚子晚報》《深圳晚報》等全國幾十家媒體,對系列報道進行了轉載。
企業家海鵬鶴從媒體上了解到王寬的大愛后,被感動了。海鵬鶴祖籍河南省平頂山,是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董事長。
這年10月,海鵬鶴來鄭州開會,特意去王寬家看望王寬夫婦和幾名孤兒。
![]()
此后,海鵬鶴幾次為王寬提供演出機會,讓他增加收入。
王寬夫婦要養7個孩子,身邊沒有一分錢積蓄,經常靠拆東墻補西墻度日。
2017年,中央文明委從全國范圍內評選出300戶文明家庭,王寬家光榮當選。
在王寬夫婦的撫養下,6個孤兒和他的外孫都長大了,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王寬夫婦將6個孩子當孫子孫女,他們喊王寬夫婦“爺爺奶奶”。孤兒汪文勝在王寬夫婦的培養下,考入河南省戲曲學校,學習板胡專業。
![]()
王寬劇照
讀書期間,汪文勝迷上了網絡,還偷拿王寬的錢上網。晚上老師查完宿舍后,汪文勝就翻墻出去上網,要到凌晨才回宿舍。
老師向王寬告狀,夫婦倆嚴厲批評了汪文勝,結果孩子離家出走了。王寬夫婦帶領其他孩子去街上四處尋找,沒有發現孩子的蹤影。
王寬夫婦擔心汪文勝出現什么意外,多次在家里哭。汪文勝在外面流浪一個星期后,蓬頭垢面地回來了。
王寬夫婦沒有責怪他,帶他理發、洗澡,還為他做了幾道美食,歡迎他回家。汪文勝哭著向王寬夫婦認錯:爺爺奶奶,我錯了,以后我再也不這樣了。
王寬一把將孩子摟在懷里:哪個孩子不犯錯誤?改了就是好孩子。
![]()
王寬與妻子王淑榮
第二天,王寬夫婦將汪文勝送到河南省戲曲學校。
2018年,6個孩子都成年了,有的還組建了家庭。王海波在鄭州開出租車,妻子在醫院當護士,夫妻倆生了一個女兒。
汪文勝也在開出租車,單身未婚。袁前糧送外賣,汪文娜在幼兒園工作,還生了一個女兒。汪儀欣在鄭州一家文化公司工作,也做了媽媽,王寬夫婦格外欣慰。
2020年疫情期間,王寬家遭遇多重災難:外孫王海龍不小心從輪椅上摔下來,將8顆牙齒摔斷了。
![]()
王寬一家人(中為王海龍)
王寬的孫子高燒,在醫院里住了10多天。孫子剛出院,王寬的兒子王軍又突發心肌梗塞,被送往醫院急救。
兒子剛脫離生命危險,王寬多年的心臟病又復發了,在醫院接受了心臟搭橋手術。
王寬負債累累,汪文娜、汪儀欣每人拿出5000元。汪文勝等3個孩子,每人借了2000元,5個孩子共湊了1.6萬元,幫助爺爺王寬解燃眉之急。
2020年8月6日,王寬夫婦的外孫王海龍因漸凍癥離世,王寬和老伴非常悲痛,幾個孩子都回來協助爺爺奶奶料理后事。
![]()
收養的孩子們給王寬和王淑榮夫婦操辦的金婚
![]()
兄妹三個孤兒汪文勝、汪文娜、汪儀欣
王寬夫婦共收養6名孤兒,其中一個因病夭折(也是漸凍癥),剩下的5個孫子孫女都在鄭州工作,非常孝順,彼此沒有血緣卻勝似親人。
遇到年節和王寬夫婦的生日,他們都會回來看望。
王寬夫婦改變了5個孩子的命運,5個孩子也以火熱的孝心回饋他們,這是人間至真至純的大愛,這是彼此的雙贏。
![]()
孤兒汪海波已結婚做了爸爸
![]()
王寬與妻子王淑榮
2025年10月3日,王寬不幸因病在鄭州逝世,享年85歲。
5個孩子跪在王寬的遺體前含淚告慰:爺爺,您一路走好,我們還會像從前一樣孝順奶奶。
王寬雖然走了,但他的大愛依然溫暖人間,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傳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