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天一閣”以藏書巨富聞名于世,經過范家人幾代的積累,終于有了如今的規模。但您可能不知道,天一閣所藏古籍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是一位名叫豐坊的“富二代”賣給范欽的。甚至天一閣的“鎮館之寶”——王羲之《蘭亭集序》石刻本,也是豐坊所臨摹。
![]()
學界將豐坊稱為“最會寫字的‘富二代’”,明弘治五年(1492年),他出生于浙江鄞縣,其父豐熙是翰林學士。豐家不僅是當地有名的富豪,也是首屈一指的收藏家。豐坊繼承了父親的愛好,自幼酷愛閱讀古籍,臨摹字帖,他晚年自述:“余幼時即嗜書,廣臨碑帖,未嘗一日輕舍筆墨,凡數十年間,過手七萬余品”。
![]()
為了得到碑帖臨摹,豐坊不惜變賣家產、土地,晚年貧病交加,只能再將他們賣給其他藏家。數十年深耕古人法帖,使得他學到了筆法之精髓,尤其是對“二王”筆法的領悟,達到了“如燈取影,形神兼備”的境界,啟功稱其書法為“神仙字”,于右任盛贊:“豐道生筆法精益,越四才子、四大家,直入晉唐而無愧。”
![]()
這就是說他的字水平超過了“江南四才子”和“宋四家”,達到了晉唐名家的水準。豐坊五體皆能,晚年時他將畢生學書之經驗寫成了一部《各體書訣》,此作涵蓋楷、行、草、篆、隸、細草、八分各類書體,內容上包含對古代名家的點評、各字體書寫的訣竅,搭配上他的書法,可謂“文書雙絕”。
![]()
《各體書訣》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為紙本冊頁,總計29折、58頁,每頁縱約30厘米、橫約19厘米,總長度超過了11米,全卷2000余字,字徑大小不一,約在2至7厘米之間不等。如果我們能將此作臨摹通透,內容參悟明白,不僅筆法水準會大大增加,眼界也會開闊。
![]()
豐坊在此作開篇寫道:“雙鉤懸腕。讓左側右。虛掌實指。意前筆后。此古人所傳用筆之訣也。如屋漏痕。如壁拆。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古人所論作書之勢也。然妙在第四指得力。俯仰進退。收往垂縮。剛柔曲直。縱橫轉運。無不如意。則筆在畫中。而左右皆無病矣。”僅僅一段話就糾正了很多書友執筆、行筆的誤區。
![]()
豐坊最善草書,《各體書訣》也以草書最為精到。尖鋒入紙,隨即轉為中鋒,繼承王獻之“外拓”筆法的爽利,遇橫畫長筆多采用篆籀式裹鋒起筆。單字內部多用小幅度絞轉,保持晉人筆法的細膩。結字欹側多姿,上緊下松、左收右放,形成視覺張力卻不逾矩。相較祝允明的“狂怪”、徐渭的“丑拙”,豐坊的草書更顯文人式的雅致。
![]()
而今,我們將此作進行了博物館級的超高清1:1復制,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