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魯菜號稱:“八大菜系之首”,在中國的美食版圖上,魯菜一直是傳說般的存在,尤其是在南方地區,人們在大街小巷里看不到魯菜的身影,找一到魯菜餐館。
其實魯菜又名山東菜,歷史非常悠久、技法精湛,曾是明清宮廷御膳的主流,但如今魯菜的輝煌卻是一去不復返了。
![]()
與川菜、粵菜、湘菜等風靡全國的菜系相比,魯菜在外地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幾乎等同于無,尤其是南方地區,基本上看不到魯菜餐館,這就讓人不禁疑惑:為什么魯菜走不出山東?
直到最近國慶節,我帶著家人去了山東旅游了一趟,在山東青島找了一家本地餐館吃了正宗的魯菜,我才明白:魯菜為何難以走出山東,這背后4個原因太現實了。
![]()
1、山東菜口味適應性不足
魯菜口味講究"咸鮮醇厚",魯菜在制作時善于用蔥、姜、蒜提味,但整體口味偏重,且缺乏辣味刺激,口味適應性不足。
舉個例子,比如山東的把子肉、醬爆雞丁等菜肴,醬香味過濃,南方人吃了后會覺得發苦,而且魯菜重油,講究"油包汁",很多菜品表面浮著一層明油,不符合現代年輕人少油少鹽的飲食風俗。
這次國慶吃了魯菜,我家孩子吐槽道:"吃九轉大腸,那個醬汁濃得能拌三碗飯,但第一口下去就膩住了,吃了兩三口實在是吃不下去了。"
![]()
2、魯菜缺乏標準化
魯菜其實內部的派系很多,又分為濟南菜、膠東菜、孔府菜等多個流派,缺乏統一標準,導致外地餐館難以把握正宗做法。
比如濟南菜講究火候,擅長爆炒,著名菜品有九轉大腸、糖醋鯉魚,另外膠東菜是以海鮮為主,注重原味,比如蔥燒海參、油燜大蝦等。
雖然這樣每個地方的魯菜味道都不盡相同,但是這就讓魯菜缺乏標準化的口味,各地之間的同一個菜肴口味差異太大,外地市場難以接受,根本分不清這是什么流派。
![]()
3、魯菜口味缺乏多樣化
山東人講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魯菜便是如此發展起來的,在山東魯菜的素菜和主食種類偏少,一桌魯菜可能8個都是葷菜,與現代人的飲食理念存在沖突。
魯菜的主食其實也很單一,基本就是饅頭、煎餅之類的,這些主食在口味創新上也比較弱,在如今人們講究口味多樣化的時代,已經顯得格格不入,難以吸引年輕人的喜愛。
![]()
4、山東人熱衷考公,而不是開店做生意
與廣東、浙江、四川、湖南等地的商業氛圍不同,山東人更傾向于體制內發展,山東人不愿意去從商開店做生意,認為這是上不了臺面的行業。
但其實行業無貴賤,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餐飲業蓬勃發展,本地的美食文化才能夠更加繁榮,跟四川,湖南,甚至江西相比,山東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餐飲業,不愿意將家鄉美食推廣到外地市場,使得魯菜只能蝸居一隅之地。。
魯菜其實很美味,但是想要走出山東,魯菜就必須進行創新,比如適當降低咸度,增加辣味等新元素,推出爆款菜肴,不斷吸引年輕人去嘗試。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