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
去不了景德鎮,不少網友轉而選擇“就近吃頓正新雞排”。“雞排哥”的意外走紅,如同一顆投入水面的石子,迅速激起了全民對雞排的消費熱情。
不少被勾起食欲的網友,不約而同地想起曾遍布街頭巷尾的正新雞排。據媒體報道,10月2日,有正新雞排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部分區域門店的生意確實有所好轉。在正新雞排的直播間里,主播也積極回應:“今天由我擔任正新雞排的主理人。正新雞排成立三十多年,全國門店累計約6000家。”主播還喊話網友:“去不了景德鎮沒關系,歡迎大家到身邊的正新雞排嘗一嘗。”
然而,這送到嘴邊的流量,正新雞排卻顯得“難以吞咽”。
1
“除了正新,還有其他干凈點的雞排推薦嗎”
“正新雞排有沒有因為雞排主理人銷量上升?” 有網友在小紅書發帖稱,因頻繁刷到“雞排哥”的視頻,自己一周內竟點了四次正新雞排,“比過去一年加起來還多”。評論區不乏共鳴聲,有人稱連吃三天,也有人因被視頻勾起饞蟲而直接下單外賣。
![]()
來源/小紅書帖子截圖
然而,在近千條評論中,對正新雞排的吐槽也大量浮現。有人直接求助:“除了正新,有其他雞排推薦嗎,最好干凈點”;有人略帶調侃地抱怨,“每次便秘就點它,吃完立刻通暢”;更有網友對品牌因“雞排哥”翻紅表示不解,“它家不是被曝光過很多次了嗎?有蟲在肉上爬,大家都忘了嗎?”
潑天流量推高了銷量,也翻涌出更多積壓已久的不滿。
“雞排哥”的走紅,恰恰映照出正新雞排的短板。消費者去雞排哥的攤位,不是為了雞排,而是其提供的情緒價值。他公開透明地展示制作過程,自證“沒有科技與狠活”,這與正新雞排近年來頻頻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形成對比。
就在五個月前,正新雞排再次因食品安全問題引發關注,有消費者稱在雞排中“吃出了蛆”。而這并非孤例。
2024年7月,有網友曝光江西贛州一家正新雞排門店存在蒼蠅污染食物、烹炸用油反復使用20多天不換等問題。盡管門店后續解釋稱畫面是“打掃前”的狀態,并否認“20天不換油”的說法,但質疑聲已難以平息。
2023年11月,湖南張家界市永定區一家正新雞排門店后廚被曝有老鼠出沒,經監管部門查證屬實,隨后該店被查封并立案。
而在202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餐飲業食品安全大檢查發現問題的處置通報,其中提到,正新雞排北京首香餐飲中心店當事人加工、制作食品的工具用具未能專用的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北京市房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其立即改正。
在某投訴平臺上,共有1388條投訴中包含“正新雞排”一詞,內容多涉及食品中出現異物、變質、生肉,吃了腹瀉等問題。
![]()
來源/某投訴平臺截圖
現在,當雞排哥帶來的流量,裹挾著嘗鮮的顧客涌入,實際的消費體驗卻難言樂觀。就在這類帖子下,不少網友不約而同反饋:“昨晚剛點,半夜就開始拉肚子”、“我也是饞得不行點了一份,結果竄了一晚上”、“昨天吃完,半夜直接’噴射’了”。
![]()
來源/小紅書帖子截圖
2
半年又縮減640家,萬店規模難保
正新雞排的崛起堪稱“下沉市場教科書”。2013年開放加盟后,憑借“10元雞排+酸梅湯”的極致性價比組合迅速占領市場,門店數在五年間從2017年的1萬家飆升至2022年的2.5萬家,成為餐飲行業首個突破兩萬店的品牌。
然而,規模的急劇膨脹并未帶來品牌的同步鞏固。過度密集的門店布局,反而導致同一商圈內出現多家正新雞排競爭,單店利潤被稀釋。據極海品牌監測數據,在2023年,據極海品牌監測數據,三、四、五線城市中,正新門店位于“已有門店周圍450米”距離的“加密門店”比例均在30%上下。
更重要的是,在龐大的規模體系下,總部對加盟店的監管偏粗放模式,導致門店水準參差不齊,導致食品安全隱患頻頻敲響警鐘,引發消費者的信任危機。
早在曝光雞排吃出蛆時,有媒體就曾指出,正新雞排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多次被曝光,但其回應多為“正在核實”“部分情況不屬實”等,口徑往往來自官方客服或者涉事門店的工作人員,鮮少把明確且具體的整改措施告知公眾。在其官網、官方公眾號、官方微博上也都沒有檢索到關于食安事件的相關聲明或情況通報。
正新雞排的門店數量正在持續下滑。在其2022年1月公布的官方數據,品牌全國門店數達2.5萬家。而根據窄門餐眼數據,在2023年12月7日,正新雞排的全國門店數量減少至11932家。危機在2025年持續加深,同樣根據窄門餐眼,在5月中旬,當食品安全問題再度爆發時,其門店數已降至10695家;而10月3日最新數據顯示,其門店數現已跌破10053家。這意味著在短短半年內,又有超過640家門店關閉,萬店以上的規模也快保不住了。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曾對媒體分析,正新雞排的門店數量萎縮,可能與品牌形象受損和市場競爭加劇有關。正新雞排的主要產品集中在雞排及相關小吃,產品種類相對單一。在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的情況下,這種單一化的產品結構可能限制其市場拓展和盈利能力。
3
正新雞排,還能火多久?
“雞排哥”的爆火,其核心吸引力并非在于雞排本身,更在于他提供了遠超食物價值的情緒體驗。他的幽默金句和與顧客的生動互動,共同構建了一種獨特的消費場景。
然而,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這種高度依賴個人魅力的情緒輸出,其可持續性本身就是一個巨大問號。一旦新鮮感退去,或是“雞排哥”因身心疲憊而難以持續提供高質量互動,消費者的熱情很可能迅速冷卻。
![]()
來源/網絡截圖
在這一背景下,即便消費者因“雞排哥”而產生購買意愿,其持續性也存疑;與此同時,正新雞排產品本身的口碑,似乎也難以將他們長期留住。
一方面,正新雞排的產品口碑持續下滑,被消費者吐槽“面粉越裹越厚,肉越做越薄”;另一方面,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與服務體驗的不足,持續損害品牌形象,難以留住追求穩定品質的顧客。此外,在健康飲食觀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油炸食品品類整體面臨挑戰,雞排本身的受歡迎程度也存有變數。
突如其來的流量,將品牌早已暴露的問題再次推至聚光燈下。
對于品牌而言,食品安全是不可動搖的底線,必須建立更嚴格、更透明的全鏈路品控體系,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對正新雞排而言,這次流量的降臨更像是一次警醒——缺乏堅實運營基礎和品牌價值支撐的規模擴張,終究是沙上筑塔。當“萬店時代”的熱潮退去,如何重塑產品競爭力、贏回消費者信任,將成為這個昔日的下沉市場王者必須面對的生存考題。
參考報道:《兩年關店上萬家,正新雞排正被拋棄?》豹變
《身陷“蛆蟲門”的正新雞排,門店數量已“腰斬”》新京報
深藍財經新媒體集群發源于深藍財經記者社區,已有15年歷史,是國內知名財經新媒體,旗下賬號關注中國最具價值公司、前沿行業發展、新興區域經濟,為投資者、上市公司高管、中產階級提供價值內容,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