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較前一期下挫72點,歐美航線運價已跌破船公司成本線,這個“旺季”格外冷。
2025年10月初,全球航運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旺季不旺”。上海航運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3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報 1114.52點,較前一期下跌7.0%,連續多周呈下跌趨勢。
更令人意外的是,歐洲航線運價已跌破 1000美元/TEU大關,這是自2023年底紅海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A股航運板塊卻異動頻頻,中遠海控、招商輪船等個股表現活躍,市場出現明顯分歧。
一、運價持續探底,歐洲航線跌破千元關口
十一黃金周前夕,本應是航運市場的傳統旺季,但今年卻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象。9月26日數據顯示,上海港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僅為 971美元/TEU,較上期下跌7.7%。
地中海航線運價同樣不容樂觀,下跌9.3%至 1485美元/TEU。 歐美航線運價甚至已跌破部分船公司的成本價。業內人士透露,“9月份歐線價格都已經跌到三位數了,正常情況下繞行好望角的成本要比走蘇伊士運河高30%,現在加起來反而比以前還便宜很多,船公司都在虧錢”。
北美航線方面,美西、美東航線運價分別環比下滑8.11%和4.99%。 根據極羽科技提供的數據,9月27日上海至洛杉磯/長灘航線的最低報價已降至 1205美元/FEU,較兩周前降低四成。
這種下跌態勢已經持續數月。德魯里世界集裝箱指數(WCI)連續第15周下跌,至每集裝箱 1761美元。 與第二季度SCFI平均1645點相比,當前1114.52點的水平下降了 37%。
二、供需失衡與地緣政治,導致市場持續低迷
紅海危機的影響正在減弱。也門胡塞武裝自2023年底開始襲擊紅海商船,導致大量船只被迫繞行非洲好望角。 但如今,蘇伊士運河通行量已從2023年的日均75-80艘降至32-35艘,2024年全年過境船舶13213艘,減少近一半。
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抑制了貿易需求。眾包物流總經理甘建軍指出:“雖然1-9月出貨量同比有大約15個點以上增長,但第四季度貨量明顯不及往年正常水平,僅能達到平時的80%”。 此前的一波出貨潮中,很多貨物已經提前運出,導致當前貨量不足。
運力過剩問題日益凸顯。甘建軍進一步分析,供應鏈轉移導致部分訂單已轉移至東南亞,直接分流了中國至美歐航線的貨量。 同時,運力供給持續增加,“比如歐線,2022年開始造的船,第四季度和明年將陸續下水,供應量一大,競爭就激烈了”。
2025年全球預計交付新船運力達 160萬TEU,其中12000+TEU大型船舶達103.6萬TEU,這將進一步加劇供給過剩局面。
三、船公司應對策略:停航減班與戰略調整
面對運價持續下跌,主要船公司紛紛采取應對措施。 赫伯羅特在跨太平洋航線推出WC2航線40周停航、WC6航線多航次停航等調整。 MSC也宣布第39至41周亞洲至歐洲航線多個航次停航。
馬士基更是直接宣布旗下美西航線TP9在節前最后一班船后,將在2025年剩余時間暫停運營。 這種大規模的停航減班舉措旨在減少市場運力供給,阻止運價進一步下滑。
與此同時,船公司也開始調整航線布局。中聯航運在短暫復航中美航線后,取消了相應服務,將主要服務集中在東南亞。 該公司展臺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我們主要服務集中在東南亞,航程短,一周能有七八班,若后續美線市場回暖,公司也可能考慮以加班的形式布局美線”。
10月14日即將實施的美國港口費新規也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針對這一變化,COSCO表示將維持與市場水平相匹配的競爭力政策;MSC稱將自行消化這筆成本;達飛則表示不考慮征收附加費。
四、跨境電商與物流企業尋求多元化應對
跨境物流企業正通過提供個性化物流解決方案增強經營韌性。一家貨代公司負責人表示:“貨量不足,運價下跌,并非貨代企業所能控制,因此貨代只有通過圍繞客戶需求做個性化的物流解決方案,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來增加經營韌性”。
商品結構也在發生明顯變化。據甘建軍觀察,減少或轉移的部分商品主要來自美國大型商超的訂單,而跨境電商方面的出口量依然保持不錯增長,“我們來自跨境電商的貨也是走海運的,今年1-9月的業績同比增長了40%多”。
一些物流企業積極拓展新通道以應對風險。華鵬飛相關人士透露,公司為應對全球供應鏈格局重構、地緣沖突導致的國際物流通道不穩定等風險,于上半年拓展了跨里海通道路徑,打通中歐跨里海中間走廊綠色通道。
運輸方式之間也呈現出互補態勢。海運價格的波動可能導致客戶調整采購策略,價格敏感客戶會轉向海運,部分對時效要求較高的客戶也可能轉向選擇公路運輸等方式。
五、四季度展望:節后市場或迎來轉折點
對于未來走勢,業內觀點出現分歧。有分析認為, 國慶假期結束后市場可能迎來變化。傳統上,四季度是近洋及內貿集運的運輸旺季,歷史數據顯示十一假期結束后運價開始逐步上行。
航運市場分析師指出:“十月起油運、干散、近洋集運步入旺季,看好運價表現”。 油運方面,四季度為傳統旺季,一般運價從10月份開始上漲,到圣誕節達到高點。
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 短期內市場難有明顯改觀。甘建軍判斷,目前歐美備貨已基本完成,剩余貨量有限,且海運價格雖低但需求疲軟,“便宜也賣不動,貨放倉庫還要承擔倉儲費”。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2025年集運聯盟格局將迎來重組,從“2M、Ocean Alliance、THE Alliance”調整為馬士基與赫伯羅特組成的“Gemini”,中遠海運、達飛、長榮組成的“Ocean Alliance”,以及HMM、ONE、陽明海運組成的“Premier Alliance”。 這一結構性變化可能對未來運價定價機制產生深遠影響。
船公司們正密切關注國慶假期后的市場動向。已有船公司發布10月中旬運費調整通知,赫伯羅特宣布提高遠東和歐洲之間的FAK費率,以及遠東至南美、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的GRI費率。
航運市場每一次波動都牽動全球供應鏈。有業內觀點指出,未來集運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但支撐運價進一步大幅上漲的動能不足,隨著后續貨運需求降溫及供給瓶頸減緩,運價或將進一步回調。
關注我,投資路上多一雙眼睛,少幾道傷疤。若看到滿眼錯誤,是我錯了;若覺得都是對的,更是我錯了。可不信不可全信,取舍由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