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著兩頭牛的年輕農婦
Young Peasant Woman With Two Cows
![]()
牧羊女
La Bergère
![]()
擠奶女工
The Milkmaid
![]()
帶著羊群的牧羊女
La Bergère Avec Son Troupeau
![]()
牧牛女
La Gardeuse De Vaches
![]()
在牧場上
Dans Un Paturage
朱利安·迪普雷(Julien Dupré,1851-1910)是19世紀末法國杰出的自然主義畫家,以描繪農村勞工和田園生活聞名。
他的作品捕捉法國鄉村真實風貌,將農民辛勤勞作與詩意風景融為一體,體現了第二代現實主義精髓。迪普雷一生致力于藝術創作,作品國際廣受贊譽,獲多項沙龍獎項,并影響后世藝術家。
![]()
干草收割者(約1880年)
The Hay Harvester (Circa 1880)
![]()
午餐時間(1886年)
L'Heure De Déjeuner (1886)
迪普雷于1851年出生在巴黎馬萊區,父親是珠寶商,家庭期望他繼承家業。他最初在蕾絲店工作,但1870年普法戰爭導致店鋪倒閉,轉而投身藝術。1874年,他進入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師從伊西多爾·皮爾斯和亨利·萊曼,掌握古典技法,包括歷史畫和肖像。
![]()
田間(1887年)
In The Fields (1887)
1875年,迪普雷移居皮卡第,成為鄉村畫家德西雷·弗朗索瓦·洛熱的門生。這一時期,他轉向戶外寫生,受讓-弗朗索瓦·米勒和朱爾斯-阿道夫·布雷東影響。
的現實主義激發他對農民主題的熱情,布雷東的理想化形式則注入英雄氣概。早期作品遵循學院派,但很快轉向自然主義,專注于女性勞工動態場景。
1876年起,他每年在巴黎沙龍展出,至1910年去世。1880年獲第三等獎,1881年第二等獎,1889年巴黎世博金獎,1892年獲榮譽軍團勛章。
![]()
干草收割(約1890-1895年)
La Fenaison (Die Heuernte) (Ca. 1890-1895)
![]()
干草收割者
The Haymaker
迪普雷風格融合現實主義、印象派技巧與古典訓練,強調真實性和情感深度。他將農民置于中心,描繪農村勞作,避免動物畫家的牲畜焦點。
作品中,女性農民揮舞鐮刀或趕牛,背景云天高調色彩。他的筆觸生動,使用調色刀處理景觀,營造光影即時感。從1880年代晚期,他創作擠奶女工系列,受米勒影響,這些女性身著農家服飾,體現勞動粗獷真實。這種描繪挑戰學院派,推動自然主義發展,與類似。
![]()
牧牛的農婦
Peasant Woman With Cows
迪普雷1876年娶洛熱女兒瑪麗,兩人育三子:女兒泰蕾茲后成畫家,兒子雅克為醫生兼插圖畫家,女兒瑪德萊娜為鋼琴家。家庭支持其創作,他指導美國畫家露西·斯卡伯勒·科南特。
1910年4月,迪普雷在巴黎逝世,葬拉雪茲神父公墓。
![]()
在農家院子里
In The Farmyard
![]()
收割者(1886年)
The Reapers (1886)
![]()
收割者
Harvesters
來源:油畫世界 (ID:ArtYouhua),轉載請注明。
聲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圖片及音視頻等內容,僅為學習分享與學術研究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