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關門?
在美國這不算啥新鮮事。過去幾十年,民主黨和共和黨為了預算掐架,聯邦政府說關就關。
通常的劇本都是這樣的:政客們在國會山吵得不可開交,聯邦雇員被迫放無薪假,但僵局一結束,大家該干嘛干嘛,工資補發,GDP損失0.1個百分點,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但這次貌似真的不一樣。
![]()
特朗普在NBC的采訪里語出驚人:“我們將永久裁掉很多可以裁掉的人。”
你沒聽錯。不是停薪休假,不是暫時回家待命,而是永久裁員
這就像你以為只是公司例行年檢停工幾天,結果老板直接宣布:檢查完發現你這個崗位根本不需要存在。
1.這次真的要動真格了
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也坐不住了。
巴克萊的公共政策分析師邁克爾·麥克林在報告里直言:“這將是與以往做法的重大背離。”說人話就是——以前政府關門都是演戲,這次可能要真刀真槍了。
數字擺在那兒:每關門一周,美國GDP掉0.1個百分點。聽起來不多?畢竟之前最長的一次關門,經濟損失也在之后幾個月里悄悄補回來了。
但問題是,現在的就業市場本來就不太行
華盛頓特區周邊地區,聯邦雇員扎堆的地方,今年早些時候已經被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顧問委員會”砍過一輪人了。現在再來一次永久性裁員?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戴維·塞夫給出預警:如果特朗普動真格,10月的非農就業數據會很難看。不是那種“哦數據有點弱”的難看,而是“怎么掉這么多”的難看。
![]()
2.更要命的是數據黑洞
你以為政府關門只是聯邦雇員倒霉?
錯了。
美國勞工部上周五發了個通知:關門期間,幾乎所有活動停擺。這意味著什么?你看不到最新的就業數據,看不到通脹數字,看不到任何關鍵經濟指標
勞工統計局(BLS)——這個每個月發布非農就業報告的機構,在政府關門期間會徹底停工。沒有人去調查數據,沒有人發布報告,市場就像瞎子摸象。
而且勞工部還警告了:即使關門結束恢復工作,數據質量也可能打折扣。
這可不是開玩笑。2013年那次政府關門,9月就業報告硬生生拖到10月22日才發,CPI數據也晚了兩周。那還是在特朗普沒放話“永久裁員”的情況下。
3.美聯儲也要懵圈了
最頭疼的其實是美聯儲。
鮑威爾和他的團隊制定利率政策,全靠勞工部那些數據支撐。現在數據斷供了,他們怎么辦?
美國銀行的利率策略主管馬克·卡巴納說得很直白:“美聯儲將不得不依賴私營機構的數據來進行政策決策。”
![]()
這就好比你平時用官方地圖導航,突然地圖軟件崩了,只能靠路邊小攤上買的手繪地圖找路。能找到是能找到,但總感覺心里沒底。
而且別忘了,CPI數據的延遲還會影響到社保金領取者的生活成本調整。通脹漲了多少,社保金該漲多少,這些都要基于CPI數據計算。數據出不來,老年人的錢就不知道該怎么調。
4.普通人的賬單可不會等
NerdWallet的高級經濟學家伊麗莎白·倫特說了句大實話:“當家庭哪怕只是一周沒有收入,也可能嚴重打亂其財務穩定。”
你想想,200萬聯邦雇員和合同工,突然沒了工資。房貸要還,信用卡要還,孩子的學費要交,車貸也跑不掉。
以前政府關門,大家咬咬牙撐幾周,反正知道僵局結束會補發工資。但這次特朗普說了“永久裁員”,那些被歸類為“非必要人員”的聯邦雇員,誰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回來?
這種不確定性才是最恐怖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該繼續等待召回,還是趕緊出去找新工作。等吧,萬一真被裁了,那就是白等;不等吧,萬一召回了,又錯過機會。
5.這次真的玩砸了?
華爾街大部分機構還在說“整體影響相對溫和”。美國銀行堅持認為“經濟影響不大”。
但說實話,這次的變數實在太多了
![]()
以前政府關門,無非是政治表演,鬧鬧就過去了。但特朗普這次把“永久裁員”擺上臺面,就徹底改變了游戲規則。這不再是臨時停工,而是真正的結構性失業。
而且你要知道,聯邦雇員的消費能力可不弱。他們沒錢花了,周邊的餐館、超市、加油站都得跟著倒霉。這種連鎖反應,可不是GDP掉0.1個百分點那么簡單。
更別說,勞動市場本來就已經顯現疲態了。現在再往傷口上撒鹽,誰知道會捅出什么幺蛾子?
說白了,這次政府關門,可能真的不是鬧著玩的了
特朗普的威脅會不會兌現?司法系統會不會攔住他?經濟數據的黑洞會持續多久?這些問題現在都沒答案。
唯一確定的是:華盛頓這次玩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