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塊6元的雞排,憑什么撬動上億流量?答案藏在他那張幽默的嘴里。
“雞排免費,塑料袋6元。”當你站在景德鎮“雞排哥”的攤位前,聽到這句話,會不會噗嗤一聲笑出來?就是這個看似普通的雞排攤主,近段時間火爆全網,每天攤位前都排起長龍。
一位網友精辟總結:“6元的雞排,60元的情緒價值,600元的服務”。
在這個網紅店層出不窮又速生速朽的時代,為什么一個沒有豪華裝修、沒有刻意宣傳的路邊小攤,能收獲如此多的青睞與好感?雞排哥的走紅不是流量偶然,而是人們對真誠、堅守等稀缺品質的集體呼喚。
語言的藝術:把6元雞排賣出60元情緒價值
雞排哥的語言,堪稱一場精彩的“攤位脫口秀”:
“你可以拒絕我,但是請你不要拒絕美味”;
“如果不及時吃,導致雞排不脆,我將停止對你的售賣”;
“別把青春耗在等雞排上,但我的雞排值得等”……
這些看似隨意的調侃,實則精準戳中當代年輕人的心理。
他沒有生硬的推銷話術,而是用接地氣的家常聊天,把簡單的買賣變成了一次有趣的互動體驗。當顧客糾結買不買時,他一句“別虧待自己的肚子”,像朋友般嘮嗑,說到了人們的心坎里。
在效率至上的時代,他的原則簡單卻鮮明:四點半后不接待散客,只賣給學生;賣給學生比賣給散戶便宜1元。這些“不合常理”的規矩,反而成了他獨特的個人標簽。
情緒價值:快時代里的稀缺品
雞排哥的爆火,首先源于其提供的情緒價值。當攤位大排長隊,他會為雞排炸過火而自責;當“雞排嫂”天熱發礦泉水,只是單純想讓顧客解渴。
他那些“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選對了老婆”、“真正辛苦的是我夫人”的發言,滿是對伴侶的珍視和肯定,恰好戳中當代人對平凡愛情的向往。
當代人總在快餐式關系里兜轉,可心底始終渴望一份真心相對的愛情,而說出口的愛意,最有分量。
在快節奏生活中,人們期待找回有“活人感”的交流,而非機械程序化的銷售。雞排哥的攤位成了一個“情緒補給站”,人們想要的不僅是雞排,更是“排隊時聽攤主說句玩笑,能消解等待的煩躁”。
語言釘與視覺錘:如何釘入消費者心智
從品牌傳播角度,雞排哥不自覺使用了“語言釘”和“視覺錘”的策略。
他的那些金句——“雞排免費,塑料袋6元”、“學生便宜1元”,就是牢牢釘入消費者心中的“語言釘”。這些簡潔、有趣、易傳播的語句,輕松穿透了消費者的心理屏障。
而他那忙碌到變形的表情、手持夾子翻動雞排的動作、以及總是敞開塑料袋的獨特動作,構成了強烈的“視覺錘”,在觀眾腦海中形成鮮明畫面。
人類大腦對信息的記憶,80%以上是通過視覺完成。雞排哥那些被做成表情包的“痛苦面具”,正是無意中強化了品牌識別度。
真誠才是最終的流量密碼
在雞排哥走紅后,無數網友專程趕去光顧他的小攤,現場隊伍足有百米長。但面對如此火爆,雞排哥依然反復感謝“大家給面子”,并且堅定不移地,“歡迎大家去景德鎮旅游”。
更難得的是,他在流量浪潮中的清醒自持。面對暴漲的人氣,他拒絕連鎖加盟與直播帶貨,堅持“小攤初心”,專注服務學生與本地客群。
甚至,他還公布了雞排制作過程,表示“不存在任何的科技與狠活”。
這種真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不少網紅店還在玩“限量三小時”“打卡發圈免單”的饑餓營銷時,雞排哥的“反套路”顯得格格不入。
最初每人賣5份,顧客抱怨“吃不完”,他減到3份;仍有食客排兩小時空手而歸,再砍到2份。用他的話說:“讓大家不用白跑,比啥營銷都強。”
雞排哥給商業世界的啟示
雞排哥的走紅,揭示出消費市場的深層變化:在餐飲千篇一律、網紅店速生速朽的當下,人們渴望真實、需要人情味。
他的案例證明,在Z世代消費觀中,情緒價值可部分替代產品溢價。有咨詢機構調研顯示,62%的消費者愿為“有趣的規則”多支付30%費用。
商業的本質,從來離不開人心的連接。當商業褪去包裝,露出“把顧客當鄰居”的本真,反而讓人挪不開步。
暮色中,“雞排哥”擦凈炸鍋準備收攤。他或許沒想過“爆紅”為何發生,但我們知道——當商業回歸“把人當人”的本質,當真誠取代套路成為底色,每一個認真把小生意做好,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能成為自己生活的“頂流”。
最硬核的營銷,從來不是技巧堆砌的泡沫,而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真心。
在景德鎮街頭,雞排哥用一口鍋、一塊雞排,煉出了“真誠”這道生意經。而這,或許是所有商業行為中最本真、卻也最容易被遺忘的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