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一座寺廟,兩位詩人,千年回響
每次提到寒山寺,總會想起那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每個中國人都能背上幾句的詩,讓一座原本普通的江南寺廟,成了千年網紅打卡地。
![]()
寒山寺位于蘇州城西的楓橋鎮,始建于南朝梁代,最初叫“妙利普明塔院”,這名字聽著就很有佛教韻味,但實在不太好記。直到唐代兩位傳奇詩人寒山和拾得來到這里,寺廟才因寒山而得名。
說起寒山和拾得,他倆的故事簡直可以拍部電影。寒山是個富家子弟,多次考科舉不中;拾得是個孤兒,被高僧收養在寺廟。兩人相遇后成為至交,經常一起吟詩作對,談佛論道。后來傳說他們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化身,民間還把他們奉為“和合二仙”,成了婚姻和諧的守護神。
![]()
寒山寺的鐘聲特別有名,這得歸功于張繼的那首詩。據說唐朝時寺廟有口大鐘,但早已失傳。明代嘉靖年間重鑄了一口巨鐘,這口鐘后來流入日本,找不到了。現在寒山寺的鐘是1906年重鑄的,高達2米,需要三個成年人才能合抱。
每年除夕夜,寒山寺都會舉行敲鐘儀式,敲108下,象征著消除人世108種煩惱。這個傳統吸引無數游客特地前來,就為聽一聽這千年古剎的鐘聲。
進入寒山寺,你會發現這里和一般寺廟不太一樣。它沒有嚴格按中軸線布局,而是更像江南園林,曲折回環,移步換景。大雄寶殿不像其他寺廟那樣高高在上,反而需要往下走幾步,這種設計在佛教建筑中很少見。
![]()
寺里的羅漢堂很有特色,供奉著500尊青銅羅漢,每尊都栩栩如生,表情姿態各異。據說如果你能隨機從中找出一尊與自己面容相似的羅漢,會有好運降臨。
寒山寺的碑廊是書法愛好者的天堂,里面收藏著歷代名家的《楓橋夜泊》碑刻。從文徵明到俞樾,從康有為到劉海粟,不同時代的書法大家都在這里留下墨寶。最特別的是,寺里還有一塊碑刻是岳飛手書,這位抗金英雄居然也在這里留下了字跡。
![]()
![]()
![]()
說到寒山寺,不得不提它的素齋。寒山寺的素面在當地很有名,湯清面滑,澆頭多樣,每天都有許多人不遠千里而來,就為吃上一碗。寺里還有素齋館,能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素宴,豆腐能做出肉的口感,面筋能 mimic 海鮮的鮮美,簡直是對食材的魔術般處理。
現在的寒山寺,早已不只是座寺廟,它成了蘇州的文化地標之一。每年吸引著數百萬游客,很多人拿著張繼的詩,一路尋來,就為體驗一把“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
![]()
雖然今天的楓橋畔不再有漁火,姑蘇城外已是繁華都市,但當你站在寒山寺內,聽著那深沉悠遠的鐘聲,依然能感受到千年前那份羈旅之愁與禪意之美。
有時候想想也挺有意思:一座寺廟因為一首詩流傳千年,兩個詩人因為一座寺被人銘記。這種相互成就的緣分,或許就是寒山寺最迷人之處吧。
(圖片均為本文作者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