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個未來:電力取之不盡、無碳排放、不受地緣限制,像太陽一樣源源不斷,這是不是很夢幻?但,這不是科幻,而是可控核聚變發電的承諾!
2024-2025年,全球核聚變突破接踵而至,美國NIF實現“點火”,中國EAST刷新世界紀錄,科技巨頭微軟、谷歌已下單“未來電力”。
而中國,正以“人造太陽”領跑這場能源革命,最近,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等關聯股票大漲也基于這方面等原因。
![]()
![]()
相對應的美股的核能指數則在今年的四月份已經爆發,國內還晚了一步。
![]()
這篇文章將帶你揭秘核聚變的最新進展,看它如何重塑我們的能源未來以及幫你挖掘A股市場上的投資機會。
一、核聚變為何“這次不一樣”?
過去,核聚變被戲稱為“永遠的20年”,因其復雜性遙不可及。但2020年代,科學與工程的突破讓它從夢想走向現實:
-能量翻倍:美國NIF多次實現“點火”,輸出能量超輸入1.5倍;而中國EAST裝置2025年維持1億°C等離子體超17分鐘,創全球穩態紀錄。
-工程提速:高溫超導磁體讓反應堆更小、更便宜,中國上海Energy Singularity磁體達21.7特斯拉,刷新世界紀錄。
-商業信號:微軟、谷歌簽約購電,中國CNNC成立聚變公司,目標2030年發電。
- 資本涌入:全球投入超50億美元,中國2024年預算15億美元,加速示范廠建設。
![]()
隨著技術突破和資本的介入,核聚變不再是實驗室玩具,而是即將點亮電網的“人造太陽”!
![]()
二、賽道揭秘:誰在領跑核聚變?
核聚變不是單一技術,而是多條賽道并行,每條都在拼速度:
1. 托卡馬克(磁約束):用環形磁場“鎖住”1億°C等離子體,成熟但成本高。
- 全球:ITER(35國合作)2025年首次放電,中國貢獻超導磁體。
- 中國:EAST/HL-2M裝置,2025年穩態運行1,066秒,領跑全球。
2. 緊湊型托卡馬克:更強磁場、更小裝置,商業化潛力大。
- 全球:美國CFS SPARC目標2025年Q>10(輸出10倍輸入)。
- 中國:Energy Singularity 2025年磁體21.7T,2027年建Q>10裝置。
3. 場反轉構型(FRC):簡化磁體,脈沖輸出。
- 全球:Helion與微軟簽約,2028年供50 MW電力。
- 中國:成都Exergy Singularity 2025年實現FRC點火。
4. Z-pinch/ICF/MTF:用電流、激光或機械壓縮引發聚變,成本低但技術新。
- 全球:美國Zap Energy 2024年獲DOE認證,NIF Q=1.5。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推進Z-FFR,CRAFT設施測試MTF。
中國以托卡馬克(磁約束)為核心,占全球投資30%,FRC/ICF則齊頭并進,力爭2030年實現商用!
三、大事記:核聚變從實驗到電廠
2024-2025年,西方國家和中國里程碑頻傳,核聚變正從“可能”變“可行”:
- 2024年6月:美國NIF點火,Q=1.5(輸出2.5 MJ),驗證能量增益(來源:LLNL官網)。
- 2024年10月:Helion動工,目標2028年供50 MW(來源:Helion官網)。
- 2025年1月:中國EAST維持1,066秒等離子體,世界紀錄(來源:中科院ASIPP,Phys.org)。
- 2025年1月:CFS與Google簽200 MW協議(來源:CFS官網)。
- 2025年3月:中國Energy Singularity磁體21.7T,超MIT紀錄(來源:SCIO)。
- 2025年7月:中國CNNC成立聚變公司,成都FRC點火(來源:新華社)。
- 2025年5月:中國CRAFT設施安裝完成,支持CFETR(來源:NucNet)。
![]()
這些突破像拼圖,拼出核聚變從實驗室到電網的藍圖!
四、變革潛力:核聚變能改變什么?
一旦商用,核聚變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清潔電力:1克燃料=10噸煤炭,無碳排放,占地僅幾十畝,完美基荷能源。
- 萬億產業:超導材料、燃料循環等領域將爆發,中國CNNC預計2030年建千億供應鏈。
- 能源公平:氘從海水提取,鋰儲量廣泛,減少地緣沖突。中國燃料自給率高,保障能源安全。
- 未來科技:從AI算力中心到核聚變火箭,應用無限。
中國2035年目標:CFETR供能常規化,助力碳中和!
五、挑戰:離“家家戶戶”還有多遠?
核聚變雖近,障礙仍存:
1. 材料瓶頸:反應堆部件需耐14 MeV中子轟擊,中國CRAFT2025年測試液態鋰壁。
2. 燃料循環:氚儲量僅20 kg,需增殖回收,中國CFETR2024年解決CLAM鋼耐受問題。
3. 成本壓力:初期電廠成本高(約5億美元),中國通過國企壓低至ITER的1/3。
4. 法規完善:中國2024年更新《核安全法》,IAEA2030年定聚變標準。
核聚變不是明天就能用,但2030年有望點亮數據中心。
六、中國領跑,點亮能源未來
可控核聚變不再是夢!
2028-2030年,首批50-200 MW電廠將落地,服務AI中心、工業園;中國正以EAST、CFETR和國企力量,占全球聚變賽道30%份額,正加速“人造太陽”落地。
附:中國參與的上市公司
中國聚變以國企為主,私企多為初創未上市。以下為相關上市公司(間接參與設備/技術):
- 中國核電(601985.SH):市值超2000億,主導EAST/HL-3,2025年推CFEC子公司。
- 中國廣核(1816.HK):市值超1000億港元,供輻射防護設備,參與CRAFT。
- 東方電氣(600875.SH):市值超500億,供磁體/電源,助CFETR。
- 上海電氣(601727.SH):市值超300億,合作Energy Singularity HTS磁體。
![]()
發聲不易,感謝點贊?轉發。
早七點準時發文
大家好,我是江南君,一個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老boy。
做過監理,行政,金融,設計,干過培訓,超市,餐飲,投資,外貿……
喜歡寫點文字,思考點人生,管管閑事。
多年后,當后人問我對社會做了哪些貢獻時,我會自豪地說,面對事實,我做了誠實的記錄和評論。
為防失聯,加好友(67932342)
加入知識星球,每日分享干貨,提升認知!
10萬+文章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時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