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變硬如皮革,關節僵硬似生銹,連做個簡單的握拳都困難重重——這可能是硬皮病在作祟。先別灰心,中醫看待此病有其獨到視角,幫你從內而外找回靈活與舒適。
硬皮病被稱為“皮痹”,其核心病機在于陽虛寒凝,氣血痹阻。人體陽氣虛弱,猶如缺少陽光照耀,寒濕之邪便乘虛而入,導致氣血凝滯,不僅皮膚失養而變硬,關節也因得不到濡養而僵硬疼痛。
曾有位四十多歲的女性患者,雙手皮膚緊繃光亮,指端遇冷即變白變紫,關節僵硬到無法自如握筆。她面色蒼白,畏寒怕冷,舌質淡紫,苔薄白,脈沉緊。這是典型的陽虛寒凝、瘀血阻絡之象。
![]()
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脾主肌肉四肢。脾腎陽虛,無法溫煦肢體,故見畏寒、皮膚冰冷;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內生,故見皮膚硬腫、關節僵硬、舌質紫暗。
針對此證,當以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為治療原則。方選溫陽祛痹方劑化裁。方中選用熟地、鹿角膠溫補精血,肉桂、炮姜溫陽散寒,此為“陽光普照”以融化“寒冰”;配以麻黃開腠理、通經絡,黃芪益氣助血行,桂枝溫經通脈,當歸、雞血藤活血養血。
全方重在溫補,輔以通散,使陽氣復、寒邪去、氣血通。
此方之妙,在于標本兼治。溫補脾腎之陽是從根本上增強身體驅散寒邪的能力;活血通絡則是直接疏通被瘀堵的經絡。如同在結冰的河道上同時注入暖流并破冰行舟,自然水到渠成。
患者調理三月后復診,自述畏寒明顯減輕,手指顏色基本恢復正常,關節僵硬感大為緩解,已能完成扣紐扣、寫字等精細動作。雖皮膚仍稍硬,但整體狀態已煥然一新。
需要理解的是,硬皮病調理如同化冰,需要耐心與時間。當體內陽氣漸漸充沛,氣血重新暢流,緊繃的皮膚會逐漸恢復柔軟,僵硬的關節也會重獲靈活。當然,具體用藥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根據病情變化適時調整方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