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自: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
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一爐未曾熄滅的窯火……
在中國陶瓷五大名窯中,定窯以其獨有的素白氣質與深藏的精微之美,別開生面。它不以釉色斑斕取勝,不以稀世罕見博眼,卻憑借一襲溫潤素白與一刀一刻的精致工藝,凝練出北方大地沉穩內斂的氣質。在定瓷的靜美中,藏著千年窯火的堅持與工匠心性的厚重,一如它所代表的,是中國陶瓷精神中最耐人尋味的一脈,內斂沉靜、溫潤儒雅。
系列紀錄片《定窯瓷話》,以定瓷匠人故事為重要切口,用五集篇幅深入呈現定瓷從歷史輝煌邁向當代復興并煥發創新活力的全過程。它不僅是一部關于瓷器的藝術影像,更是一段關于人與器、技與道、古與今之間的深度對話。每一集圍繞一個獨立主題層層展開,通過考古調查、技藝復原、海外探尋與匠人實踐,勾勒出定窯千年傳承的文化脈絡。
窯火未熄,瓷話猶在。
第一集 《尋找定窯》
本集以北宋定窯孩兒枕這一傳奇器物為引,圍繞“定窯的身世之謎“展開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定窯斷燒以來,考古學家與陶瓷工匠不斷試圖揭示定窯的地理坐標與歷史輪廓。學者在河北曲陽澗磁村的發現,揭開定窯真正窯址所在地;考古工作者從大量瓷片中試圖梳理定窯“家譜”,求證世人對其發展時期的認知;當代工匠歷經艱辛復原定窯工藝的過程,與斷代爭議、工藝突破等細節交織,既是文獻與器物的交叉印證,也是關于現代考古與工藝復原協同路徑的記錄。器物的千年不朽,是無數雙手在時光長河里接力托舉的生命火光。
第二集 《如琢如磨》
本集聚焦定瓷美學藝術,呈現“白中求美、簡中見繁”的工藝智慧。剔花、刻劃、印花等技藝在素瓷之上綻放出低調卻動人的紋理之美,素白的胎體結合透明的釉色,將定瓷儒雅而內斂的氣質發揮到極致。學徒跟隨非遺傳承人學習定瓷裝飾,匠人苦心孤詣探究釉色秘密,當人們用刻刀在泥坯上劃出痕跡,將精心調配的釉色注入坯體,便開啟了一場與時間的漫長對話。人們把全部的智慧和耐心融進定瓷美學創作,我們在凝視精美紋飾與瑩潤釉色的瞬間,也重新觸摸到文化最本真的溫度。
第三集《窯火千年》
本集深入拍攝匠人如何在反復失敗中總結經驗,并代代相傳。有人為了調配滿意的配方嘗遍百土,有人為了揭秘古瓷密碼連夜不眠,有人為了精進技藝和瓷片對話……本集聚焦定瓷燒成環節的核心秘密:泥與火的對話。從泥料調配、坯體拉制到古法煤燒試驗,其中蘊含的,不只是技藝,更是家族的信念與地方的記憶——在這片土地上,定瓷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文化認同。
第四集《天下大白》
本集展現了“定瓷之白”在不同文化中的再闡釋,梳理了它如何成為中國陶瓷審美的標識,并見證了它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橋梁角色。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文明互動空間,探索定瓷如何沿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進而影響韓國、日本、東南亞及非洲陶瓷傳統與生活方式,旨在將定窯從單一的考古對象轉化為文明對話的參與者,通過全球化敘事、實證支撐與情感表達,讓其成為國際傳播中“美美與共”的生動范本。
第五集《新星之火》
本集講述了新一代陶藝人如何繼承傳統、回應傳統、挑戰技藝邊界。創新是任何技術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古老的定瓷技藝在當代并沒有以仿古復制為主要創作目的,有一群年輕匠人,一面承襲著古定瓷的妙意精華,一面借用現代科技把新鮮的想法融入定瓷的創作,他們以瓷為筆,書寫著自己的靈感和心情。他們在學習古老而經典的技藝的同時,引入數字建模、3D打印、概念性組合等當代語言,試圖構建“當代定瓷”的表達方式。在一次次探索和再出發中,他們也逐漸找到與定窯歷史的共振節奏——用新的方式,讓老的技藝繼續呼吸。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