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陳壹
最近,各大車企的半年財報陸續公布了出來。
從數據上看,依舊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畢竟今年已經是價格戰的第三年,持續內卷讓車企的毛利率整體下滑,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
正因此,“盈利焦慮癥”在車圈愈發蔓延。
蔚來公開立下軍令狀,說“第四季度必須盈利”;小鵬一邊搞研發一邊優化渠道,試圖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就連雷軍,也在凡爾賽式地表態“我們虧損在收窄,很快就盈利了”。
![]()
這股緊張感彌漫在行業每個角落,潛臺詞異常清晰:那個靠政策和資本“輸血”的黃金汽車年代,結束了,
盈利成了懸在所有CEO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于比亞迪來說,盈利并不是什么煩惱,自己上半年的營收就有3712.81億,凈利潤155.11億。
什么概念?比亞迪半年賺的錢,比很多車企一年的總收入還多。
某種程度上,盈利在比亞迪眼里只是“順便的事”。
可怕的是,比亞迪的研發投入高達309億,是凈利潤的兩倍左右。
比你有錢的人,還比你努力。
![]()
在新勢力陣營,理想和零跑屬于率先算出“盈利公式”的代表。
理想的打法,是高效發揮“套娃戰術”,L7、L8、L9這三款車零部件的通用率高達65%。雖然“套娃戰術”存在一定爭議,但連續多個季度盈利的成績,證明了這套“摳門”哲學是真香。
零跑更狠,零部件共享率達到88%,堪稱“成本控制大師”。今年上半年,零跑盈利0.3億,確實不算多,但不虧錢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勝利。
理想跟零跑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合理運用“規模效應”和“成本控制”這兩種武器,就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里站穩腳跟。
![]()
相比之下,某些車企就顯得有些特殊。比如賽力斯,自從抱上華為的大腿,賽力斯直接從邊緣人逆襲成了主角。
但并非每個抱華為大腿的人都能獲得相同待遇,比如北汽藍谷的“享界”、江淮汽車的“尊界”、奇瑞的“智界”、上汽的“尚界”......它們都沒有像賽力斯那樣立刻走上人生巔峰,北汽藍谷甚至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
這說明,華為能給你帶來流量、技術和關注度,但最終能不能轉化成可觀的銷量,還得看自己的基本功。
![]()
活著的在奮力自救,而原本被判死刑的也在嘗試重新站上舞臺。
前段時間,已經申請破產的威馬汽車突然發了一份《白皮書》,宣布“原地復活”,不僅要復產EX5,還要5年推10款新車,2030年要年產100萬輛。
威馬倒下時,總負債超過200億,接盤的“深圳翔飛”背景神秘,這份復活計劃,聽起來多少有些“畫餅”的成分在。
同樣在“復活”邊緣反復橫跳的,還有哪吒。
![]()
從昔日銷冠到賬戶僅剩400多元,哪吒的故事跌宕起伏。原本想靠低端走量沖上巔峰,卻發現賣得越多虧得越多。想沖擊高端,品牌力又撐不起來。最后,只能靠在各地建廠換取地方投資的方法續命。據說,創始團隊還在苦苦支撐,等待“接盤俠”。
讓人意難平的,是高合。
它曾是國產車里的“藝術品”,但問題是藝術不能當飯吃,60萬的售價注定了它只能是少數人的“玩具”。
![]()
隨著市場機制日益完善,接下來車企需要經歷的考試只會越來越殘酷。精美的PPT已經不值錢,為了炫技而存在的技術也只能被當成笑話,只有現金流才是真的“爹”,畢竟無論技術、品牌還是渠道,一切都建立在你能按時發工資的基礎上。
不是嗎?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