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世界上除了有諾貝爾獎,居然還有個搞笑諾貝爾(Ig Nobel)。他每年選出來的那些科學研究,總能“先讓人發笑,然后讓人思考”。
![]()
這個看似不太正經的搞笑諾貝爾獎,專門頒發給那些看起來特別奇怪,甚至讓人疑惑,這也能算科學研究的成果?但這些離奇問題背后藏著的是科學家的好奇心,還有嚴謹的科學方法以及意想不到的科學啟發。
就比如2025年的最新獲獎名單里邊就有一項是提議把特氟龍粉末拌到食物里邊去充當“零卡路里填充劑” 抑制饑餓;另外一項是給奶牛身上畫上斑馬的條紋,居然能夠有效降低蚊蟲叮咬;還有一項研究居然發現少量飲酒之后能讓我們說外語的時候更加順溜。
除此之外,2017年的一項獲獎研究從理論角度“論證”了貓既可以被看做是固體又可以表現為液體,打破大眾對“固體”和“液體”的絕對化認知。2011年則有個項目發現鋸角金龜子(Julodimorpha bakewelli)這種甲蟲會把棕色啤酒瓶錯認為配偶進行交配,對于物種保護和動物行為研究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更有趣的是,這項創始于1991年的搞笑諾貝爾獎,評選一點都不隨便。反倒是有著非常嚴格的提名和審核流程。獲獎者會被邀請到頒獎典禮上進行公開演講,而頒獎者往往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另外拿到過搞笑諾貝爾獎的并不都是科學界的怪咖。比如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先是靠如何“用磁鐵讓青蛙懸浮”這項研究拿到了搞笑諾獎,后來又因石墨烯的開創性研究,真的拿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這說明,很多時候,“看似荒誕的好奇”,有可能正是重大發現的起點。而面對科學,我們最不該缺少的就是好奇心和一探究竟的勇氣。
我是李旭,陪您解讀科學奧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