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滲透率突破 55% 的中國車市,比亞迪 2025 年 1-8 月 286.4 萬輛的銷量不是單純的數字跳動 —— 同比 23% 的增速、62% 的年度目標完成率,更像是提前給 “金九銀十” 旺季定了調:行業頭部的位置,已經從 “爭奪” 變成了 “穩固”。但真正有意思的不是銷量本身,而是支撐這份成績的兩個核心選擇:怎么讓智駕走進大眾市場,又怎么在海外市場扎下根。
![]()
![]()
智駕的爆發不是偶然,是比亞迪選對了路。8 月賣的車里 90% 帶輔助駕駛,搭載 “天神之眼” 的車型累計超 140 萬輛 —— 相當于每兩輛比亞迪,就有一輛能幫著開車。這背后沒走高端品牌的老路:沒堆激光雷達,反而在 10 萬級車型上用純視覺的前視三目攝像頭,把硬件成本壓到了激光雷達方案的三分之一。這不是技術縮水,是摸準了普通消費者的需求:大家要的是 “用得起的智駕”,不是實驗室里的參數。結果很明顯,8 月單月智駕車型就賣了 26.37 萬輛,零跑、問界這些排 2 到 10 名的加起來都沒它多;更關鍵的是海鷗(參數丨圖片)智駕版 7.88 萬起售,直接把高階智駕的門檻拉到了行業最低,讓工薪家庭也能碰得上。
![]()
海外市場則是在國內競爭擠壓力下,硬生生闖出來的新空間。1-8 月 63.07 萬輛的海外銷量,占總銷量 22%,這數字背后是 “硬操作”:在歐洲不只是賣車,直接建匈牙利工廠,避開 27% 的懲罰性關稅,今年 5 月單月銷量就超過了特斯拉,德國市場同比漲了 8 倍多。連物流都自己抓,建了 8 艘滾裝船隊,“深圳號” 這些船跑起來,供應鏈就不用看別人臉色。以前總有人說海外業務是 “賠本賺吆喝”,現在不一樣了,這部分已經成了利潤的 “穩定器”,匯豐預測今年海外銷量能沖 90 萬輛,這不是隨口說的,是工廠、船隊這些實在的布局撐起來的。
![]()
還有個細節值得琢磨:比亞迪沒跟著國內價格戰瞎卷。面對同行降價搶市場,它沒湊這個熱鬧,反而把海豹 7 上的高端技術往下放 —— 比如把兆瓦閃充的核心技術用到中端車型上。短期看,這可能讓 460 萬輛的年度目標有點壓力,但換回來的是更實在的東西:每天 8700 萬公里的智駕數據在攢著,技術迭代會更快;騰勢的高端車賣得越來越好,品牌溢價也在漲。這種 “放長線” 的選擇,比一時的銷量數字更能筑牢護城河。
從 7 萬塊的智駕車到歐洲投產的工廠,比亞迪這 286 萬銷量其實是兩條路走得穩:一邊把技術做 “便宜”,讓普通人用得上;一邊在海外扎下根,不做 “過路生意”。現在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占比已經到 64%,比亞迪的這種打法,不只是它自己的增長門道,更可能是中國車企能在全球市場真正站穩腳的關鍵 —— 畢竟,能把高端技術普及給大眾,又能在海外扎下產業根的品牌,才真正有長久的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