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不只是老外不明白,很多中國人也搞不懂,為何我們如此執著于“國產化”?
因為我們深知,落后就要挨打!
過去一百多年里,我們備受美西方的欺辱,甚至要聽著他們傲慢嘲諷:“就算給中國人圖紙,也模仿不出來一樣的發動機。”
面對中國人購買盾構機,西方人更是獅子大開口要錢。
就算我們買回來了,需要他們派技術人員來維修的時候,他們更是放出豪言:“不允許中國人在現場觀看。”
在手機領域也是如此,當初國產品牌還沒崛起的時候,國外品牌可以說是明目張膽收割著中國消費者。
就算是今天的備受爭議的汽車行業,盡管國產新能源汽車已經做的有聲有色了,卻還是被很多國產看不起。
這背后的一切,都是因為我們還沒徹底實現“國產化”。正如當年教員所說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再舉一個例子,2019年的時候,我們公司的領導買了一臺寶馬7系,落地價102萬。
光是選裝就花了十多萬,比如寶華韋健音箱花了3萬6,L2級別的輔助駕駛花了1萬6,座椅通風花了1萬1,還有后排屏幕控制系統、娛樂陪雜七雜八花了3萬多。
但如今過去6年時間,隨著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崛起,隨便一個品牌20~30萬價位的車,不需要加價都有以上那些選裝配置了吧!
光是一個智能輔助駕駛,比亞迪9萬多的車都給你標配了!
要知道在以前,奔馳、寶馬、奧迪所謂的“整體轉向系統”,是需要加錢選裝的,甚至奔馳給你標配,但后期還是需要付費才能開通。
但如今的國產車呢?空氣懸架都成為了標配了吧!
很多人都說如今的國產新能源都在卷“真皮沙發、大電視和冰箱”。
事實上,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國產車企在一些硬件上根本沒有提及,甚至沒有炒作。
因為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不懂這些,他們只認眼前所看到的“豪華”,也就是沙發、冰箱和大彩電。
當然,隨著新能源汽車不斷的發展,如今也越來越多人了解汽車行業。
明白了汽車核心技術除了沙發、冰箱和電視以外,還有電池、電機以及各種各樣的細致技術。
再到后來,美西方開始急眼了,集體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圍堵,國人才后知后覺,中國汽車真的崛起了,要不然美國人不會三番四次抹黑我們中國電動車!
所以啊,中國并不是一定要執著于在任何產業都要實現“國產化”,而是因為我們吃過“落后就要挨打”的苦頭,我們很清楚西方列強的手段。
如果我們在每個行業里不能實現獨立自主,那很有可能在某一天,我們就要承受被“卡脖子”。
還有就是,如今所出現的貿易戰和關稅壁壘,可不是我們崛起了才出現的。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世界上每每出現一個工業大國, 全球市場就會出現關稅戰、貿易戰甚至是熱戰。
這背后的原因正是美西方奉行的游戲規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比如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英國每天都在搞全球殖民,搞全球貿易傾銷,甚至還要求其他國家不能再棉紡織業上跟它競爭。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全球生產過剩,德國為了傾銷工業品,更是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要不是歐洲合力打敗了德國,我估計德國會繼續傾銷全世界。
![]()
說白了,從人類誕生工業文明開始,任何一個大國想要在制造業全面崛起,都必須要挑戰過去既得利益群體的產業秩序。
從英國、法國崛起出現的七年戰爭,到后來美國、德國的兩次世界大戰,再到后來日本的崛起,導致美國與日本長達了十多年的貿易戰。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不執著于國產化,月薪三千的我們,壓根就買不起智能手機。
如果我們不執著于國產化,月薪三千的我們,壓根就買不起大屏幕液晶電視。
如果我們不執著于國產化,月薪三千的我們,壓根就買不起汽車。
說白了,我們從小就已經經歷了被西方嘲諷:做不出來航空發動機,精密數控機床,計算機操作系統,EDA軟件,核磁共振儀器……一直備受美西方的封鎖壟斷,我們想不執著都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