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諸多患有高血壓的朋友,皆知要減少鹽的攝入、按時服藥,卻常常忽視飯后的一些小習慣。殊不知,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習慣,對血壓的影響著實不容小覷。確診高血壓后,飯后這 4 件事盡量避開,日常多注意,能幫血壓少波動、更平穩。
![]()
飯后這 4 件事,盡量別做
飯后別馬上躺下:很多人吃飽就想癱沙發或躺床,覺得舒服解乏,但對高血壓人群來說,這會給血壓 “添亂”。飯后之際,腸胃消化需更多血液供應。此時若躺下,血液流通方向改變,心臟泵血壓力驟增,進而可能致使血壓陡然升高,切不可掉以輕心。建議飯后先坐 10-15 分鐘,再慢慢起身活動,別急著躺。
飯后 1 小時內別喝濃茶:不少人習慣飯后泡濃茶解膩,可濃茶里的茶堿會 “刺激” 身體 —— 讓心跳變快,還會讓血管收縮。本來飯后血壓就容易有小波動,這么一刺激,波動可能更大。想喝茶的話,等飯后 1 小時再喝,選淡綠茶、淡紅茶這類淡茶,別喝濃釅的。
飯后別額外吃甜食:比如飯后再來塊蛋糕、一碗甜湯,看著滿足,卻給血壓 “埋隱患”。甜食含糖多,吃多了容易長胖,而體重超標會讓高血壓更難控制;另外,吃甜食后血糖會快速升高,身體調節血糖時,也可能間接讓血壓不穩定。想吃甜的,換少量蘋果、梨這類不太甜的水果,比甜食健康。
![]()
飯后別馬上做劇烈活動:像飯后立刻快走、跳廣場舞,或急著收拾家務時動作太猛,都算劇烈活動。飯后血液大多集中在腸胃幫消化,此時劇烈運動,心臟要同時滿足 “消化” 和 “運動” 的需求,負擔加重,血壓也容易突然升高。想活動的話,飯后半小時再慢慢散步,速度別快,走 10-20 分鐘就好,別做跑、跳這類用力動作。
飯后半小時,這樣做更穩血壓
避開要注意的事,飯后半小時做這兩件簡單事,能幫血壓更平穩:
一是慢走,飯后稍作休憩,靜坐十五分鐘后,可于屋內踱步,亦或至小區悠然漫步。步伐如日常閑游,不必匆忙趕路,舒緩身心。它既能助力腸胃消化,又不會給心臟增添負擔,使血壓維持相對穩定,不易出現波動,于健康而言益處頗多。
二是順時針揉肚子,坐著或站著都行,用手掌輕輕順時針揉,每次 5-10 分鐘。能促進腸胃蠕動,消化順暢了,身體舒服,血壓也更穩。另外,飯后可以喝幾口溫水,別喝冰的,溫水能幫腸胃稀釋食物、促進代謝,對血管也沒刺激。
![]()
兩餐之間做好 2 件事,血壓更省心
除了飯后,兩餐之間的習慣也重要,做好這兩件事,對血壓穩定有幫助:
第一件是別讓肚子空太久,比如早餐和午餐間隔 4-5 小時,中間餓了別硬扛,可吃點低鈉小零食,像一小把原味堅果(別超過 10 顆,比如 2 個核桃、5 顆巴旦木),或一杯無糖酸奶。空腹易致血糖降低,進而引發血壓波動。此時,食用些許小零食,能有效規避此類狀況,維持身體指標的穩定。
第二件是定時測血壓,兩餐之間比如上午 10 點、下午 3 點,此時身體狀態平穩,測出來的血壓更準。測量時,宜端坐于椅,將胳膊平置于桌面,使其與心臟保持同一高度。需注意,切勿在劇烈運動后即刻進行測量,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及時知道血壓情況,萬一有小波動,能早點調整習慣。
![]()
對高血壓朋友來說,穩定血壓不只是靠吃藥,這些日常小習慣才是 “好幫手”。飯后避開 4 件事,做好飯后半小時和兩餐之間的小事,堅持下來,血壓會更穩,身體也更舒服。無需一蹴而就進行大幅改變,只需每日留意點滴細節。長此以往,循序漸進間,便能悄然養成呵護血壓的良好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