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窮鬼超市“一降再降”,一舉成為打工人的省錢天堂。
最近的零售圈可謂是硝煙四起,京東高調開業折扣超市,其他商超也不甘示弱。
![]()
其中,奧樂齊便又甩出一輪大招——超50款商品長期降價,最高單品降幅30%!
要知道,這可不是他第一次“自砍一刀”。自2023年起,奧樂齊就像商超界的“拼多多”,一波接一波地放價。
![]()
從3.9元的衛生巾、5.9元的潔面柔巾、再到9.9元的洗衣液,硬生生把“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口號打進消費者心里。網友調侃它為當代“窮鬼超市”,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更是被擁護為“滬幣終結者。”
但這家“窮鬼超市”在業績上可沒有一點“窮鬼”的樣子。
![]()
2024年,奧樂齊在中國全年銷售額達到20 億元,成功躍升中國超市Top100 榜單第 61 位,被業內公認為增長最快的黑馬。
這家大名鼎鼎的“窮鬼快樂屋”,成功憑借自身優勢,成為了打工人的心頭好。
![]()
預算有限,又想上點檔次?
奧樂齊讓你花點小錢就很精致
奧樂齊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拿捏了打工人的消費心態。
![]()
對很多漂泊都市的打工人來說,錢包是真的不鼓,但“都市麗人”的面子大家都不想掉。
朋友聚會,不能總拿礦泉水上桌招待;獨自居家,偶爾也想白的紅的小酌一杯;勞累下班回家帶點零食,不求高檔,偶爾來點“小儀式感”犒勞自己也不過分。
可卡著不上不下的經費,這點“小精致”的需求就顯得略微尷尬——要么買不起,要么太掉價。
![]()
奧樂齊的貼心之處就在于,用從個位數到百元的小錢,就能幫消費者撐起這個“面子”。大家都知道錢不好賺,但也不愿意過得寒磣。奧樂齊做的,就是讓體面變得觸手可及。
便宜在商超價格戰中可并不少見。問題在于,單價便宜往往伴隨著“掉檔次”,而批量購買劃算是劃算了,囤貨量之大也不知道該消耗到猴年馬月。
![]()
![]()
奧樂齊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打下來的價格,可不是從商品質量上面“摳”出來的。
比起連鎖商超動輒上萬的品類,奧樂齊先一步幫顧客在貨源上“精挑細選”。單店整體大約只有2000個SKU,量少而精,卻包含了3/4的日常必需品。
![]()
并且90%的商品都是自營品牌,品質和供應由奧樂齊直接把控;再加上80%的供應商來自本地周邊,生鮮蔬果能輕松實現從產地到貨架的“半日達”。這樣一來,消費者能買得舒心,也用得安心。
高標準選品和自有品牌的高品質把控,讓“好品質,夠低價”的初心貫穿始終。打出“低價”和“高質”的組合拳,“性價比”就不再是“便宜撿漏”,而是“聰明消費”。
![]()
中產小資會覺得賺了,不是“消費降級”,而是從“買得貴”升級到了“買得值”;打工人則發現錢花得沒負擔,偶爾也能花些小錢,讓自己“講究一點”。
在購買渠道上,奧樂齊同樣延續了少而精的思路。線下門店布局緊湊,品類精簡,貨架干凈清新,消費者一目了然,逛一圈就能買齊,有效跟“選擇困難癥”說拜拜。
![]()
線上則通過官方小程序和第三方平臺,提供一小時到家的配送服務。讓消費者躺在沙發上也能輕松補貨,致力打造輕松購物體驗。
![]()
同時,考慮到上海的小家庭模式以及“滬漂打工人”為主力的用戶基調,奧樂齊認為以“小包裝”作為切入點,更能貼合本土消費偏好。
![]()
據2024上海統計年鑒顯示,近年來上海平均每戶家庭人口不足3人。這意味著上海絕大多數都是1-3人的小家庭模式,如此一來,“量大管飽”的經營模式是行不通的。
![]()
小包裝的選擇,能有效規避“人少用不完”的囤積浪費。
“今日買今日畢”的安心能換來零壓力零負擔的購買,量少了也就能多在不同品類上嘗嘗鮮,還能給人帶來“多重選擇”的滿足感。
![]()
以有限的價格與品類創造無限的價值,奧樂齊用事實生動詮釋了什么叫“以少取勝”。
![]()
利好顧客這條來時路
就是利好奧樂齊的未來路
消費者的熱情背后,其實是奧樂齊精心設計的戰略選擇。
不需要會員入場費、也不需要湊單滿減,擺在貨架上的就是明明白白的低價。
![]()
奧樂齊不跟消費者玩虛的一套,這種低價可不是促銷,而是這家零售巨頭百年來的運營核心——低價常態化。
2023年,奧樂齊率先用“超值系列”試水,次年又連續兩輪降價,覆蓋200多款日常用品,而今年則是把“鮮冷豬肋排”、“三文魚切片”等品質生鮮拉進“低價名單”,降幅高達30%-40%。
![]()
![]()
“低價卷王”的魅力還在于,一旦原料、物流等成本下降,售價就能同步下調,形成奧樂齊的“新低價”。
與其說是“打折”,不如說它是把成本波動的差價直接讓利給消費者,這種機制就很難讓購物成為“一錘子買賣”,畢竟低價好物誰能不愛呢?
當低價讓利成為習慣,顧客的回購就能成為日常。低價換來高復購,高復購又能沉淀為“黏性消費”,最終變成奧樂齊的長期商業價值。
奧樂齊在2024年全國門店僅有55家的情況下,銷量達到了20億,這意味著單店的平均年營收就能干到3600萬。而據媒體報道,早在2022年,奧樂齊的單店平均日銷就達到6.4萬,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
而且低價也不“掉鏈子”,奧樂齊在品控和自營品牌上下的功夫,保證了消費者的“省錢不將就”。
![]()
采購選品方面,奧樂齊沿襲德系品控的“較真”。蔬果只挑當季產地、肉類拒絕“凍化鮮”;嚴格把控供貨商,要做到能隨時應對抽檢,產品出廠還要經過層層預審和復測。
而對于自有品牌,奧樂齊自己定標準、盯生產,砍掉廣告費和中間商溢價,響應“新低價”策略,把省下來的成本統通讓利給顧客。
在加碼中國市場時,奧樂齊也沒有盲目追求規模。而是在經綜合考量后,將試驗田定在了上海,選擇用穩扎穩打的方式跑通單店模型。
![]()
與其“遍地開花”,奧樂齊更在意把每家門店都打磨極致,用穩定的單店運營摸索可行的商業模式。
也正因如此,奧樂齊將中國市場“摸得很透”。
一方面,根據社區習慣靈活調整門店營業時間,友好配合中老年“買菜人群”的早市需求;還通過贈送雞蛋牛奶等接地氣的活動喚醒老年人的“血脈”;“雪姨”王琳的代言也巧妙戳中“滬”地情懷,使奧樂齊在中老年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更為親切。
![]()
另一方面,“網感高”的5G沖浪人設,讓奧樂齊在年輕人與打工人群體中成功破圈。
無論是對競爭對手“貼臉開大”,還是緊跟流行熱梗展出的逗趣廣告牌,這些自帶流量的話題能夠成為打工人自發傳播的熱點,光靠話題感就能將年輕人的目光卷到自己身上。
![]()
換句話說,奧樂齊利好顧客,就是一張利好自己的黃金底牌。它把價格透明、品質穩定、本地化親和編織成一張網,才能長久籠絡住消費者的心,讓“窮鬼超市”的稱號不再是噱頭和調侃,而是真正的競爭力。
![]()
更符合中國打工人體質的優質選擇
連鎖商超千萬家,奧樂齊又憑什么能在其中脫穎而出,甚至敢直接叫板山姆?
![]()
就山姆而言,它代表了“大而全”的美式會員店邏輯。幾百元會員費作為敲門磚,搭配量販式的大包裝,對標的是中產或者成員基數大的家庭。
![]()
可一旦進入上海這種一線城市,主流客群恰恰是小家庭、單身人群和打工人。對他們來說,量大短保根本吃不完,也不愿花冤枉錢被迫囤貨。
而奧樂齊的小包裝就顯得更為靈活,一個人能買得起,一個人也能吃得完。
再看同樣主打會員制,價格更為實惠的盒馬NB。它的打法是“快”,靠高頻開店、快速擴張刷存在感。但“快”卻不代表“穩”。龐大的門店基數疊加高昂的運營成本,開得快卻未必能保證回本。
更關鍵的是,供應鏈環節復雜,就導致品控容易發生疏漏,往年已有多起食品安全抽檢問題被曝光。
![]()
反觀奧樂齊,雖然基本盤停留在上海,但單店營收抗打,品控穩定,優勢就更為突出。
至于傳統本土超市,劣勢就在于太“散”。SKU看似豐富,卻缺乏差異化,價格和服務就很容易陷入同質化競爭。
相較之下,奧樂齊深耕本地化積累口碑,再根據自有品牌立住門店特色,便能加深顧客印象。
從這幾組“商戰”對比中不難看出,奧樂齊并沒有跟對手硬碰硬,而是找準了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逐一擊破,走出了一條更符合中國打工人體質的道路。
![]()
奧樂齊可能不是跑得最快的,但在琢磨人心這塊,他可沒有失手。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只有三個字:性價比。便宜不掉價,到哪都吃香,這種商業邏輯至少在奧樂齊的經營過程中站住了腳跟。
在上海,奧樂齊已經跑出了花路。但放在更為廣闊的中國市場,它是否能復制上海的成功,能否在百家爭鳴的價格戰和渠道混戰中一路長虹,還需要時間檢驗。
零售商超的本質不在于“誰跑得最快”,而是誰“跑得最長久”。奧樂齊的低價哲學,能否成為中國商超的“新范式”?或許可以交給時間來驗證。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