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神奇的底層邏輯:
想讓孩子戒掉游戲,不玩手機,從躺平中慢慢走出來。
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父母要先接納孩子目前的現狀,不想著去改變孩子和糾正孩子時,改變就慢慢發生了。
這句話,我知道會被很多家長吐槽和謾罵,但還是要說這是讓孩子從躺平中走出的底層規律。
01
大部分家長對躺平孩子玩游戲是“三不”態度,不允許,不接納,不理解。
在家長看來,玩游戲和躺平,就是孩子太懶,擺爛,放著大好的前程不要,非這樣做。
一點也接受不了之前那么乖和閃亮的孩子,如今變得陌生和叛逆,完全不接受。巨大心理落差之下,變成了焦慮和想盡辦法,要將之前那個乖孩子變回來。
但太過迫切想要改變孩子的家長,只剩下了焦慮與著急,反而亂了節奏,失了分寸。
有些家長說:
要不是我家孩子面臨著畢業班,我也不急,我都無所謂,時間不等人啊;
我能允許孩子,但時間卻不允許孩子這樣擺爛下去,我也沒辦法啊;
我就是接受不了之前那么好的孩子,怎么突然會變成現在這樣沉迷游戲。
![]()
但我想說的是:
看似偶然和突然孩子沉迷游戲,擺爛厭學不學習,都是經歷了一個相當長時間的內耗積壓而致。
在孩子擺爛和躺平沉迷游戲之前,起碼有過三個月或半年以上的情緒積壓和內耗,只是沒被父母看見或重視罷了。
或者說孩子早就有情緒或心理上的卡點,只是家長覺得不嚴重或忍忍就過去了。
但情緒問題適合疏通不適合阻塞和積壓,原本很小的問題也會演變成大問題,甚至變得棘手暫時無解的問題。
02
我家孩子也經歷高二上學期一個學期躺平玩游戲和厭學的階段,日常作業基本是大片空白,上課跑神,周末作業從來不寫,成績大幅度降低。
回到家就是抱著手機一下不放,從回家那一刻一直玩到返校前那一刻,連吃飯時手機都不肯放下來。
晚上玩游戲到一兩都是常態化操作,偶然也會玩到凌晨兩三點,第二天早上睜開眼接著繼續玩。
別提想讓寫作業和學習了,帶回來的書包都是空的,手機更不可能放下一分鐘的,從刷視頻到打游戲,再到看網絡小說和聊天。
試圖勸過,說過,都沒一點用,孩子就直接懟:
不需要你管我!我想咋樣就咋樣,你管不著。
有幾次我一夜沒睡,頭痛欲裂差點猝,心痛但又很無奈之下,意識到孩子目前是不可能聽我的,于是做了一個決定:
狠心對孩子的學習與游戲不管不問,只管孩子的吃飯問題,其它一概不關注,他想怎樣作就怎樣作。尊重他的選擇與命運。
高二對高中階段是很關鍵的,課程進度特別快,任務量也很大,即便正常跟課也吃不消,何況孩子是不聽課不寫作業狀態。
但著急是沒有用的,嘮叨和指責還會傷害親子關系。只能心狠不管和放手,將關注點放在緩解自己的焦慮與著急。
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擺爛與沉迷游戲,既然管不了,那就不管。說了不聽,就止語一個字不多說。
![]()
不僅不批評指責,不評判和吵孩子,反而還表示理解孩子也不想這樣,只是一時無心學習,給他時間等他自己想學的時候,再出手相助。
用更共情的同理心,看見孩子玩游戲的動機,只是有太多的挫敗和難過,太多的痛苦和負反饋,所以才會在娛樂和游戲的碎片快樂中求點滿足感與安慰。
理解孩子內心的痛苦,比一味訓斥孩子和硬碰硬圍追堵截更有用。
03
沒有一個孩子甘愿擺爛,都是那些委屈和未被表達的情緒,不被理解,無人看見。
擺爛的孩子,沉迷游戲的孩子,都有一顆上進的心,只是走著走著把自己弄丟了,迷茫了,困惑了而已。
我是這么想,也是這么做,孩子在經歷一個學期的擺爛與沉迷游戲后,突然有一天跟我說想學習了,不想玩游戲了,就直接卸載了。
這一個學期雖然對我來說等得很煎熬,但耐心等待都很值得,這讓我明白,想讓孩子迷途知返,靠得不是改變孩子迫切的心與方法,而是:
狠心放手,允許孩子目前只能暫且是擺爛狀態且無法改變。
接納這個事實后,家長的焦慮就舒緩了,對孩子強烈的不接納,慢慢也就松弛和接受了。
![]()
狠心放手,后退一步,先允許和接納孩子,并不是放棄孩子,完全不管了。
而是在管不了的時候,不去硬碰硬圍追堵截,是對家長自我的放過,也是對孩子當下狀態的過過。
只有家長先松弛下來,暫時放棄強烈改變孩子的心,才能給躺平擺爛的孩子一個調整與重啟的空間。
松弛感會讓家長的表情不再緊繃,對孩子的怨恨與不滿漸漸釋懷,對強大的落差感慢慢融解。
孩子在家長的寬容,理解,接納與持續的正反饋中,會重新獲得對自我的信任,也會溶解焦慮,不安,挫敗感,汲取能量,重新出發,回歸自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