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路知遙 編輯|Cong
今天,奇瑞長達21年的上市之路終于給出了終章答案。
9月25日,奇瑞的股票代碼“9973”在港交所的屏幕上,奇瑞以30.75港元每股的招股價上限定價,募資規模91.4億港元,創下年內港股市場規模最大的車企IPO。
![]()
在本次上市之前,奇瑞是中國主要中堅車企中為數不多的幾家沒有上市的汽車制造商之一,他們從2004年開始就一直在嘗試通過不同途徑和不同方式上市,但始終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現。
最早的2004年,奇瑞曾經力圖憑借QQ車型的走紅完成上市,但首次上市卻因為和上汽的股權糾紛無奈擱置;之后的2007年,奇瑞在上市之際遭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6年,奇瑞曾經嘗試借殼“海螺型材”推動新能源板塊上市,但新能源車型銷量不佳成為了那一次的拖累。
類似的問題反復出現,但奇瑞并未停下上市的腳步。目前,奇瑞已經是中國最重要的汽車出口商之一,同時還涉足金融和房地產等業務。
![]()
根據招股書,奇瑞在過去三年以及今年的第一季度,分別實現營收926.18億元、1632.05億元、2698.97億元和682.23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58.06億元、104.44億元、143.34億元和47.26億元。
在本次IPO中,奇瑞發行約2.97億股H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約0.297億股H股,占比10%;國際發售約2.677億股H股,占比90%,并設15%超額配股權。
而根據規劃,本次募集資金的最大頭將用于“車型開發”、“提升研發能力”和“擴展全球業務”。其中,約35%將用于車型研發,進一步擴大產品組合;另有25%將會用于先進技術研發,提高核心技術能力;還有大約20%用于拓展海外市場及執行公司的全球化策略。
資金流向直接說明了奇瑞的整體運營方針。這三大目標在現階段對于奇瑞來說都是硬仗。
![]()
首先是產品布局方面,奇瑞的產品整體強而不爆是長久以來的問題,產品力出色但缺乏話題性爆款,在消費者中認可度高但話題度不夠,缺少具備護城河性質的國民級產品。
尤其在新能源時代,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奇瑞力圖通過更快速全面的產品布,扭轉這一局勢,在新能源時代的新階段里搶占更有利的生態位。
第二則是技術發展。如今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賽道上,技術研發已經演變成一場“軍備競賽”。無論是三電系統、智能座艙還是高階智駕,每個環節都需要持續不斷地“燒錢”。奇瑞雖然家底雄厚,但也需要更加穩定的資金來實現技術升級。
而在全球化的進程上,奇瑞更有迫切的追求。一直以來,奇瑞在出口業務上都是“悶聲發財”。2024年,奇瑞全年出口量達114萬輛,同比增長21.4%,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今年,奇瑞在出口業務上依舊保持高增長。在剛剛過去的8月,奇瑞單月出口12.9萬輛,連續4個月出口超10萬輛,創中國品牌單月出口新紀錄。
![]()
在全球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的歷史機遇期,面對廣闊的海外市場,奇瑞急需在海外建設更多的生產基地,推出更符合當地需求的電動化、智能化產品,將“出口冠軍”的頭銜,轉化為真正的“全球化品牌”。
在國內外的雙線發力和產品研發的并行方針下,奇瑞的品牌價值也在提升。國內有星途、捷途、iCAR、風云(參數丨圖片),以及與華為合作的智界,海外市場則有Tiggo、Lepas、Omoda和Jaecoo的四大國際品牌,品牌線路覆蓋高端、新能源、硬派越野、個性小眾等不同領域,助推奇瑞“品牌向上”的突圍。
當然,這一切,同樣需要大量的資金去進行品牌建設、渠道鋪設和用戶運營。本次上市,也會為奇瑞的“多品牌艦隊”提供繼續遠航的資金需求。
在此之前,奇瑞和華為剛剛在8月底簽署了“智界品牌戰略2.0合作協議”,共同投入超100億元,組建5000人研發團隊,并成立智界新能源公司,推動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一體化獨立運作。
歷經21年后,奇瑞終于上市,正如他們自己所言,奇瑞踏上了一段“新征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