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自不必多說,她是人間四月天,也是近些年最為國人懷念的一位傳奇女性。
![]()
林徽因
這一期我們說說林徽因的爺爺林孝恂,這也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而林徽因的原名“徽音”就是他給取的,這個名字寄托了他的兩層寄望。
下面這張修復過后的老照片,就是林孝恂的真實樣貌,看上去和林徽因的爸爸林長民頗為神似。
![]()
林孝恂
![]()
林長民
林孝恂出生于清朝咸豐二年(1852年),他的爸爸林彥起雖然也是舉人,但林孝恂長大后,由于局勢動蕩,家道已經中落乃至返貧。
年輕的時候,林孝恂一邊屢次參加科舉考試,一邊到處給富貴人家的孩子當家教賺錢補貼家里的用度。
清朝光緒十五年(1889年),林孝恂終于考中二甲第111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
科舉考試
所謂翰林院庶吉士,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實習職務,沒有固定的品級,俸祿也比較低,主要的實習內容是跟著翰林院一幫正式的老官員學習朝廷的禮儀規章、公文寫作、經史典籍、歷代政書,參與修撰史書、整理典籍等等工作。
實習期一般為3年,3年期滿后會安排參加散館考試,考試成績優秀者就留在翰林院任正式職務,成績中等者就外放到地方當知縣、知州等或進入六部任職,成績不好的可能被降職或者外放地方當教諭、縣丞等。
清朝光緒十九年(1893年),林孝恂被外放到浙江金華縣當知縣,這么看來他散館考試的成績只是中等,和他考中進士的成績差不多。
這里須得強調一下,科舉三年考一次,殿試分三甲,一甲就是狀元、榜眼、探花3個人,林孝恂在當年可是考了全國第114名,然后外放正式當官任職,一上來就是當正七品的知縣,統管一個縣的一切事務,后來他最高是候補了正四品的官職,級別相當于現在地級市市長。
![]()
一甲三人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我說他的考試成績只是中等,就小看他了,那是萬萬小看不得的,他稱不上頂級天才,但也絕對是人中龍鳳。
據林徽因的爸爸林長民寫的紀念爸爸林孝恂的文章《先嚴哀啟》中說,林孝恂到任金華知縣后,只干了5個月,他的繼母就去世了,于是他按照朝廷定的禮制回老家為繼母丁憂守喪3年。
![]()
林孝恂
這里交代一下,林孝恂老家在清朝福建省福州府閩縣,即今天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
清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3年守喪期滿后,林孝恂改任浙江孝豐縣知縣。
后來他歷任浙江石門縣、仁和縣知縣,最高做到了以知府候補道員,成為正四品的官員,級別相當于現在的地級市市長,但候補就是賦閑在家,沒有正式當官做事。
但賦閑在家這段時間他可并沒有閑著,而是積極為家族的長遠發展謀劃并執行相應的計劃。
由于他年輕的時候給富貴人家的孩子當過家教,他覺得家教是很有必要的,于是就在林氏家族里搞了家塾。
林紓(中國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書畫家)教授家族里的孩子們古文辭賦,林白水(中國近代著名的記者、新聞工作者)教授時務經世之學,還請了加拿大教師教授英語、日本教師教授日語。
![]()
林紓
再后來大清就亡了,林孝恂遷居上海,投資入股了商務印書館,參與了《譯林》雜志的創辦。
![]()
1914年,林孝恂帶著林徽因遷居北京,和長子林長民住在一起,到北京后才3個月就去世了。
林徽因出生于1904年,由于她爸爸是個大忙人,她媽媽又沒什么文化,作為林孝恂的長孫女,林徽因頗得爺爺和奶奶游氏的寵愛,林徽因打小就被爺爺奶奶親自教養。
![]()
林徽因和爸爸
這里得簡單介紹一下林徽因的奶奶游氏,據記載,游氏也不是一個普通女子,她喜歡讀書,書法寫得很好,也是一個很有才的女子。
你就說吧,林徽因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太爺爺是舉人,爺爺是進士還當過知縣、候補過正四品的官,爸爸也是讀書人,赴日本留過學,在民國時期混得也是風生水起,當過民國司法總長、福建大學校長,爺爺還特別注重家族子弟的教育,林徽因日后想不成才的可能性太低了。
![]()
林徽因
林徽因,原名叫“徽音”,“徽音”這個名字就是林孝恂親自給取的,遵循取名字的古老傳統“男楚辭,女詩經”,林孝恂從《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一句,挑了“徽音”兩個字給長孫女命名。
![]()
林徽因
“徽音”這個名字有兩層含義,一層是希望林徽因像周王室的幾位賢妃一樣有美好的品德,一層是寄望林家能夠多子多孫。
1931年,27歲的林徽因在《詩刊》上首次以“林徽因”這個筆名發表詩作,于是林徽音就變成了林徽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