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號,U16女籃亞洲杯小組賽第二輪,中國隊又一次被日本隊打了個措手不及。這次21分的分差實在沒眼看。上半場還勉強跟得上節奏,下半場場面直接失控。很多人看完都覺得,日本女籃“又強又快”,但問題一直沒變啊——體系和打法還是原地踏步。
![]()
看數據就很直觀,籃板球26比37,命中率還不到三成,后衛串聯幾乎沒有,進攻和防守都變得無解。李沅珊雖然還是拼盡全力,但一場下來20投只進了5個,想靠一兩個人硬扛,根本扛不住。
日本隊那邊配合流暢、戰術清晰,15號球員能突破能投還能組織,整場打得順風順水。對比之下,中國隊球員都還在找感覺,大家像一群各打各的,誰都想拼,但沒人知道該怎么拼。
不是球員不努力,上半場中國隊也能靠身高優勢在內線“強吃”日本。可到了下半場,日本調整得比我們快多了,一波流帶走比賽。說白了,人家“小快靈”戰術玩得純熟,我們還在靠身高、靠拼勁、靠個人單打。青訓體系這些年沒跟上,進步慢的不是一點半點。
![]()
很多人覺得輸球就是能力問題,其實日本女籃也不是天賦爆棚,她們能贏是因為體系和戰術早就超前了。這兩年不僅U16女籃,連成年組的亞洲杯,中國隊也是屢屢被日本拉開差距。
就拿小組賽首場說,新西蘭其實也把我們逼得不輕,李沅珊爆砍38分才贏9分。可日本打敘利亞,直接贏了101分,打誰都像打訓練賽,進攻套路、外線手感、防守強度,都在一個節奏上。
而且輸給日本這場球,直接決定中國隊基本無緣小組第一,淘汰賽大概率要提前碰上澳大利亞,沖擊冠軍的希望基本涼涼。現在回頭看,兩年前我們也是被日本、新西蘭、韓國輪流軍訓,那次只拿了第6名,被釘在歷史最差成績上。今年又一次21分潰敗,還是同一個劇本。壓力大不大?肯定大。
![]()
其實看敘利亞那邊更慘,第一場就被日本轟了個101分,第二場又被新西蘭暴揍85分,小組最后還要碰中國隊,基本又是大敗收尾。亞洲女籃的分化已經到了一個新階段,強隊越來越強,弱隊完全沒有反抗機會。中國女籃現在的位置,不上不下,被日本和澳大利亞越拉越遠,想破圈真的得換個路走了。
問題是,怎么輸的、為什么輸,輸完有沒有反思,有沒有調整體系和青訓方向?靠天賦靠身高,確實能贏敘利亞、能在亞洲混,但想和日本、澳大利亞掰手腕,沒體系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光靠一個李沅珊拼命,永遠追不上團隊籃球的進步速度。
![]()
每年都在說改革,每年都在喊青訓,真正的行動卻總是慢半拍。看到這場21分大敗,可能比球迷更難受的,是那些為女籃付出的年輕球員。
時代變了,不跟著變,就只能一直被“教育”下去。中國女籃要想重新崛起,最該變的絕對不是哪個球員,而是整個體系和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