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李靜文
“一字眉”造型,成了馬路上的一道風景線,但看多了卻少了新鮮感。近期,現代設計負責人 Simon Loasby 對主流的“貫穿式設計”,表達了看法,他認為貫穿式設計該停手了,此種設計已走到生命盡頭。
此外,Loasby坦言,當初在Grandeur上采用貫穿式燈帶是符合市場趨勢的決定,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成本較高,并非每個消費者都需要這樣的設計。中國市場必須配,但在歐洲就不是必須。與之相比,他更看好像素化燈光設計。
![]()
此外,貫穿式燈帶成本比傳統車燈高30%-50%,但并非所有用戶都真正需要或愿意為此買單。有關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貫穿式設計市場規模達億元,到2030年,這一數字有望翻番,中國所占的份額還將大幅增加。因Hella、VALEO等頭部供應商的壟斷,更讓這一設計成為車企的安全感。
![]()
事實上,逛車展時大家可能會發現一個現象,不管是百萬級豪車,還是十萬級出行工具,貫穿式設計幾乎都是標配。從大尺寸格柵到內飾的“特斯拉式”大屏,再到車身線條的“家族式語言”來看,多數車型設計就像是在進行了“復制粘貼”比賽,而這一現象導致了消費者出現了“臉盲癥”。
![]()
有關調查顯示,絕大數用戶對尾燈的訴求集中于高辨識度、低維護成本、長效可靠性。貫穿式設計在滿足高辨識度的同時,卻失去了后兩者的關注。那么,為了這股“潮流”,花大價錢,值嗎?這是值得車企和消費者深思的問題。
![]()
在文化多元的當前,受到互聯網和技術的影響,想要創造出全新的設計風格,對于車企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數十億投入如未達到銷量預期,消費者不買單設計部可能要背鍋。照著“暢銷車”過河成為多數車企的選擇。回溯歷史大部分車企,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剛起步的車企預算有限,設計投入較少,更多集中在產品配置和體驗層面。因此,設計借鑒就成為相對經濟的舉動。
![]()
1959年,凱迪拉克Eldorado采用火箭尾鰭,1998年奧迪的圓弧美學,都被譽為經典設計。再從保時捷 911 蛙眼傳承,到奧迪 “燈廠” 矩陣式美學,足以說明經典的設計總是能夠超越時間,為車迷所喜愛。
![]()
當潮流設計被大量模仿后不免帶來審美疲勞,車企更需平衡美觀、個性、成本、安全以及不同市場的需求。設計不該是流水線作業,更得琢磨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討論留言。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