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魚哪有活魚好?”這話估計不少人都聽過,可最近有個說法讓人犯嘀咕:有些凍了一年的鱸魚,吃著居然比活魚還嫩。這到底是啥操作?說透了,全是食品加工里的“小技巧”。
就拿餐廳里常見的蔥香烤魚來說,好多用的都是凍了大半年的海鱸魚。有人一看配料表老長,保質期還18個月,當場就擺手:“這能吃?”其實真不用慌——配料表排第一的肯定是海鱸魚,占了90%以上,剩下的大多是鹽、生姜,還有些叫“酵母抽提物”的東西,說白了就是提鮮用的,跟泡面里的鮮味料是一路貨。
![]()
最讓人好奇的是那堆“復配水分保持劑”,聽著玄乎,其實就是各種磷酸鹽。這玩意兒是凍魚變嫩的關鍵:能讓魚肉在冷凍時鎖住水分,解凍后烹飪,汁水還能牢牢扒在肉里,咬一口確實比有些活魚還嫩。但也有代價——這東西含鈉,加上腌制用的鹽,一份魚的鈉含量能占每天推薦量的89%,說它“高鹽選手”一點不冤。
![]()
為啥餐廳愛用凍魚?不全是為了省事兒。連鎖餐廳要給全國幾百家店供貨,活魚運輸損耗大,今天北京的魚10塊一斤,明天廣州的可能漲到20,價格沒法統一。凍魚就不一樣了,零下18度一凍,全年價格穩如老狗,還能集中檢查有沒有抗生素超標,安全性反倒更可控。至于員工偷偷拿回扣?集中采購凍魚,這漏洞也能堵上不少。
![]()
但話說回來,嫩歸嫩,跟活魚比,凍魚還是差點意思。鮮味物質在冷凍和解凍時會跑掉一些,吃著總覺得少了點“鮮靈勁兒”;而且磷酸鹽多了,口感會有點發“面”,像嚼加了水的肉,尤其清蒸的時候,差別更明顯。要是天天吃,高鹽高磷也確實不劃算,偶爾解解饞行,常吃真沒必要。
說到底,凍魚就像速食面,圖的是方便、穩定,要說多健康多美味,那倒未必。咱平時下館子,想吃鮮活現殺的,就去靠譜的海鮮排檔;圖個省事快捷,凍魚也不是不能吃。關鍵是心里有數:它嫩得有道理,少吃也有必要。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