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 陸 秀 編輯丨江佩霞
設計丨鄭嘉琪 視頻丨柳潤瑛
讓年輕人不敢上秤的除了體重器,還有麻辣香鍋。
原本覺得山姆一盒有機綠豆芽,折算下來每斤8塊多已經不便宜,可21財經客戶端記者實地走訪后發現,今年7月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在全國陸續上線了麻辣香鍋業務后,已悄然將普通一把綠豆芽的價格,抬到了28.8元一斤,遠超山姆超市。
近年來,圍繞著麻辣香鍋的爭議從未停止。“克重刺客”橫行,50元也買不到一份能吃飽的午餐,食材新鮮度參差不齊,底料口味時好時壞......然而奇怪的是,麻辣香鍋不僅沒有“涼”,反而還越開越多。
![]()
葷菜60元1斤、素菜36元1斤!
麻辣香鍋變“消費刺客”?
社交媒體上,有網友吐槽辣汀麻辣香鍋:素菜36.8元/斤、葷菜59.8元/斤,還要加收5元的鍋底費,不如吃一頓火鍋!而美川小居麻辣香鍋,精品類菜品賣出了100元/斤的“天價”。
![]()
社交平臺上,有不少網友吐槽“花六十元都沒吃飽”“以后再也不會吃了”
![]()
克重套路多、衛生問題頻發
更關鍵的是,麻辣香鍋防不勝防的套路正在讓消費者慢慢失去耐心。全場幾元的單價,乍看都能讓人輕松拿下。可仔細一看,很多菜按50g、幾兩計價,折算成一斤其實貴得嚇人。
麻辣香鍋門店的衛生問題也讓人糟心。21財經客戶端記者現場走訪一家麻辣香鍋門店發現,暴露在空氣中的菜上有蒼蠅橫飛。
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人反饋,吃到過不新鮮的食材,甚至吃完就拉肚子,這些吐槽也在慢慢消耗大家的好感。
還有那些泡在水里的菜,任憑你抖水技術再好,吸進去的水分還是會讓重量往上躥,不知不覺就多花了錢。
![]()
貴價麻辣香鍋憑啥圈粉年輕人
盡管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吐槽“人均50元都吃不飽”,但麻辣香鍋該圈粉還是圈粉,依舊抓住了很多年輕人的胃。
首先是躲不開的“鍋氣”。保質期兩年的西藍花,18個月的羊腿,提前腌制好的烤魚......吃多了總讓人不免覺得少了些煙火氣,而麻辣香鍋是現點現炒,很難不讓人心動。就連楊國福都在海報上專門強調“現炒鍋氣”。
再就是社交屬性拉滿。截至10月29日,在小紅書、抖音平臺上,僅、100億。
還有自由掌控的快樂——葷素自由、口味自由、分量自由......這種看似可控的消費行為帶來的確定感和安全感,也是許多年輕人愿意為之買單的重要原因。
不僅如此,麻辣香鍋也在悄悄升級,試圖更懂年輕人的需求。有些品牌推出減脂期專屬菜單,給菜品明碼標“卡”,精準拿捏了當代年輕人“又想吃又怕胖”的飲食心態。
![]()
全國門店破3萬家,未現千店巨頭!
哪些城市最愛吃麻辣香鍋?
紅餐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麻辣香鍋企業數量已經超過3萬家。全國哪些城市最愛吃麻辣香鍋?紅餐大數據顯示,在二三線城市門店數占比較高,重慶穩居TOP1。
2024年,麻辣香鍋/干鍋品牌的門店人均消費整體集中在20—60元的價格區間,其中20—40元的門店數占比最高,為51.4%,40—60元的占比為35.2%。
![]()
別看門店越開越多,麻辣香鍋賽道其實還沒出現真正的“千店巨頭”。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麻辣香鍋/干鍋品牌門店數在5家及以下的比例高達54.2%。這也意味著,這個賽道存在著大量個體經營店、夫妻店,規模化程度并不高。
貴價麻辣香鍋還能撐得住嗎?
行業增速也在放緩。華信人市場咨詢的報告顯示,2020—2023年,麻辣香鍋行業凈增長率都保持在20%以上,到了2024年,凈增長率大幅放緩至約7%。預計2025年,開店率將反彈至38%,但關店率也將維持在約16%的高位。
價格不低、體驗不穩,麻辣香鍋的未來到底在哪?
在21財經工作室看來,或許還得回歸本質。餐飲的核心競爭力從來不是靠“稱重計價的模糊套路”吸引短期消費,而是要解決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定價上要透明化,明確食材計價規則,讓消費者清楚每一分錢花在何處;體驗上要標準化,從食材采購、口味調配到服務流程建立統一標準,避免門店間的品質落差;價值上要匹配度高,讓價格與食材品質、分量、用餐體驗形成對等,真正實現讓消費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吃得劃算。
你遇見過麻辣香鍋“刺客”嗎?
評論區聊起來!
SFC
出品丨21財經客戶端 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丨江佩佩 見習編輯張嘉鈺
21君薦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