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路、求學之路
2025年9月6日,在吉安的星空下,一場演出正走向高潮。舞臺上,一位身著錦繡戲服的演員轉身揮袖,面譜瞬息萬變——紅臉的關公怒目而視,轉瞬化作藍臉的竇爾敦,金臉美猴王在燈火輝煌中驚艷亮相。臺下觀眾屏息凝神,隨后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這位被觀眾親切稱為“青年變臉王子”的演員,正是將半生奉獻給變臉藝術的龍越!
![]()
1988年6月,淮河之畔的蚌埠懷遠縣,一個男孩的啼哭聲中,誰都不曾想到這個嬰孩將來會與千里之外的巴蜀文化結下不解之緣。龍越的藝術基因,早在童年時期就已悄然種下。他的母親是四川人,時常向他講述故鄉的風土人情。那些關于川劇的傳奇故事,關于變臉的神秘技藝,如同魔法般吸引著年幼的龍越。“小時候聽母親說起變臉,總覺得那是一門神奇的魔法。”龍越回憶時,眼中仍閃爍著孩童般的好奇。
2004年,16歲的龍越做出了人生第一個重要決定——拜師民間藝人關浩童學習川劇變臉。啟蒙老師的悉心指導,讓他初窺這門藝術的堂奧,卻也讓他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懷揣著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一年后,這個安徽少年獨自踏上了前往四川的求學之路。
初到四川的日子充滿艱辛。盤纏很快用盡,而求師之路更是坎坷。當地的變臉師傅最初不愿收下這個外地年輕人,擔心他只是一時興起。但龍越沒有放棄,一次次登門拜訪,用誠意打動了老師傅。最終,老師傅破例收下了這個來自安徽的弟子。
求學期間,龍越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白天打工維持生計,晚上跟著師傅刻苦學藝。每一個手勢,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身法,都需要反復練習成千上萬次。變臉戲服重達十余斤,每次排練都汗流浹背,但他從未叫苦叫累。“那段時間很辛苦,但每當掌握一個新的技巧,所有的疲憊都會煙消云散。”龍越說。
![]()
轉機出現在2006年。龍越獲得進入中央戲劇學院進修的機會,在這所中國表演藝術的最高學府,他系統學習了表演理論,將民間技藝與專業表演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也是在這一年,他首次登上四川衛視的舞臺,與師傅同臺演出,開啟了正式的演藝生涯。
在四川求學期間,龍越幸得遂寧川劇團龍怡策老師的悉心指導。龍怡策被譽為“巴蜀變臉王”,他的藝術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傳奇。1971年考入遂寧市川劇團藝訓班,主攻武生,兼習導演與變臉。天資并非最佳的他,憑借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在劈叉、下腰、翻跟頭中磨礪自己,最終以扎實的基本功脫穎而出。
龍怡策常說:“戲曲藝術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更需要心血的澆灌。”這句話深深烙印在龍越心中。在師父的指導下,龍越不僅精進了變臉技藝,更領悟到藝術的真諦——變臉不僅是技巧,更是情緒的外化、角色的延伸。每一張臉譜的轉換,都是內心戲的層層推進。
2008年,20歲的龍越榮獲“青年變臉王子”稱號。他的表演既繼承了傳統變臉藝術的精髓,又融入了現代審美元素。手、眼、身、法,每一個動作都經過精心設計,既保留了川劇的韻味,又增添了時代的活力。由他傳承創新的龍派變臉,如今已成為川劇變臉的主要派系之一。
2010年起,龍越開始在全國進行巡演。從安徽老家的公益晚會,到河南衛視《梨園春》的舞臺;從與明星同臺的大型商演,到《中國達人秀》的競技現場,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2012年,他涉足影視領域,參演了《江湖正道》《推拿》等電視劇,讓更多人通過不同媒介了解變臉藝術。
把文化的種子撒向社會、撒向青少年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2012年,龍越加入了巴國布衣餐飲公司,在南昌演出了兩年。2014年,他來到吉安進行變臉演出,原本只是計劃短暫停留,卻沒想到與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本來想離開吉安,但這里山好水好人好,讓我舍不得走。”龍越談起與吉安的緣分,眼中閃著光。他被吉安這座安逸而又經濟發展迅速的城市所吸引,更在這里找到了人生的伴侶——一位吉水姑娘。愛情的紐帶讓他更加堅定地留在了這片紅土地上。
![]()
龍越的變臉節目在當地頗為罕見,總能將晚會推向高潮。那時房地產行業興旺,經常請他表演。漸漸地,他在吉安文藝界嶄露頭角,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變臉演員。
藝術之路并非總是一帆風順。龍越也曾經歷過迷茫時期,一度離開劇團到福建等地打工。但對藝術的熱愛,最終讓他重返舞臺。2010年至2012年期間,他重返巴國布衣餐飲公司。許多單位的文藝演出都會邀請他的變臉節目作為亮點,在晚會上贏得陣陣掌聲。
2020年,龍越的藝術生涯迎來又一個轉折點——他開始將變臉藝術帶入校園,傳授給井岡山大學的學生、企業老板和中小學老師。“把文化的種子撒向社會,撒向青少年,是我的責任。”龍越認真地說。
![]()
新圩中心小學的歐陽歡校長在青原區新圩鎮艾酒節上,看到了龍越帶著兩個學生的表演,觀眾們的歡聲笑語讓他印象深刻。“這是一個好節目!”歐陽歡當即邀請龍越在學校開設變臉課程,每周一次。這門課程成為了學校課外素質教育“1+1”的亮點項目,學生們喜愛有加。
在濱江小學,龍越排練了一個融合變臉與舞蹈的節目,參加青原區教育局舉辦的文藝活動,榮獲全區一等獎第一名。他指導的兩個學生表演的節目深受歡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質,也成為素質教育的良好體現。
最令人稱道的是,龍越的變臉教學不僅傳授技藝,更改變了許多學生的性格。一個原本內向、不愛說話的小男孩,在母親的擔憂下開始學習變臉。這個孩子學習刻苦,通過表演找到了自信和興趣愛好。他不僅參與獲得了區文藝節目一等獎,還上臺領獎。如今,這個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活潑,讓母親欣喜不已。
![]()
“年齡不是編號,實力才是通行證。”龍越常常這樣鼓勵他的學生。2025年8月31日,他帶領學生徒弟參加江西省海昏百戲擂臺賽吉安賽區絕活賽,取得冠軍后又赴省電視臺參加年度總決賽。
作為外地人,龍越在吉安無親無故,全靠自己的實力和努力贏得認可。“我是服務性團隊,十多年來接待了一批批客人。”龍越坦言曾經的困惑,但這些困難并沒有阻擋他前進的腳步。
憑借演出經紀人資格證,龍越成立了吉州區明星藝術團,并正式注冊。他還邀請外國歌手、模特參加吉安各地的演出,幫助各個團體對接各項業務,促進了當地文化交流。慢慢地,龍越的名聲越來越大,“仿佛引進了一股清流,帶來了資源。”
![]()
龍越與文聯文化部門、藝術團體的交流日益頻繁,在文藝圈逐漸熟悉起來。他進一步發揮特長,與當地文化融為一體,與民間藝術家打成一片。吉安歡樂世界、保利劇院都邀請他演出,打造魔術精品劇目。他領銜主演劇場,提供場地設施,贏得了大家的高度好評。
從獨自演出的變臉演員,到藝術團的創辦者;從舞臺表演到校園傳承,龍越在吉安這片紅土地上,不僅找到了愛情和事業,更實現了藝術價值的升華。他把傳統的變臉藝術帶入現代生活,帶入校園教育,讓這門古老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
“變臉不僅是技巧,更是文化。”龍越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這門藝術,讓文化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
藝術之路永無止境,而傳承者的故事,還在繼續。
風雨舞臺間的突圍與堅守
夏日的一天,吉安,天色漸沉,烏云自天際翻涌而至。戶外音樂節現場,數萬觀眾的熱情與即將到來的暴雨在空氣中交織碰撞。后臺卻異常安靜——主供電系統突發故障,連日陰雨使備用設備也無法啟動。此刻,氣象臺強風暴預警正閃爍在每個人的手機屏幕上。
作為總導演,他站在控制臺前,目光掃過窗外水泄不通的疏散通道。安全負責人低聲提醒:“現在散場,可能引發踩踏事故。”遠處的觀眾席開始傳來躁動的聲浪,時間正一分一秒流逝。
![]()
“重新調整計劃,保留最精華的節目。”他的聲音沉著冷靜,瞬間點燃了整個團隊的斗志。市政部門緊急響應,交通疏導與應急支援同步啟動;燈光師貓在控制臺前重新編程,音響團隊冒著細雨調整設備布局;安保人員在各出口嚴陣以待,仿佛一道銅墻鐵壁。
當第一滴雨砸落在舞臺時,歌聲正好響起。藝術家們在風雨中縱情演唱,觀眾們揮舞著手機閃光燈,整片場地化作星光照耀的海洋。后臺,工作人員用身體護住關鍵設備,任憑雨水浸透衣衫。
![]()
最后一個音符落下時,掌聲如雷貫耳,久久不息。這場與天爭時的演出,不僅見證了音樂的力量,更映照出危難時刻人性的光輝。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成為他職業生涯中最深刻的記憶,也讓他真切體會到:真正的奇跡,源自眾人攜手點燃的溫暖光芒。
之后,每當夜幕降臨,吉安的又一個夜晚被燈火點亮。舞臺上,龍越的一個轉身,一個揮手,面譜變幻間,仿佛訴說著一個關于傳承與創新的故事。多年來,他從懵懂少年到變臉傳人,龍越用堅持與熱愛,書寫了一個藝術傳承者的動人故事。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傳統藝術的當代生命力,也看到了一個追夢人最動人的模樣。如今,龍越已經成為一名真正的“新吉安人”,他用自己的藝術才華和努力,在這片紅土地上繼續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也為吉安的文化事業增添著一抹亮麗的色彩。
底蘊埋藏在他的藝術生涯和情感世界中
早年川劇團里,少年對著鏡子反復練習變臉手法。每一個眼神、每個轉身、每次扇面開合都需千錘百煉。那些與戲服、臉譜為伴的歲月,不僅教會他傳統藝術的精髓,更錘煉出他對舞臺的敬畏之心。
人生軌跡總難預料。離開劇團后,他輾轉各地打工謀生,原以為舞臺生涯就此畫上句號。直到2012年,機緣巧合結識一位經紀人,隨后加入“八國布衣”團隊,重新踏上演藝之路。從南京到上海,杭州到南昌,再到吉安,他帶著川劇變臉藝術走遍大江南北,讓傳統技藝在現代舞臺上煥發新生。
![]()
行走江湖的經歷打磨著他的專業能力,而生命的真正轉折,來自于一場溫柔的相遇。
作為一名安徽漢子,他性格里帶著北方人特有的直爽火爆,做事雷厲風行,卻也常在沖動中吃虧。而妻子卻如一泓沉靜的湖水,總在風浪驟起時展現出不疾不徐的從容。
還記得新房裝修時,施工隊不僅刷錯墻面顏色,還延誤工期一周。他當即就要找包工頭理論,卻被妻子輕輕按住手臂:“先喝杯茶,我們想想怎么解決。”她仔細核對合同條款,心平氣和地與負責人溝通,最終不僅爭取到免費返工,還獲得了額外的墻面養護服務。
“急火煮不開溫水,沉住氣才能看清問題。”妻子的智慧如春雨般無聲浸潤著他的性情。在她的影響下,他漸漸學會在行動前多停一停、多想一想。這份難得的沉穩,后來無數次幫助他在事業轉折點上做出清晰判斷,也讓他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于雷霆萬鈞的爆發,而在于波瀾不驚的從容。
從容,讓他在創業路上走得更加堅定
初到吉安時,這座城市的生機令人振奮。房地產行業欣欣向榮,贛江碧波蕩漾,紅土地上訴說著無限可能。本地企業對他們帶來的創新理念贊譽有加,一切都預示著這里將是夢想扎根的沃土。
市場風云變幻,房地產行業迎來寒冬期。面對挑戰,他們果斷轉向文旅領域,試圖在陌生天地中開辟新的道路。
![]()
作為異鄉人,沒有盤根錯節的人脈網絡,每個機會都需要加倍努力。被拒絕的失落、碰壁的無奈,都化作深夜辦公室里不滅的燈光。但他們始終相信,真誠與專業是最堅實的敲門磚。
為了一場文旅推介會,團隊連續三周不眠不休打磨細節;為了精準呈現當地非遺文化,他們踏遍山野尋訪傳承人。在這座生活節奏舒緩的城市里,他們用最執著的方式深耕,將每個項目都做到極致。
![]()
吉安的山水依舊溫柔,紅土地的熾熱始終感染著他們。雖然前路挑戰重重,但他們堅信: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只要懷著赤子之心默默耕耘,終有一天,汗水澆灌的種子會破土而出,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從舞臺表演到活動導演,從傳統藝術到文旅創業,他始終在路上。那些難忘的時刻、人生的轉折、溫柔的陪伴和創業的艱辛,共同編織成一段精彩紛呈的人生旅程。這段旅程最動人的部分,不在于獲得了多少成就,而在于始終如一的堅持與熱愛。
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將繼續帶著這份堅持,在人生舞臺上,演繹更多精彩篇章!
(作者:康藝、陳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