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長春航展上,最受人關注的,一定包括殲-20 戰機的首次靜態展示。
![]()
靜態展示,讓觀眾與殲-20 的距離,直接拉近到5米距離,那種視覺上的沖擊力,是巨大的。
![]()
這么近的距離,讓軍迷們得以很精細的欣賞殲-20 的隱身涂層、武器艙、進氣道、座艙細節,特別是制造工藝。
![]()
而且,軍方還允許軍迷首次允許拍攝彈艙開合機制與液壓裝置運作過程。部分展區配備4K顯微攝像頭,實時呈現精密部件特寫。
![]()
真是獻給現場觀眾的一個超級大禮包。
從該靜態展示的殲-20 ,是量產版殲-20 。觀眾發現其編號是CB10300。一般來說,機身標注“10”代表第10批次,“300”指第300架量產機。
即,通過這架靜態展示的殲-20 的300編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我國殲-20 戰機的服役量,早就突破了300架,遠遠的超越了美軍的F-22 。
![]()
因為美軍的F-22 ,總產量才187架規模。而目前能實際作戰的,恐怕連160架都沒有。
有人會說美軍的F-35 服役的多呀,至少246架。
可是,事實上是美軍的F-35 并不成熟,性能短板明顯,還是單發,和我們的殲-20 完全就不是一個量級。
美軍的F-35 ,在我們已經少量服役的殲-35 面前,都不是個。
即在事實上,中國空軍或許已經超越了美國空軍,成為地球上新的空中王者。
至少在亞太及所謂的印太空域,中國空軍才是實際上的天空統治者。
更不用說我們的殲-20 還一直的升級、擴展之中,目前已經有了雙座版的殲-20S 用以指揮無人機群,改進升級版的殲-20A 。特別是滿血版的殲-20A ,在性能上已經實現了對美軍的F-22 的碾壓。
那么,我們為什么會在長春航展上以靜態的方式展示殲-20 呢?
即使是如老編這樣最不入流的軍迷,也知道我國軍工有一個原則,即裝備一代(實戰應用)、研發一代(關鍵技術突破)、預研一代(顛覆性技術布局)。
按照這個原則,殲-20 會靜態展示的答案也就自然而然的就出現了。
一,意味著殲-20 的技術已經高度成熟,已經大量裝備。
二,意味著殲-20的技術對于我國軍工而言已經不再“先進”,而是有些落后了,而只有“落后”,才能展示。
三,意味著下一代戰機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甚至意味著下下一代戰機的研發也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
這當然不是空穴來風和自我高潮,畢竟我國目前已經曝光的第六代戰機就至少已經有了3款了,包括殲-36 和殲-50 ,即銀杏葉和雨燕。
殲-20 這次能靜態展示,或許就預示著我們的第六代戰機將會很快服役。有消息甚至說2027年就可能正式列裝了。
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那么顯然殲-20 就不僅僅是落后了,而是屬于那種過于落后了,那就自然是可以展示。
![]()
只有過于先進的,才不便展示。
![]()
這些,其實在今年九三盛大閱兵時,我們就已經深切感受到了。
中國軍迷,一個個變成軍盲,可是一個個的在沒事偷著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