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慎重考慮沙特阿拉伯提出的軍購請求,可能會批準沙特購買最多 48 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 F - 35 戰斗機。
![]()
一筆交易,三重算計
路透社率先披露這一消息時,這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交易已通過五角大樓關鍵審批,提交至國防部長級審議。恰逢沙特王儲薩勒曼即將訪美,以沙關系正常化談判也悄然重啟,這三個時間點重合,讓這場軍售的政治意味遠超軍事本身。
作為全球最先進的現役第五代隱形戰斗機,F-35 的擴散向來敏感。目前中東僅以色列裝備該型戰機,其 F-35I “阿迪爾” 型自 2016 年服役以來,為以軍構建了對地區對手的決定性技術優勢。
雖然交易的最終決定尚未做出,還需總統特朗普批準、內閣進一步審查并正式通知國會,但信號已經十分明確:美國正在為這筆史上首次向阿拉伯國家出售 F-35 的交易開綠燈。
如果說這筆交易落地,沙特將成為首個擁有 F-35 的阿拉伯國家,獲得兩個完整隱形戰機中隊,這必然會打破中東既有的軍事平衡。
不僅僅是武器的升級,更是地位和力量的象征。
F-35:不只是戰斗機,更是政治籌碼
這一轉變與美國長期奉行的政策背道而馳。F-35 作為第五代戰斗機,其意義遠超出軍事范疇,所以數十年來,“以色列質量軍事優勢” 是美中東戰略的核心,華盛頓始終確保以色列軍事能力優于鄰國,這種 “質量軍事優勢” ,是美國對以色列的長期承諾,也是其中東政策的基石之一。
正因如此,向阿拉伯國家出售 F-35 的請求屢遭阻撓。卡塔爾 2020 年的采購申請被悄悄拒絕,科威特、巴林等海灣國家的興趣也從未得到回應,這些國家目前仍依賴 F-15、F-16 等四代機執行任務。
![]()
那么,為什么現在會出現轉機?
特朗普政府態度的轉變對交易推進很關鍵。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就把加深和沙特的防務合作當作優先事項。 2025 年 5 月,已經宣布了價值 1420 億美元的軍售計劃,這次的 F - 35 交易可以看作是這個戰略的繼續。
這種調整并非偶然,而是與地區外交進展深度綁定。路透社披露,軍售很可能會成為以色列和沙特關系正常化協議的“籌碼”,這延續了2020年《亞伯拉罕協議》里“建交就換軍售”的模式。
2023 年哈馬斯襲擊事件后停滯的以沙談判,如今隨停火重啟,軍售恰為談判注入動力。
沙特的現代化雄心
對沙特而言,F-35 是其 “2030 愿景” 的重要拼圖。該國雖已裝備 F-15 和 “臺風” 戰機,但面對伊朗等潛在威脅,急需隱形戰機提升威懾力,同時借先進裝備推動國防工業現代化,擺脫對石油經濟的依賴。
而美國的考量更為復雜:既想通過軍售鞏固與沙特的盟友關系,又試圖以武器為紐帶,加速構建 “反伊聯盟”,還能通過軍火出口提振國內軍工產業,可謂一舉三得。
不過交易落地仍面臨多重障礙。
國會審查是第一道難關,2018 年記者卡舒吉遇害事件后,眾多議員對向沙特出售武器持強烈反對態度,人權問題始終是繞不開的坎。
![]()
更關鍵的是技術安全顧慮,此前在《亞伯拉罕協議》簽署后,美國曾原則上同意向阿聯酋出售 50 架 F-35 。
但是拜登政府上任后,凍結了對阿聯酋的 F-35 軍售,核心原因便是擔憂阿方使用華為 5G 網絡可能導致美軍敏感技術泄露,沙特是否存在類似風險,將成為審查焦點。
以色列的態度也非常微妙,雖然以沙關系正常化可能讓其默許軍售,但確保自身軍事優勢的底線不會動搖。美國或許會通過額外軍援、技術升級等方式安撫以色列,比如為其 F-35I 加裝更先進的電子戰系統,以維持 “相對優勢”。
結語
從更宏觀視角看,這筆軍售折射出中東地緣格局的新變化。
美國想通過賣武器和搞外交捆綁的辦法,重新提升自己在中東的影響力,來應對俄羅斯、中國等國家參與中東事務。不過要是 F - 35 戰機賣得多了,可能會讓中東地區國家開始軍備競賽。
![]()
要是伊朗覺得受到威脅,也許就會加快軍事發展,這樣一來,中東地區只會變得更緊張。
目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美政府尚未對交易發表公開評論,最終能否成行,還有待討論。這筆潛在的 F-35 交易,究竟是地區和平的 “催化劑” 還是沖突的 “導火索”,時間會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