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老街德縣路,是德占青島時期修建的第一批城市道路之一,時稱 霍恩洛厄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德國首相霍亨洛厄而命名。 1914年日德青島之戰后,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島,德縣路改稱為治德町。1922年12月,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后改稱德縣路延續至今。
德縣路基本呈東南、西北走向,東南始自湖南路,西北至中山路與保定路三角地位置,全長約840多米。
德縣路在青島城市發展中有著特殊的意義,1898年3月6日,德國迫使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將青島劃為殖民地,其后開始對青島的軍事防守要塞和城建做了全面規劃。是年9月2日,德國膠澳總督府編制完成第一版青島城市規劃方案,這也是青島歷史上第一個市區規劃,根據“華洋分治”的政策,規劃確定了城市的功能定位和重要公共建筑的選址。
根據最早的城市規劃,以觀海山為界,以南劃為歐人區,以北的大鮑島為華人區,觀海山麓的德縣路這條分界線的規劃建設也是別有意義,東端從當時最高權力機關的總督府廣場開始,西端則連接著同期規劃的歷史商街中山路。也將如今的中山路分為了南北兩段,即南段的弗里德里希大街和北段的山東大街,這也是不少老青島人口中的界里、界外之分。青島人沿襲下來的“逛街里”,許多人其實并不了解“街里”的含義。其實,正確的解讀應該是“界里”。而“界里”的由來,就是中山路德縣路這條華洋分界線。
最初的霍恩洛厄街(德縣路)被規劃為青島最漂亮的街道,規定只準建造花園別墅,所以這條街的東段和西段有著不同的設計和建筑風格,東段的建筑充滿了濃重的異域風情,隨處可見歐式風格的房子。西段的建筑則多體現了簡約平實的風格,尤其是臨近大鮑島區,市井氣息愈發濃郁。
德縣路的東端,始自2號的膠州帝國法院舊址,這座位于膠澳總督府前廣場右側,造價不菲、體量龐大的建筑,是德占青島時期最后完成的公共建筑之一。從建成后就一直屬于司法系統使用,一百多年來,見證著中國現代司法文明的發展,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法律文明的“活化石”。
1907年竣工并投入經營的路德公寓舊址,這幢精美別致的德國風格寬敞公寓,在城市建設開發初期堪稱一流。
1900年,德藉神父白明德在會圣言會館東側邊建了一所專收男生的小學——德華學校,這是青島市區最早的教會學校之一,也是進入城市化開發之后青島最早的正規學校之一。一百多年后,早已改為德縣路小學的這處校址,依舊是這座城市最優秀的教育熱土。
德縣路27號,如今的青島七中,私立圣功女子中學舊址,由美國天主教圣方濟各教會于1931年創辦,是青島解放前4所著名的私立中學(其它三所為禮賢中學、崇德中學、文德女中)之一。第一枚由中國人制造的小提琴、后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譚杼真曾是圣功女中的音樂教師。著名作家、武俠小說《臥虎藏龍》的作者王度廬也曾在該校代課教語文。
在德縣路西段,圣功女子中學的校門前,還發生過歷史上著名的“德縣路事件”。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為了伺機占領青島這個重要的港口和軍事要地,便在德縣路圣功女子中學對面自導自演的制造了“德縣路事件”,企圖借機為登陸青島制造口實。根據當時日軍的說法,日本水兵在德縣路圣功女子中學(今第七中學)門前,遭到兩名中國便衣隊員的襲擊,導致日本軍人一人死亡,一人受傷。這件事一度被列為“抗戰八年”的其中一個謎,后來證實實為日本人的苦肉計。只因日本當時正在攻打上海,暫時難以顧及青島,讓這個陰謀暫緩了數月時間。
德占青島初期,在德縣路、中山路、濰縣路和四方路合圍地塊開設了大鮑島華人市場,形成了大鮑島商業中心的雛形。一百多年過去,這里依舊是大鮑島的商業主流打卡地。
曾位于德縣路29號的百年老店“餡餅粥”,創建于1926年,是青島歷史最久的清真飯店。傳統名吃八寶雞、它似蜜、扒牛肉條、羊肉小餡餅等都別具風味,傳統的涮羊肉亦堪稱島上一絕。
德縣路的西端,與老街中山路相交,隔街相對是保定路,青島人習慣把這里稱呼為“三角地”。如今,周邊建筑多已是面目全非。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三角地”是一個老街里約會見面的主要所在,這里更像是一個指示牌、一個導向標,一個人們不見不散的聚散地。
漫步于百年老街德縣路,如同領略了青島城市發展的脈絡,走過了半部近現代史的篇章。這條在歷史演變中不斷發生著變化的老街,隨著老城區的城市更新,也在繼續演繹著世事的滄桑巨變——
![]()
德縣路,2015年
![]()
俯瞰德縣路7號,2017年
![]()
德縣路,2025年
![]()
德縣路,2025年
![]()
德縣路,2025年
![]()
德縣路,2025年
![]()
德縣路與安徽路交界,2024年
![]()
左圖:德縣路人民醫院外景,2025年;
右圖:德縣路小學,2025年
![]()
德縣路第七中學,2012年
![]()
德縣路第七中學,2025年
![]()
左圖:德縣路,膠澳帝國法院舊址,2025年;
右圖:德縣路,2012年
![]()
左圖:德縣路,2015年;
右圖:從觀海一路望去,德縣路3號,2014年
![]()
左圖:德縣路5號院內,2006年;
右圖:德縣路23號甲,2025年
![]()
左圖:德縣路23號,2025年;
右圖:德縣路9號,2025年
![]()
左圖:德縣路11號院內,2024年;
右圖:德縣路3號院內一角,2025年
![]()
左圖:德縣路5號,2015年;
右圖:德縣路5號,2025年
![]()
老樓圍墻上的涂鴉,2025年
![]()
左圖:從德縣路7號甲望去的7號院的老洋樓,2025年;
右圖:德縣路7號,2006年
![]()
左圖:德縣路24號,2008年;
右圖:德縣路24號,2008年
![]()
德縣路一個小巷,2025年
![]()
德縣路,2025年
![]()
德縣路,2013年
![]()
德縣路,2025年
![]()
左圖:在德縣路,來自外地的新人等待拍攝婚紗照,2013年;
右圖:在德縣路與浙江交界,2013年
![]()
左圖:德縣路與濰縣路交界,2009年;
右圖:德縣路與濰縣路交界,2025年
![]()
左圖:德縣路與肥城路交界處,1998年;
右圖:德縣路與肥城路交界,2024年
![]()
左圖:德縣路與維縣路交界,1999年;
右圖:德縣路與濰縣路交界,2000年
![]()
左圖:德縣路與維縣路交界,2013年;
右圖:德縣路與維縣路交界,2025年
![]()
左圖:德縣路,2012年;
右圖:德縣路,2025年
![]()
德縣路,2024年
![]()
【獻給青島的時代記憶】
由蕓廷藝術空間、時空圖景影像工作室策劃,歷時三年編輯整理,“我記得:蕓廷當代紀實攝影收藏系列”首部出版物《他的城:1978—2024年青島》上線首發。
![]()
日前,攝影家吳正中的《他的城》繼榮獲第二屆像素攝影書獎·年度攝影畫冊獎之后,又榮登第十二屆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
圖/吳正中
文/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發布,轉載請注明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