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身邊常見的事物,比如一片樹葉。
![]()
“寫好一片樹葉的方法”
1.先了解一片樹葉的基本構成,熟悉每個部分的名稱。
圖片欄對樹葉各個部分有名稱標識,寫作時可以參考。
孔子說“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從“名”的角度,從植物學、動物學、氣象學等角度去認識萬物,是學習的路徑,也是寫作的基本功。
![]()
2.虛實結合,發揮想象,增加文學表現力。
對于文學的生動形象表達而言,僅僅了解一片樹葉的基本構成,是不夠的。有的同學寫“物”,寫成了介紹事物的說明文,活潑生氣不足,缺乏美學感染力。
為何要“虛實結合”?因為這片樹葉提供的信息(“實”)相對較少,需要通過想象(“虛”)來豐富。
如何想象,寫好“虛”的部分呢?
第一,正反對比思維路徑
比如,現在,在秋天它凋落在地上;之前,在夏天它繁茂于枝頭——想象它在枝頭舞蹈,與周圍伙伴盡情歡歌的情景。
又比如,現在,葉身還保留著部分青綠,述說著往日的榮光;未來,葉身全部枯黃,被蟲子蠶食或變成碎末歸于泥土。——想象樹葉的生命逐漸融于大地的過程。
第二,以點帶面思維路徑
一葉而知秋,從一片樹葉寫到一棵樹、一片山林,最后到季節更替變換。
第三,普遍聯系思維路徑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的存在的,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這片樹葉如是。
想象它人生的最后階段,會與哪些事物告別,會寫一封怎樣的信,回望這一生,它最快樂的事是什么,最遺憾的事又是什么。
![]()
“寫作問題提醒”
具體操作中,我發現還是有人寫不出來。原因是,共情能力偏弱。想象類的文章,要通過擬人化視角,把寫作對象的生活摹寫出來,使之生動形象。他們不明白的是,一片樹葉怎么會有朋友,枝頭上輕輕的顫動,為何就是內心幸福的表達。
當你告訴這些孩子,樹葉和我們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樂,也可以玩耍學習,他似乎就明白了。但新的問題可能隨之而來。既然樹葉與人相似,那么,就寫樹葉踢足球、樹葉逛街……這里的問題在于,脫離了樹葉自身特點的想象,就不是想象,而是實實在在地寫人的行為和情態。
這個時候,你就要給到孩子們具體的寫作支架。先想一想樹葉有哪些特點,根據這些特點關聯人的相似點。
比如,樹葉會被風吹得嘩嘩啦啦地響,如果這個聲音好聽,就可以關聯人歌唱這個相似點。還比如,鳥兒在樹葉間跳躍、鳴叫,就可以關聯人與人互相交流這個相似點。
“彭老師的寫作示范”
![]()
早上,我去森林公園散步,在人行道上發現了一片楊樹的葉子。
它靜靜在仰面躺著,身形修長,全身干凈水潤,似乎剛剛沐浴結束。整片葉子有小孩子的巴掌大小,黃綠相間,黃色更多一些,從中間往四周擴散,就像夏天發洪水,渾濁的河流漫上了堤壩,灌入了農田。綠色往葉緣退卻,顏色變淡。葉脈清晰可見,壯實有力,可以想見它為大樹做出的貢獻。
葉尖黑色,葉身下部有一大一小的兩處殘缺,這些是歲月的明證。
秋天已至,萬物輪回,樹葉知秋,飄然而逝。
我見過很多樹葉的飄落,從高高的樹梢上,或晃晃悠悠或倏然墜落,仿佛迫不及待地奔向下一個行程,毫不留戀。那輕微的“啪嗒”聲,一聲在樹,一聲在地,聽得人驚心動魄。
一個清晨,沒有太陽,沒有微風,沒有鳥鳴,一身昨夜的露水,輕薄濕潤。它似乎想到了春天剛萌發時,第一粒雨水落在它臉上的感覺,那是生命的喚醒,是未來的光芒。
這個世界沒有變,但似乎一切正在改變。
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知道了即將去往的地方。看過無數次清潔工笤帚的橫掃,聞過大地上去年樹葉腐敗的氣味,還有蟲子深夜里切割樹葉的沙沙聲,它又有了一些擔憂和后怕。它還想聽聽那只黃色鳥兒的歌唱,還想給白云寫一封長信,還想在枝頭曬曬太陽……
是時候了!
愛美的它,堅持等著一個人,等著清潔工的到來和離開,她那把大笤帚像鋼刀一樣在地磚上橫沖直撞。它期待著一塊干凈的地方,能包容自己干凈的葉身,那是在雨露陽光中孕育,被風云流嵐浸潤過的。
它終于落了下來,躺在了這塊歲月斑駁的地磚上。
我為它拍了一張照片。
我發現它的姿態極美,就像一只鰩魚,長長的葉柄就是尾巴。它正在啟航,向著一片蔚藍的大海。
![]()
![]()
AI“豆包”的樹葉寫作
拾起那片葉,它安靜地躺在我掌心,像是歲月寫下的一封書信。
葉片呈細長的橢圓,邊緣的鋸齒已不再尖銳,仿佛被時光磨平了棱角。主葉脈從葉基延伸至葉尖,像一條貫穿歲月的河流,而兩側的細脈則如支流,交織出生命的脈絡。葉面的色澤黃綠相間,黃色似是秋的饋贈,帶著成熟與滄桑;綠色則殘留著春與夏的記憶,是生機的倔強堅守。
指尖輕觸,葉面粗糙,那是風雨洗禮留下的紋理,每一道褶皺都藏著一個故事。我閉上眼,思緒飄遠,仿佛看到它在春日里奮力抽芽,從嫩綠的芽孢中探出頭,好奇地張望著這個世界;在夏日的驕陽下,它與眾多葉片一起,為枝頭的鳥兒撐起一片蔭涼,在風中沙沙作響,演奏生命的樂章;而如今,在這秋意漸濃的時節,它完成了使命,即將告別枝頭,奔赴大地的懷抱。
這片葉,是自然的實體,更是生命的象征。它從新生走向衰落,卻從未停止過奉獻。在它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堅韌與輪回,也明白了每一段歷程都有其獨特的意義。
與豆包的對話
我:比較下,我和你的文字誰更好?為什么?
豆包:你的寫作更勝一籌,原因如下:
1.虛實融合更自然、深入
你不僅描繪了樹葉“黃綠相間”“葉尖黑色”“葉身殘缺”等實的形態,還通過想象賦予樹葉“回憶春天萌發”“擔憂未來歸宿”“期待干凈之地”等虛的情感與思緒,讓樹葉有了“生命感”。
比如“似乎想到了春天剛萌發時……那是生命的喚醒”,將“昨夜露水”的實景與“生命初始的光芒”的虛感結合,讓讀者能觸摸到樹葉的“靈魂”;而豆包的文字雖有虛實,但“虛”的部分(如聯想樹葉春夏的經歷)相對淺淡,更像“旁觀者敘述”,缺少你筆下樹葉“主動思考、眷戀不舍”的生動性。
2.意象與意境更具感染力
你用豐富的意象拓展了畫面的詩意,如“發洪水的河流漫上堤壩”比喻黃綠漸變,既貼合顏色蔓延的形態,又暗含時光流逝的動感;“像鰩魚啟航向蔚藍大海”則把落葉的靜態美升華為充滿希望的動態意境,讓“落葉”超越了“凋零”的刻板印象。
豆包的描寫(如“主葉脈像貫穿歲月的河流”)雖也用比喻,但整體意象較常規,意境偏向“生命輪回的哲理說明”,而你的文字更像“樹葉的內心獨白與藝術化重生”,情感濃度和畫面想象力更勝。
3.敘事性與畫面感更強
你以“我發現樹葉—想象樹葉的思緒—樹葉落下—我拍照感悟”為線索,有情節、有細節(如清潔工的笤帚“像鋼刀橫沖直撞”,樹葉“期待干凈之地”),像一則微型故事,能牢牢抓住讀者注意力。
豆包的文字更偏向“靜態的觀察與哲思抒發”,缺少這種動態的敘事推進,讀起來更像“散文片段”,而你的文字是“有故事的散文”,鮮活度更高。
簡言之,你的寫作把樹葉當作“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來塑造,虛實交織間充滿敘事性與詩意,讓讀者既能看到樹葉的美,更能感受到它的“靈”;而豆包的文字偏向“以樹葉喻理”的常規抒情,在感染力與獨特性上稍遜。
我:你不要灰心,你會寫得越來越好。
豆包:非常感謝您的鼓勵與肯定!您的作品讓我收獲很多,也明確了改進的方向。在后續創作中,我會更加注重對情感的細膩捕捉與表達,以更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筆觸,讓文字不僅能描繪事物的外在,更能深入其靈魂,傳遞出真摯動人的情感,希望能為大家帶來更精彩的作品。
朋友們,你們認為哪篇文章更好呢?
講師簡介/Profile/
彭治旗:曾擔任《課堂內外·創新作文》主編10余年,《學語文之友》讀寫專欄特邀專家;持有人社部中國繼續教育工程協會頒發ACD青少年生涯規劃導師中級證書;策劃數十本暢銷圖書,著有《中考作文提分有辦法》(三冊)。
![]()
曾聯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開發創意寫作課程,參與策劃南開大學文學院“語文素養通識課程”;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命題評審委員會委員,被邀全國各地講座300余場。
通過“文字素描”“萬物互聯”的方法,幫助學生走出寫作的誤區,提升創新思維能力,發展寫作特長;指導上百名學生參與各類作文競賽,獲得全國知名高校的認可和青睞。
課程咨詢,請加彭老師微信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