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相信事后補救可以改天換地,畢竟有所謂“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然而四百多年前,王陽明已經在《申明賞罰以勵人心疏》里這么說了:
賞不逾時,罰不后事。
過時而賞,與無賞同;
后事而罰,與不罰同。
——人心就是賞罰決定:
遲到的賞,等于沒有賞。
遲到的罰,等于沒有罰。
正義如果遲到,就不再是正義。
當然,王陽明說的是賞罰,但賞罰自能明人心。
賞罰都不及時,有功者無賞,就沒人做好事了。作惡者無罰,大家都要做壞事了。無賞不能激勵好事,無罰不能威懾壞事,那還怎么辦?
當然咯,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真君子沒好處也會做好事”是真理,卻也有點道德綁架。大多數人都趨利避害。持續利他沒好處,持續做惡沒壞處,那世道如何?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
諸葛亮治蜀極嚴,但:
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
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
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結果就是蜀漢人都畏而愛之——敬畏,熱愛。
最基本的激勵機制。
如果賞罰不行、正義不能伸張呢?一次兩次,三次四次?
《駱駝祥子》里,祥子第一次倒霉時“憑什么?!”第二次倒霉時“我招誰惹誰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然后……
大多數人,不是被一兩件事打垮的。絕望都是由持續連綿的失望所構成。人會絕望,是因為不斷的希望與失望。
終于老舍先生說:
“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努力了如果沒及時沒得到鼓勵甚至還挨了罰,就別指望人繼續努力。
更別去居高臨下地問,“你怎么不肯努力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