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7勢,悟7勢:蓄勢、待勢、審勢、順勢、借勢、乘勢、造勢!
不懂勢,難成事!
真正能走到社會最頂層的人,都極善用“勢”。
今天,我們就來論7勢,悟7勢,手把手教你領悟勢的含義,并且教你用它來生財、升官。
![]()
一:何謂“勢”?
到底啥是“勢”?
《孫子兵法》里有個特別形象的比喻:“湍急的流水飛快地沖下來,能把大石頭都沖走,這就是‘勢’?!?/p>
說白了,“勢”就是一股力量,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借助各種有利條件,攢起來的一種“勁兒”。
孫子說的這個“勢”,是指軍事家在戰場上,通過自己的本事,造出一種誰也擋不住的、猛虎下山的強大氣場。
一旦有了這個“勢”,做事就能事半功倍,花一分力氣,辦成十分的事。
我覺得,這個“勢”可以從這么幾個方面來理解:
1、是趨勢和態勢
就是看大方向往哪兒走,比如我們常說的“大勢所趨”、“審時度勢”。
孫中山先生那句“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社會發展的車輪滾滾向前,你得跟著走才行。
2、是勢頭和氣勢
就是那股一往無前的沖勁和氣場,比如“勢不可擋”、“泰山壓頂”。
李白寫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那種氣勢,就是“勢”最直觀的體現。
3、是勢力和力量
就是指你手上有多少資源、多大能量,比如“勢單力薄”就是說力量不夠,而“人多勢眾”就是力量強大。
當年諸葛亮在茅草屋里跟劉備分析天下大事,把政治、經濟、軍事的各方力量掰扯得明明白白,他分析的就是當時的戰略“態勢”。
二:論7勢
1. 蓄勢:悄悄攢本事,等機會一鳴驚人
蓄勢,就像冬天埋在地下的種子,默默吸收養分,就等春天一到,破土而出。
在攢本事的時候,千萬別到處顯擺,要低調做人。
多跟厲害的人交朋友,虛心學習,就像孔子說的“三個人里頭,肯定有能當我老師的”;還要能忍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就像越王勾踐,為了報仇,睡柴草嘗苦膽,最后硬是把強大的吳國給滅了。
要是總想著一步登天,不先把自己的底子打好,那就像曇花一現,看著熱鬧,很快就沒了,成不了大事。
這種瞎沖猛打的,孔子都看不上,說“我不會跟這種有勇無謀、死了都不知道后悔的人混”。
2. 待勢:沉住氣,看準了再出手
待勢,不是干坐著啥也不干,而是以靜制動,養精蓄銳。
時機沒到,就像龍潛在深淵里,別亂動;機會沒來,就像老虎趴在草叢里,別出擊。
你得有雙火眼金睛,看清形勢變化;還得有顆大心臟,沉得住氣,等那個最好的時機。
就像楚莊王說的,“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諸葛亮在隆中種地的時候,看著像個閑散人,其實心里啥都明白。
他等了劉備三次,知道天下要變,自己的機會來了,這才出山。
要是沒看準時機就瞎折騰,那跟瞎子騎著瞎馬,半夜走到懸崖邊一樣,非掉下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