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FT食品乳業網發布過一篇《14家飲品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報盤點,康師傅、農夫山泉、東鵬飲料……誰更賺錢?》的文章中提到,今年的植物蛋白飲料頭部企業普遍承壓,養元飲品、維維股份和承德露露均出現營收與凈利潤雙雙下滑的局面。
然而,在這樣情況下,大窯飲品卻正式推出了“宜養說”植物蛋白系列新品,意在依托餐飲渠道優勢,結合健康養生趨勢,打造全場景覆蓋的戰略升級,推動品牌實現第二增長曲線。
![]()
令人疑惑的是,在當前植物蛋白飲料消費市場略顯低迷的當下,大窯飲品為何還要加速入場呢?
01
植物蛋白飲料巨頭承壓
先來剖析上述三家企業業績承壓的主要原因。養元飲品在報告中明確表示,核桃乳產品銷量下滑直接導致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
作為公司的核心大單品,承德露露的杏仁露系列上半年實現營收13.0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7.67%,嚴重拖累整體業績。從產銷數據來看,該產品銷售量同比減少19.44%。
![]()
維維股份則未在財報中直接說明具體原因,但從去年的財報中,也能窺見一些核心產品賣不動的痕跡。財報顯示,其動植物蛋白飲料業務板塊,2024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8,733.07萬元,同比減少11.39%。
![]()
顯然,公司的大單品銷量下滑成為業績承壓的主要原因。而其背后更深層的原因,在于消費者對核桃乳、杏仁露、豆奶等傳統口味的興趣減弱,這類產品的新鮮感正在逐漸消退。
面對這一現狀,三家企業均已意識到產品結構單一所帶來的風險,開始積極推出新產品,試圖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例如,養元飲品完善“無糖+”產品系列,滿足中老年和控糖人群需求,同時創新研發紅棗、燕麥核桃乳及養元早餐豆奶等產品。承德露露陸續推出露露植本養生水、LOLO汽心引力氣泡水、玻璃瓶杏仁露等多款新品。維維股份則推出“維維養生水”,且上半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8.84%,顯示出其發力新品類的決心。
看到這里,也許你會更加疑惑,在多家頭部企業紛紛尋求轉型的背景下,為何大窯仍選擇布局植物蛋白飲料市場?
02
大窯為何布局植物蛋白飲料賽道?
前文中有提及植物蛋白頭部企業的業績下滑其實是因為產品創新不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但這并不意味著植物蛋白飲料行業失去增長動力。
一方面,我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保持穩健增長。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規模已達1428億元,預計到2025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
另一方面,乳業巨頭積極布局也側面印證了該賽道的潛力。比如,今年4月,蒙牛推出了每日纖維燕麥奶,進一步豐富其植物基產品。
![]()
此外,Oatly燕麥奶從瑞士進入中國后快速發展,在國內掀起了一股植物奶的風潮,也反映出國內消費者對健康、時尚飲品的追求正在不斷升級。
對于大窯飲品而言,推出“宜養說”植物蛋白系列新品并非僅看中這一賽道的潛力,還有著更深刻的戰略考量——通過擴張產品矩陣,降低品牌風險。
具體來說,其核心產品大窯汽水作為碳酸飲料消費旺季通常在夏季,秋冬季節銷量往往大幅下滑。而植物蛋白飲料具備冷熱皆宜的消費特性,恰好能彌補其碳酸飲品在秋冬市場的不足。這種全年全時段的銷售能力,有助于大窯平滑業績波動,增強品牌的抗周期能力。
除了突破季節限制,“宜養說”系列還能幫助大窯拓展更豐富的用餐場景。傳統碳酸飲料憑借氣泡感和爽口特點,主要搭配火鍋、燒烤等重油重辣的餐飲場景。“宜養說”植物蛋白系列則憑借其溫潤醇厚的風味,有望覆蓋早餐、午餐、晚餐乃至夜宵等多時段消費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大窯飲品就宣布將基于“1+2+N”產品戰略,以“碳酸飲料”為核心,向“果汁&植物蛋白”領域延伸,并通過“N”的多元品類布局滿足市場細分需求。目前,已陸續推出了益生元果汁汽水、白樺樹汁汽水以及查元香無糖茶等產品。
03
大窯布局植物蛋白飲料賽道,勝算幾何?
我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總體集中率較高,CR5達60.8%。且各細分賽道都已產生相應的龍頭企業,分別為養元飲品(核桃乳)、承德露露(杏仁露)、椰樹集團(椰汁)、維他奶國際(豆奶),前三者在對應細分賽道占有率均超過80%,已經成功塑造了顯著的品牌影響力,競爭壁壘穩固。
在此背景下,大窯飲品想要沖出重圍并非易事。不過,大窯能從碳酸飲料賽道中跑出來,也證明其在品牌運營上有著自己的優勢,而這或許就是突破口。
![]()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大窯營收突破32億元,體量已達陜西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碾壓區域同行。馬上贏數據顯示,2024年碳酸飲料市場排名第一的是可口可樂,占比為60.28%;百事可樂以29.37%的占比排名第二,大窯以2.42%的市場占比排名第三。
大窯能夠取得這一成績,核心優勢在于對餐飲渠道的深耕。據悉,大窯超過8成的營收都來自餐飲渠道,通過深度綁定餐飲場景,找到了增長的藍海。更關鍵的是,大窯設計了一套很有吸引力的利潤分配機制:出廠價僅占終端零售價的35%,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給予了渠道高達65%的利潤空間。
![]()
如此一來,大窯靠著6元520ml的高性價比、給渠道商高利潤分成的激勵策略以及吳京代言所塑造“實在”“硬漢”品牌形象,攻占了全國眾多燒烤攤與大排檔的冰柜,成為了碳酸飲料賽道的“黑馬”。
值得注意的是,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顯示,在《2025年6月30日-2025年7月6日無條件批準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中,KKR公司收購遠景國際有限公司股權案在列,后者通過其關聯公司在中國境內主要從事飲料業務,與大窯相吻合,該案審結時間為2025年7月4日。這意味著,國際私募巨頭將實現對這家國民汽水品牌的實際控制。
KKR成立于1976年,總部位于紐約,素有“華爾街之狼”之稱,與黑石、凱雷和德州太平洋并稱“全球四大PE巨頭”。獲得KKR的資本加持后,大窯飲品有望在供應鏈、渠道和品牌建設等方面實現進一步提升,這也為其進軍植物蛋白飲料賽道提供了重要支持。
總之,大窯能否憑借其餐飲渠道優勢與資本加持的雙輪驅動,在植物蛋白市場殺出重圍,仍是未知數。
圖源:官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