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的嚴重并發癥,這個病“隱匿而兇險”,可導致肺栓塞等嚴重后果,一經發現必須盡快處理,接下來順義婦兒醫院產科專家就來帶您認識這個沉默的產后“殺手”。
![]()
一、“隱匿而兇險”的產褥期靜脈血栓有多可怕
靜脈血栓栓塞癥(VTE)包括淺靜脈血栓(SVT),深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PE),而產婦在分娩后6周內因“血液高凝、血流滯緩、血管損傷”這三大因素的存在,成為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病的高危人群。數據顯示,產婦發生VTE的風險是未孕女性的5倍,且產后第一周風險最高;剖宮產者的風險更是自然分娩者的10倍。若血栓脫落引發肺栓塞,15%的患者可能在30分鐘內死亡,是導致孕產婦猝死的主因之一。
二、警惕高危因素,及時躲避“可控”因素
產褥期發生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如既往有過靜脈血栓病史,或者存在與靜脈血栓相關的合并癥,包括心力衰竭、腎病綜合征、活動性免疫系統疾病、鐮狀細胞病、吸毒、惡性腫瘤等;或者產婦年齡≥35歲、多胎多產、子癇前期、感染等。
以上這些因素是我們控制不了的,但是對于一些“可控”的因素,如肥胖(BMI≥30)、非醫學因素剖宮產、非醫囑性服藥等,我們還是可以在孕期及產后給予及時干預,適當避免的。
此處需要特殊強調,產后用藥需要嚴格遵循醫囑用藥。
臨床中我們曾遇到產婦在未經醫生允許的情況下,自行服用某些藥物后發生血栓的情況,如卡麥角林或雙氯酚酸類。這兩種藥物雖然在“回奶”和“鎮痛”效果上會讓寶媽感到舒適,但是也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可以說弊大于利。
三、出現不適早就診
產后6周是靜脈血栓發生的高危時間,當產后出現單側下肢紅腫熱痛、或者突發胸悶憋氣、呼吸困難、頭痛胸痛,甚至暈厥時,要積極就診,明確病因,避免延誤病情。
![]()
四、多道防線筑屏障
1、物理預防
●早活動:順產2小時后、剖宮產8小時后下床慢走,每日做踝泵運動(勾腳尖10秒/次,30組/小時)。
●彈力襪:穿戴梯度壓力襪(踝部壓力15–30 mmHg),促進靜脈回流。
2、器械輔助
臥床者使用下肢間歇充氣加壓泵促進血液循環。
3、生活方式
正常孕產婦每日飲水1000-2000ml(血壓及心肺功能正常者),降低血液粘稠度;天熱時室內注意通風,保持舒適的體感溫度,避免大汗脫水的發生;飲食保證高纖維、低脂低鹽。還需戒煙限酒,適當活動,避免體重過度增長。
4、藥物干預
高危產婦(如既往VTE史、子癇前期、高齡肥胖、易栓癥等)產后按時按量注射低分子肝素,該藥并不會進入乳汁,哺乳期可以放心使用。
5、防大于治,行動即良方
產褥期靜脈血栓雖兇險,但可防可控。產后早活動、補水、識別高危因素是預防的核心。一旦出現單腿腫、胸痛氣促立即就醫,并強調產科病史。通過科學管理,絕大多數產婦可平安度過產褥期。
記住:產后別“躺贏”+適度活動+充足水分=血栓預防黃金法則!
![]()
文字|特需病房 毛靜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