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越常見的問題,越難回答出彩,越出色的人,往往越容易栽在面試上。在當今這個市場環境下,面試更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這篇由香港大學客座副教授、資深人力資源專家范珂老師為《面試的科學》所撰寫的推薦序,是一次對面試本質的深度剖析。
本文深入剖析了本書作者、心理學家安娜·帕帕莉亞提出的革命性面試理念——她將面試風格科學分為“魅力型、挑戰型、審視型、和諧型”四類,揭示面試實為一場雙向的風格認知與策略調整。
這篇推薦序不僅精準提煉了書中精髓,更以鮮活的案例與反思,為我們呈現了一本超越技巧、直擊本質的“面試修行指南”。無論你是求職者還是面試官,本書都將幫你跳出套路,真正理解面試背后的科學與藝術。
![]()
點擊書封,即可入手正版好書
感謝湛廬的編輯老師寄送給我的新書《面試的科學》,讓我在近期讀到了少有的一本好書。
書的作者Anna Papalia從一種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她對面試活動的洞察,提供了一種既針對面試者也針對面試官的系統化、雙向視角的工具與方法。
合上書之后我有點感慨,自己曾經作為面試者或面試官參加過無數次的面試,如果早一點能讀到這本書,也許我也可以把每一次面試變成對個人有意義的成長與修行。
Anna是一名心理學家,自己也成立了一家咨詢公司,幫助很多客戶成功通過面試拿到了心儀的offer。根據她自創的“面試的科學”,她將面試者(對面試官也同樣適用)按照個人風格,分為四種類型:
1.Charmers(魅力型):依靠親和力與幽默建立關系
2.Challengers(挑戰型):以直接、質詢式溝通展現能力
3.Examiners(審視型):注重信息準確與細節
4.Harmonizers(和諧型):善于共情與適應面試官風格
每一種風格都有自己的優勢,以及過度表現可能帶來的風險。面試并非像有人所聲稱的那樣,存在標準的套路。要想面試成功,除了提前做好資料準備之外,還需要了解清楚自己的風格、對方的風格,然后有針對性的調整自己在面試中的臨場發揮,這樣才會真正說服面試官你就是那個最理想的人選。
現在我們回憶一下,就會發現身邊的人或多或少都帶有以上4種類型中某一種的典型特征。
1.魅力型
他們非常隨和,會尋求周圍人的認可,希望討人喜歡,希望與人建立聯系,也善于溝通。這類人在面試的開頭,很容易獲得面試官的好感。
他們不爭論、不糾纏、不抱怨;善于講故事,理解你的心情、感受你的痛苦、適應你的情緒。在他們面前,你會自我感覺甚好。
他們還會主動提問,讓你開口說話繼而吸引你,然后再與你建立聯系,你自己甚至都沒有意識到。
舉個例子:候選人在面試時,看到面試官辦公桌有一張家庭成員的照片,然后他就可能以這張照片為線索展開了對話,介紹自己的成長背景。結果,面試官被他的談話深深吸引,面試也很成功。
另一方面,如果魅力使用過度也會帶來風險。他們可能會讓人覺得虛偽,甚至會讓人避之不及。善于使用魅力的人懂得如何去平衡。
他們會用自信來平衡被認可的需求,提醒自己參加面試不是純粹獲得他人認可,以及把談話重點放在展示為什么自己勝任這份工作。
如果你現在的身份不是面試者而是面試官,遇到魅力型候選人又該怎么應對?
幾個辦法:1)用標準化面試題,向每名候選人提出相同的問題,這樣容易對不同候選人進行比較,降低個人偏見的影響;2)假如候選人喜歡把注意力集中在好的方面,那就從相反的方向來提問。比如,可以問:你最慘痛的一次失敗是什么?你從中學到了什么?
2.挑戰型
這類人只關注自己的內心,不急于取悅他人;敢于突破界限,經常反躬自省,給人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他們不會在乎面試官是否喜歡自己,因為他們最重視的是自己。
挑戰型顧名思義,他們容易在面試中提問來挑戰面試官,因為他們會把一場面試看作辯論或盤問,然后通過挑戰對方來證明自己的專業性。
和魅力型相比,挑戰型的人更關注自己的內心。他們不會根據面試官的語言和反饋來調整自己的答案或態度,他們會特別堅持心中的答案。
不過,挑戰型的人會讓人感覺是在炫耀自己的專業。魅力型的人會比他們更快適應當下環境,然后調整自己的答案。
現在回想,我自己在面試中也曾不由自主流露過挑戰型的一面,冒然質疑面試官在工作中的某些做法,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議。
這樣的面試最后其實很難有一個好結果。面試官會覺得你既然喜歡爭論,最后不如把職位留給更合適的人。
給挑戰型候選人的建議:1)與其想著推銷自己,不如想象自己是一件產品。你不是在自我營銷,而是在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案;2)主導面試不是求職者的工作,而是面試官的工作;3)在提出自己的觀點時,時機和優先順序很重要。靜待時機,有策略地表達觀點;4)放低姿態,保持靈活,不要讓人覺得過于直接或強硬。
3.審視型
他們和挑戰型一樣,也更關注自己內心。不同的是,他們在面試中比較拘謹,對尋求別人的認可不太感興趣;給人的印象很嚴肅;他們會優先考慮事實和專業知識,而不是給人留下好印象。
這類人認為成功被錄用的直接原因是工作能力強,而不是擁有面試技巧。
審視型的人需要明白的是,面試官不僅要看你是否在專業技術上勝任工作,他們還要考慮,公司同事是否愿意每天和你一起共事。
麥肯錫公司在面試候選人時有一個標準:面試官們除了考察候選人專業能力之外,還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是否愿意和此人一起長途出差旅行?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讓人感覺相處起來很無趣,他們專業能力再強也是不會被錄用的。
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中提到:那些給人留下良好社交印象的人,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達,能敏銳捕捉到他人的反應。他們能不斷調整自己的社交表現,確保達到預期效果。
對審視型的人的面試建議:1)在面試時敞開心扉,適當加入關于自己個性的內容,讓面試官更加全面的了解你這個人;2)專注于建立自我意識,培養清晰表達自己的能力;3)不要急于回答面試問題,先花點時間仔細思考,這樣會給對方留下更好的印象。
4.和諧型
這一類風格簡直就是審視型之反面:他們希望融入、渴望合群、想要和他人和睦相處;也會克制自己,猜想面試官想要什么,并調整自己的態度以迎合這些假設。
相較于魅力型,他們不會那么費勁表演去取悅于面試官;他們更內向,態度更隨和,表現出愿意為團隊貢獻一份力量;他們更多是靠著合群、靈活、深思熟慮來展現自己的優勢。
和諧型的人對別人的需求非常敏感,寧愿冒著犯錯的風險,也不會去糾正對方的錯誤,避免讓對方感到尷尬或難堪。
顯而易見,這類人群的風險是:可能過于關注聽眾而迷失了自我。事實上,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與別人想要什么同樣重要。
假如沒有搞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即便真的進入了一家企業,隨后可能你會發現其實它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環境,很多人大概都有類似的經歷。
所以,對于和諧型的人的面試建議:要鼓起勇氣,想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更加直接地表達自己想法、愿望和興趣;如果不首先把自己照顧好,對他人也無益。
![]()
點擊書封,即可入手正版好書
記得多年前我在準備離開校園,開始面試自己職業生涯里的第一家企業時,盡管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還是緊張得不行。后來我給在這家企業工作的一位學姐打電話,請教她有沒有什么面試的訣竅。她就給了我一條建議:做好你自己(be yourself)。這句話當時一下子就讓我冷靜下來了。
不論你是什么面試風格,你都需要做好真實的自我。如果說所有的成功面試有沒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做好自我”應該能夠入選。
把面試當作人生之旅的一場修行,提前做好充分準備,了解自己的面試風格和最終目標,然后在面試中去展示真實的自我。最終無論面試結果如何,整個過程對面試者而言都是一次有意義的人生經歷。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點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