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人民網官宣:2025我國氫能產業正式邁入“規模化”元年——在今年發布的《中國氫能發展指數設計及評估》中指出,2021年至2024年全國氫能產業發展指數由63.19攀升至73.68。這意味著我國氫能產業整體已經從較低發展水平逐步邁入中等發展水平,并正在由“試點示范”階段邁向“規模化發展”階段。在2025年,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與產業發展基礎持續夯實,我國氫能產業各維度指數有望保持增長動能。
![]()
可你知道嗎?想讓小小的氫原子從實驗室“跑”進我們的汽車、無人機、甚至手機,真正的難點藏在納米世界里的催化劑、膜材料和儲氫合金里——一句話,材料科學才是氫能革命的“隱藏主角”。
就在今年,兩所“交大”(西交、上交)的孫軍院士、劉剛教授、許元濤等合作在 Nature 發表了針對“氫脆”現象的最新研究論文,讓鋁合金的抗氫脆性能提高了近五倍,有望一舉治愈臨氫材料的“脆骨病”。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879-2
![]()
同時,國科大周武教授和北大馬丁教授也在制氫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連發Nature和Science。科學家們通過材料設計,有效提升了甲醇-水重整(MSR)制氫反應中納米催化劑的穩定性,使其催化壽命突破1000小時。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83-w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t0682
![]()
![]()

在儲氫技術方面,固態儲氫材料被寄予厚望。中北大學“高效儲制氫技術與應用山西省重點實驗室” 通過“低溫機械合金化+催化劑包覆”技術,實現高活性鎂基儲氫材料噸級量產,產品吸氫量6.2 wt%、放氫溫度<280℃,讓如今價格昂貴的高壓氣態儲氫罐們倍感壓力。
看到這你可能會問:這些高大上的實驗離我的課題組、我的產線有多遠?答案是——只差一部可以讓你看到原子的“微觀魔法書”。賽默飛最新上線的“氫能材料電鏡專題站”,一口氣打包了從制氫、儲氫到用氫的全流程解決方案:
1
想要原位觀察催化劑在真實電解液里的“直播”?Spectra球差校正透射電鏡+原位實驗解決方案,直接給你“4K高清”!
![]()
2
擔心儲氫合金粉化?Helios 5 CX雙束電鏡自動切片+三維重構,把每一道裂紋都做成“3D大片”!
![]()
3
還有EDS、EBSD、TOF-SIMS多模態聯動,讓元素分布、晶粒取向、界面化學一次“打包帶走”。
![]()
![]()
更香的是,專題站的背后還站著近百名電鏡專家,隨時為你答疑解惑。
戳按鈕領取賽默飛解決方案
還能預約Demo。下一篇《Nature Energy》封面,說不定就是你的電鏡照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