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法治日報》03版
![]()
8月15日《江門日報》04版
近日,在廣東省江門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的環境資源巡回審判站,新會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兩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據悉,今年6月成立的環境資源巡回審判站,是江門兩級法院落實環資案件“三合一”審理模式的又一生動實踐。近年來,江門法院圍繞“環資審判三合一集中管轄”“替代性修復”“生態環境司法與‘雙碳’目標協同治理”等事項進行了系列探索。
“將新發展理念貫徹到每一個案件辦理、每一項司法政策引領中,以法治之力助推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發展,是我們的職責任務。”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肖少楊告訴《法治日報》記者,近兩年,江門法院聚焦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探索出一條具有江門特色的環境司法服務新路徑。
精細化推進集中管轄改革
3月6日,隨著清脆的法槌敲響,新會區法院落實環資案件“三合一”集中審判后的首宗行政案件公開審理。因不服行政機關就其企業環保設施未經驗收就投入使用等違法行為作出的處罰決定,該案原告提起訴訟。
“‘三合一’集中管轄,既有利于促進裁判規則和裁判標準的統一,也有利于減少重復審理環節,降低當事人訴累。”肖少楊說。
![]()
據介紹,2023年11月,江門中院啟動環資案件集中管轄改革進程,決定由新會區法院集中管轄全市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一審案件;江門中院組建專門合議庭承辦轄區內基層法院審結的環資一審案件的上訴案件,以及由江門中院管轄的環資一審案件,推動環境案件跨行政區集中管轄,深化環境治理協同聯動和多元共治。
為使“三合一”集中管轄改革落地落實,江門兩級法院除了采用“專門機構、專業團隊、專精審判”模式組成專業審判團隊負責環資審判外,還組建包括5名環資專業人民陪審員在內的“綠色無袍法官”隊伍,充分發揮陪審員在專業性事實調查認定、監督生態環境修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今年上半年,江門兩級法院涉碳專業人民陪審員參審刑事、行政案件共11人次。
一體化構建區域協同格局
今年植樹節前夕,新會區法院法官前往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回訪一起涉海島野生植物盜竊案后續異地修復情況。自然保護區護林員說,異地修復種植的200多棵樹苗栽種成活,長勢良好。
![]()
據悉,2023年11月初,吳某等8人到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海島盜挖樹木,其中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羅漢松。經審理,吳某等人因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支付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費用8萬余元。
![]()
案件審結后,承辦法官袁婷姍秉承“恢復生態環境功能,守護綠色公益”的原則,馬上聯系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專業人員召開專題會議,開展跨區域協作,共同探討損害修復方案。考慮到原地修復難度大、成本高,新會區法院建議吳某等人通過種植紅樹林替代性修復方式進行異地修復。
針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管理漏洞,新會區法院深化司法服務協同力度,與珠海市斗門區人民法院簽訂《崖門水道、虎跳門水道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機制共建協議》,聯合向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發出加強海島生態環境保護的司法建議。
![]()
“司法建議很具體也很有幫助,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加強巡查頻次、完善珍稀物種檔案、增設警示標識與監控,補上管理漏洞。”保護區管理處有關負責人向回訪法官反饋道。
江門中院民一庭庭長郭俊平說,江門法院以梳理發布的案件裁判規則為引導,推動修復、教育、治理多功能融合共進。
據介紹,近年來,江門注重凝聚合力,深化司法服務區域協同,通過審執協同、要案會商、交流研討、機制創建等方式,一體化踐行預防性司法和修復性司法,逐步推進建設濱海濕地生態環保司法協作保護帶。
精準化服務助達“雙碳”目標
走進新會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綠樹成蔭、群鳥飛舞,一隊白鷺正優雅地掠過古榕樹。在綠樹掩映的一座小樓門口,環境資源保護法官工作室的牌匾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
據悉,環境資源保護法官工作室于2024年6月由新會區法院聯合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掛牌成立。江門法院以工作室成立為契機,圍繞“雙碳”目標戰略,打造集巡回審判、生態修復、法律咨詢、普法宣傳等功能為一體的司法保護平臺,助力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
![]()
今年世界海洋日,江門法院在省級自然保護區——江門中華白海豚保護區設立環資巡回審判站,創新探索海洋“藍碳”生態修復運行機制,最大限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在肖少楊看來,“雙碳”是極具專業性的領域,要在發展綠色經濟的同時助推達成“雙碳”目標,人民法院需要發揮司法與“雙碳”領域專業的聯動合力,搭建協同平臺進行長效互動。
![]()
據介紹,2023年,依托市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江門中院與多部門共同簽訂《關于建立“林長+市級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協作工作機制的意見》,各司其職,精準發力。
今年5月,江門中院、新會區法院聯合江門“雙碳”實驗室共同成立“生態環境司法與‘雙碳’目標協同中心”并簽署合作協議,共同聚焦“雙碳”領域協同攻關。上半年,“雙碳”實驗室已提供專家咨詢意見3次。
來源:《法治日報》、民一庭
供稿:玄月玲、林子晴
排版:譚年安
編輯:古慧琳
審校:何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