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國科技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國都在加強在科技領域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儲備。而我國這些年在各種新興技術領域也取得諸多成就,這一切也離不開理工類高校的支持。
中國的制造業正在轉型發展,即使在如今經濟緩慢增長時期,也能釋放大量的就業崗位,所以理工類高校這些年逐漸受到各類學生歡迎,高考錄取分數線也越來越高。
但同時理工類高校各類專業卻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以土木建筑類為代表的傳統工科專業逐漸被學生拋棄,以人工智能和電子信息為代表的新工科則明顯更受學生歡迎。
這樣的結果導致理工類高校出現較為嚴重的內部割裂,師資分配出現失衡,在高考錄取方面優質專業分數線越來越高,而受到土木建筑類專業影響,錄取分數下限也變得越來越低。
![]()
生源質量是衡量高校實力的重要依據,這些年各地理工高校的錄取分數重新洗牌,為了將來學生能更好的報考全國的理工類高校,今天特意為大家帶來理工類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排名情況。
這份排名以2025年高校在全國各省的物理類分數線為依據,相比于第三方機構的排名,更能反映出當前理工類高校的發展趨勢,還有在社會中的受歡迎程度。
2025年理工類高校權威排名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清華大學2025年,物理類平均分數線達到685.6分,以絕對優勢位居全國理工類高校第一名。今年有超過70%的高考物理類狀元都是選擇清華。
上海交通大學以676.5分的成績位居第二,而中國科學院大學則以674.38分的成績位居第三。國科大以點帶面,逐步擴大全國招生,不斷鞏固并提升生源質量,如今已取得明顯效果。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669.7分的成績位居第四。中科大的主要優勢集中在理科,工科專業相對薄弱。而學校的優勢在于沒有冷門工科專業,而且學生能自由轉專業,這點比其他學校要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661.3分的成績大幅領先,位居全國第6名。雖然北航是實行大類招生,但學校提供的理工類專業都很不錯,整體生源質量都挺進全國前十。
北京理工大學以658.94分的成績位居第七,同濟大學以652.09分的成績位居第八。這兩所都是屬于傳統理工類985高校,主要優勢都集中在傳統工科。
北理工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兵器和化工等領域,同濟的優勢在土木建筑、車輛等領域。如今兩所高校的招生策略發揮明顯作用,加上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生源質量方面依然能領先。
![]()
排名第11位的西北工業大學,物理類平均分數線達到648.56分,已經逼近西安交通大學。西工大依靠網絡的宣傳,加上學校主要提供航空航天和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最近五年的錄取位次都節節攀升。
但是學校的生源質量偏向于扁平化,這是學校最大的缺陷。即學校錄取分數線跟錄取最高分并沒有太大的差距,相比于西安交大、華中科技等確實存在明顯不足。比如西安交大的錢班,在部分省份錄取分數在680分以上。
位列第14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這里面的分數線統計包含有威海校區和深圳校區。畢竟從學校的招生計劃來看,威海校區總體招生人數占總人數的60%以上,而且實行2+2模式,后面兩年是在哈爾濱校區就讀。
![]()
因此,哈工大的本部基本都是各種本碩博連讀專業,并不能作為真實的生源依據。如果想要報考哈工大的普通專業,都完全可以考慮報考威海校區的2+2卓越計劃,將來也是拿到本部的畢業證。
位列第17名的天津大學,整體的生源質量有所退步。這一點主要是因為學校依然實行傳統的大類招生,導致學校的生源出現兩極分化,高分段的學生能保住自身的專業所以報考。而原本屬于中層的學生怕被調劑則不敢報考。
比如很多640分到650分的學生,都害怕被調劑到天津大學的環境工程、化工等相關專業。這樣的結果導致學校的分數線很低,位于這個區間分數段的學生都報考其他學校。
從前40名的情況來看,上海電力大學作為唯一上榜的雙非高校,高校也是很值得關注。該校的綜合實力排名在100以后,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很高。
![]()
總體評價
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對明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部分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排名,能高于第三方機構的綜合實力排名,這主要是得益于學校提供的專業較好。
比如西北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都是如此。反觀部分高校實行冷熱專業搭配的模式,招生專業組不干凈,則比較容易被學生拋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