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5日,一場聚焦"第二增長曲線"的業績說明會,讓萬豐股份(603172)的戰略野心浮出水面。在化工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這家主營染料中間體的企業交出了歸母凈利潤同比勁增91.69%的半年報,而驅動業績爆發的并非短期市場紅利,而是公司耗時三年搭建的全球化與技術雙輪驅動體系。
國際化的深水區突破
有別于傳統化工企業依賴外貿代理的模式,萬豐股份在胡志明市設立的全資銷售公司,實現了從生產端到客戶端的垂直穿透。這種"屬地化服務+定制化生產"的組合,使公司成功打入東南亞紡織產業鏈核心集群,上半年國際業務收入占比突破35%。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全球化運營邏輯的進化:越南據點不僅承擔銷售職能,更成為技術需求的“雷達站”。通過收集新興市場對環保染料的新標準,公司紹興基地的研發響應周期縮短40%,這種“市場反哺研發”的閉環正在重塑競爭壁壘。
成本刀刃上的科技密碼
當同行深陷價格戰泥潭,萬豐股份的毛利率逆勢提升背后,藏著一套精密的"技術降本"方程式。公司自主研發的連續流硝化反應技術,將關鍵中間體的合成效率提升2.3倍,廢酸回收率突破95%。這套獲得國家專利的工藝,使單位能耗成本下降18%,直接對沖了原材料上漲壓力。
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達26%,其中70%集中于工藝優化領域。這種將研發力轉化為盈利力的路徑,使公司擺脫了傳統化工企業"規模不經濟"的困局。
新材料上的豪賭
說明會最重磅的消息,當屬與浙江大學紹興研究院共建的聯合研發中心。雙方啟動的聚酰亞胺項目,瞄準的是光刻膠核心材料國產化缺口。這種應用于半導體、航天領域的"黃金薄膜",長期被杜邦等國際巨頭壟斷,國內自給率不足15%。
"不是簡單產學研合作,而是產業攻關聯合體。"相關專家指出,萬豐股份的連續流工藝積累與浙大的分子設計能力形成互補。首批中試樣品已通過某航天院所驗證,這種"化工企業+尖端材料"的跨界突破,可能重塑行業估值邏輯。
從周期股向科技股的蛻變
資本市場敏銳捕捉到企業氣質的轉變。盡管上半年凈利潤增幅亮眼,但說明會上12個提問中,9個聚焦于新材料進展和越南運營模式,傳統業務僅占3問。這種關注度的遷移,折射出投資者對萬豐股份"第二身份"的期待。
證券分析師指出:"當化工企業把研發中心建在頂尖高校實驗室,把銷售網絡嵌入國際產業鏈腹地,其估值錨就該從市盈率轉向研發管線價值。"隨著聚酰亞胺項目進入中試階段,越南公司啟動本地化生產籌備,萬豐股份正在書寫傳統制造轉型的教科書級案例。
穿越行業周期的關鍵,或許不在于規避波動,而在于鍛造抵抗周期的能力。當萬豐股份將利潤增長轉化為技術儲備,將市場拓展升維為產業鏈嵌入,這家63歲的化工企業已然在業績報表之外,構建起更堅固的護城河。
來源:《浙商》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