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上海網紅面包店被指夜間閉店時大量傾倒銷毀成品面包視頻引發熱議,有消費者指該店有浪費糧食之嫌。
![]()
網友分享的帖子


記者拍到的畫面,沒賣完的面包被店員收進了大黑塑料袋
9月16日下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探訪了涉事門店,店長潘女士向記者證實確是該店9月13日所發生,店長表示這是門店對預計銷售量錯誤估計,導致了面包的浪費。店長表示,根據公司規定,面包不可隔夜銷售,目前也沒有制度會在夜間降價銷售,一般就直接報損處理。
貝殼財經記者在店內采訪同時,上海市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虹橋所的執法人員也到達門店現場進行執法檢查。
![]()
9月16日下午,上海市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前往設施門店檢查面包銷毀情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俞金旻 攝
未售面包直接扔?執法檢查發現銷毀記錄存缺失
上海市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虹橋所的執法人員對門店生產、銷售、銷毀等各環節臺賬以及營業執照、食品衛生許可證進行了檢查。隨后,執法人員逐一查看了面包銷毀視頻和臺賬是否一一對應。在檢查中,執法人員發現,店長所提供的每日面包的銷毀視頻并不完整,只有片段,執法人員要求提供完整視頻,店長表示沒有拍攝。執法人員指出,銷毀產品應全程記錄,現在無法完整地看到所有面包銷毀全過程。
![]()
9月16日下午,市監局執法人員前往面包銷毀垃圾處理中心檢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俞金旻 攝
此外,執法人員還前往門店處置銷毀面包的垃圾處理點進行核實檢查,并現場制作詢問筆錄。店長告訴執法人員,該店面包為現場烤制,每日21時30分停止營業,未銷售完的面包全部銷毀扔到垃圾桶。
![]()
9月16日下午,涉事門店店長向市監局執法人員提面包銷毀視頻以供檢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俞金旻 攝
貝殼財經記者在現場看到,店長向執法人員提供的9月13日銷毀記錄中,該店面包銷毀率較高,“藍莓”的蛋撻銷毀118個,“臟臟包”銷毀96個,“熊治大奶酥”銷毀32個。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該店面包銷售單個價格在10-40元不等,在部分電商平臺上促銷推出了9.9元面包券,現場整體客流量不低,貝殼財經記者在店采訪的一個小時內有近百位顧客前來消費,主要是以兌換電商平臺團購券。
![]()
9月16日下午,市監局執法人員正在做訊問筆錄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俞金旻 攝
對于該店銷毀大量面包的事件,記者也采訪了多位消費者。消費者趙先生表示“比較氣憤”,認為門店這樣做太浪費了,應該把面包送給有需要的人,也比直接扔掉好,這是浪費糧食的行為。市民王女士表示,“賣不掉就扔掉”總比隔夜再買好,但還是有點心疼,希望還是能給妥善處理,哪怕送給員工吃也好。
![]()
涉事門店店長提供的事發當日9月13日門店面包銷毀臺賬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俞金旻 攝
門店回應“高報損”:暴雨致銷量驟降,承諾加強管理控制損耗
據天眼查信息,該面包品牌所屬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以從事商務服務業為主的企業。企業注冊資本50萬元人民幣。
9月16日16時許,該公司一位自稱后臺工作人員葉女士聯系貝殼財經表示,公司已知曉此事,并已對門店員工進行批評教育。其向記者解釋稱,9月13日因上海暴雨天氣,導致銷售量下滑,正常情況下面包店報損率在3%-5%左右,后續公司將加強管理,確保此類事情不再發生。
在面包銷售行業,報損銷毀是常見的處理方式。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面包保質期較短,且消費者對新鮮度有較高要求,因此面包店通常會根據每日的銷售預測來制作面包。然而,由于天氣、節假日、促銷活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銷售預測往往難以做到100%準確,這就導致了部分面包無法在當日售出,進而需要進行報損銷毀。一般來說,面包店的報損率在3%左右,具體數值因店鋪規模、地理位置、銷售策略等因素而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