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圓方的第1295篇原創
(點擊標題下方小耳機標志可收聽音頻)
01
昨天(9.15)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5年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
關于CPI和PPI的問題被專門提出。
CNBC記者問:
剛發布的8月核心消費價格指數是2024年2月以來最高,請問是否意味著價格的轉折點?
發言人答:
您關心的價格轉折點問題,一般來說,判斷經濟指標的轉折點是不太容易的,往往我們看到經濟指標的轉折點是在實際轉折點出現以后,較長時期才能確認,主要是因為經濟指標變動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一些短期波動會掩蓋實際變化的趨勢。
對于CPI走勢判斷還需要認真分析。今年以來,我國CPI總體低位運行,在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價格合理回升政策作用下,積極變化不斷累積。8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擴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問:
8月份,PPI環比結束連續8個月下行態勢,同比降幅收窄。PPI出現積極變化,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預計后續PPI走勢如何?
發言人答:
8月份PPI環比由降轉平,同比降幅收窄。8月份,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環比持平,上月環比下降0.2%。
但也要看到,當前PPI仍處在下降區間,不利于工業企業經營改善。下階段,要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規范企業競爭秩序,促進工業品價格合理回升。謝謝。
02
回答其實并沒有什么“新意”,但是回答中的“態度”卻很值得品味。
不管是對于CPI還是PPI,都提到了一句話“促進價格合理回升”。這說明,之前從高層態度來看,需要“漲價”(價格合理回升)已經成為了新的共識。
事實上,“促進價格合理回升”這個表述,在過去一段時間的高層表態中并不多見。
更多時候,政策焦點集中在“穩就業”、“保主體”、“促消費”等維度。
而如今,價格問題被擺上臺面,并且明確指向“回升”,信號意義已然不同。
這或許意味著,在經過較長時期的通縮壓力測試后,決策層對于價格運行的底線思維有了新判斷。
價格持續下行,尤其是PPI的長期負增長,不僅擠壓企業利潤、加劇債務負擔,更會形成“降價-預期轉弱-需求收縮”的負向循環(實際已經形成)。
打破這一循環,已成為宏觀政策的重要目標和任務。
03
那么,8月數據是否意味著價格真正“觸底”?
圓方感覺,從數據本身看,核心CPI連續四個月小幅回升,PPI環比由降轉平、同比降幅收窄,確實呈現出企穩跡象。
但這能否構成趨勢性反轉,應該還談不上。
一方面,內需復蘇的基礎尚不牢固,居民消費意愿和企業投資信心仍需政策持續呵護;另一方面,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海外主要經濟體政策外溢效應等,都可能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圓方覺得,政策層面不會因單月數據改善而盲目樂觀,而是保持戰略耐心,堅持“擠牙膏”式的政策韌性。
特別是馬上九月大概率將迎來美聯儲降息,我們也需要評估一下降息之后市場的反饋,才會有一攬子政策釋放出來。
(前幾天市場流傳將中央將再提供1萬億的化債資金來置換對民營企業的欠款,可能就是一種吹風和試探)
其實真正的“觸底”,從來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過程。
它不僅是統計意義上的數值反彈,更是市場預期與信心的根本扭轉。
當前政策已釋放出清晰信號:
推動價格水平溫和回歸合理區間,已成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關鍵一環。
不過國內的調控,從來都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亂。一旦回歸,大概就不是那種溫和的回歸。
所以接下來,更有力的需求側擴張政策是一個大概率可以預期的結果。
或許數個月后回望,我們會發現2025年三季度的數據,未必是那個陡峭的“V型”反轉點,但它很可能標志著政策共識徹底形成、市場預期開始修復的“心理底”。
而真正的經濟復蘇,往往始于共識凝聚之時。只不過真正感到暖意,或許還需要億點點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