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深冬,黑龍江湯原縣的山林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寒風像刀子一樣刮過每一個角落。就在這片銀裝素裹的土地上,一個名叫黃有的地主,做了一件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事。他主動站出來,向包圍村子的日軍表示,自己知道東北抗日聯軍的秘密營地在哪里,愿意為他們帶路。村民們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眼中的黃有,雖然是個擁有四千多畝土地的地主,但平日里樂善好施,在災年時會開倉賑糧幫助鄉親,不像是個會背叛國家的人。
![]()
黃有出生在1899年黑龍江呼蘭的一個貧苦農家,從小嘗盡了生活的艱辛。他憑借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帶領家人來到湯原縣開墾荒地,經過多年努力,硬是把一片荒蕪之地變成了肥沃的良田,成了當地有名的富戶。然而,“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碎了東北的寧靜,也踏碎了黃有安穩的生活。
他目睹了日軍的暴行和鄉親們的苦難,深知沒有國家的獨立,個人的財富和安寧都是空中樓閣。于是,這個曾經埋頭種地的地主,毅然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他悄悄參加了當地的紅槍會,為抗日活動提供幫助,后來更是賣糧捐槍,支持夏云杰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并最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抗聯的一員。
所以當日軍包圍村莊,以村民性命相威脅要找出抗聯下落時,黃有的“投降”和“帶路”并非貪生怕死,而是一個深思熟慮的計謀。他知道,當時抗聯的大部隊已經轉移,秘密營地里大多是一些行動不便的傷員和少數負責保護的戰士。如果日軍真的找到了那里,后果不堪設想。他決定利用自己對當地地形的熟悉,將日軍引入小興安嶺的深山老林之中。那里的冬天極端寒冷,環境惡劣,足以成為侵略者的葬身之地。
日軍見黃有主動配合,喜出望外,便派出一支大約三百多人的隊伍跟著他進了山。一路上,黃有假裝諂媚,小心翼翼地應付著日軍軍官。他故意帶著日軍在山里繞圈子,專挑難走的路,消耗他們的體力和隨身攜帶的糧食。
每當日軍軍官不耐煩地詢問還有多遠時,黃有總是點頭哈腰地說“快了,快了”,并繪聲繪色地描述營地周圍的特征,讓日軍相信目的地就在前方。就這樣,他們在茫茫林海雪原中艱難行進了五天。
東北的寒冬是殘酷的。氣溫長期低于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積雪能沒過人的膝蓋。日軍雖然裝備精良,但并不適應這種極寒氣候和復雜地形。他們的給養逐漸耗盡,體力也快到極限了。黃有自己也在咬牙堅持,他不僅要忍受同樣的嚴寒,還要時刻警惕,不讓自己的真實意圖被發現。
到了第五天,日軍軍官的耐心終于耗盡了。他抽出刺刀架在黃有的脖子上,怒吼著問他是不是在欺騙皇軍。黃有急忙指著一處廢棄的營房保證,說那里就是抗聯的據點之一。
日軍興奮地包圍上去,卻發現那里早已空無一人。軍官勃然大怒,黃有則趁機表示抗聯可能轉移了,但他還知道另一處更隱蔽的營地,可以帶他們去。此時,日軍已經人困馬乏,補給也所剩無幾,雖然將信將疑,但在深山里失去了帶路人更是死路一條,只好繼續跟著黃有往前走。
黃有知道,時機差不多了。這支日軍部隊經過多日的折騰,戰斗力已經大大下降。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他趁著日軍熟睡之際,偷偷溜出了他們的臨時營地,拼命向著真正抗聯秘營的方向跑去。
他顧不上腿上的刀傷和嚴寒,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盡快把情況報告給同志們。當他終于跑到秘營附近時,卻因氣力耗盡和嚴重凍傷昏倒在雪地里。幸運的是,他被外出執行任務的抗聯戰士發現,背回了營地。
黃有醒來后,立刻向帶隊指揮員宋喜斌匯報了情況。宋喜斌當即派出四十多名戰士,前往黃有所說的地點搜尋日軍。戰士們很快就在小興安嶺東麓的森林中與這支日軍隊伍遭遇了。
然而,他們看到的景象令人震驚:大多數日軍已經凍死在了山林里,變成了一個個僵硬的“冰雕”。只剩下大約五十名殘兵,也早已喪失了戰斗意志,很快就被抗聯戰士擊斃或俘虜。黃有以他的智慧和勇氣,不費一槍一彈,就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幾乎全殲了三百多名日軍。
秘營里的戰士們為這場意想不到的勝利歡呼雀躍,紛紛稱贊黃有是英雄。然而,黃有自己卻因在嚴寒中長時間暴露和之前的傷勢,身體狀況急劇惡化。他的四肢嚴重凍傷,開始紅腫潰爛,還發起了高燒。在當時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抗聯部隊缺醫少藥,無法對他進行有效的治療。戰士們只能用一些草藥為他敷治,但效果甚微。
不久后,這支抗聯部隊接到命令需要轉移。黃有深知自己傷勢嚴重,行動不便,如果隨大隊行軍,只會成為大家的累贅,拖慢隊伍速度,將所有人置于危險之中。盡管戰友們堅持要帶他走,甚至提出要冒險送他下山就醫,但黃有都拒絕了。他不想因為自己而連累戰友和鄉親們。最終,部隊只好留下了兩名戰士和部分給養照顧他,希望他能挺過去。
然而,命運沒有眷顧這位英雄。留下的糧食很快吃完了,兩名戰士先后下山尋找食物,都不幸遭遇日軍而犧牲。重傷未愈、無人照顧的黃有,在斷糧后,為了求生,曾掙扎著爬出營房,想去尋找草根樹皮充饑,最終卻因體力不支和嚴寒,倒在了一個塔頭墩子附近,壯烈犧牲,年僅39歲。
黃有的故事,是一個關于勇氣、智慧和犧牲精神的傳奇。他從一個貧苦農民,通過勤勞成為地主,又在民族危亡之際,毅然拋棄家業,投身抗日洪流,最終為保護戰友和鄉親,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巧妙利用自然條件和敵人心理,以少勝多,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展現了中華兒女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民族品格。
他的事跡,和東北抗聯無數英勇將士們——無論是面對日寇瘋狂“圍剿”誓死戰斗的楊靖宇、趙尚志等將領,還是在長津湖戰役中保持戰斗姿態直至凍死的“冰雕連”戰士——一樣,驚天地、泣鬼神。他們都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憑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堅定的信仰,與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進行殊死斗爭。
![]()
如今,在湯原博物館里,還記錄和陳列著黃有英雄事跡,供后人瞻仰緬懷。他和所有抗聯英雄們的故事,如同那座巍峨的小興安嶺,永遠屹立在這片黑土地上,提醒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由無數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他們的精神,也必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面對任何艱難險阻時,都能保持堅定的信念和勇氣,為了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富強而繼續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