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生不常寫日記,所歷許多重大事件皆隨時光而流逝也,今日思之頗遺憾。
近期整理舊年筆記本,竟找到幾本不完整記事,包括1985年10月至1986年4月間所記日記、1990—1997年間零碎手記。 其中所記,包括來往訪客,信函、瑣事及平居所思學術問題,亦涉及所親歷的一些重要事件與人物,記錄了一些頗有意思的思想以及人與事。
一晃近35年矣!而往事如昨,讀之竟歷歷在目。
日記是過往生活的實錄,是最好的自傳。故予印出以存實錄,可惜不能完整矣。
何 新
2019年元月記于北京
![]()
何新·1980年代在中國社科院之舊影
何新日記·1985年10——12月
【1985年10月10日,忘記何故該筆記自此開始。】
10月10日 星期四 晴
歷史所楊向奎先生9月來信,今日才收到。
何新同志:
來信及大作均看到。關于“史”字的本義,太史公自敘上及重黎絕地天通,可以探知古代史官之來源,尊說極確。
關于“儒”,與其從字源上考察,尚可從職業上考察,儒家本身不會從原始意義上以自名。
敬禮!
楊向奎
【附注】當時我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學報《學習與思考》發表了一組對于“史”、“儒”以及“乾坤”等文字的訓詁考據,此為楊向奎老先生閱讀后寫來的信。
楊向奎(1910.1~2000.7)著名中國史家,傳統史學界宗師級人物。楊先生青年時代即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工作歷六十余年,于中國社會史、經濟史、思想史、學術史、歷史地理的研究,卓有成就,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西漢經學與政治》、《中國古代社會與古代思想研究》、《中國古代史論》、《清儒學案新編》、《大一統與儒家思想》、《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墨經數理研究》、《自然哲學與道德哲學》、《哲學與科學——自然哲學續編》、《繹史齋學術文集》、《繙經室學術文集》和《中國屯墾史》(合著)等。
10月11日 星期五 晴
下午去院部。在院辦見到胡繩院長秘書小孫,邀去辦公室小坐。
讀《要報》:河西走廊出土兩萬多枚漢簡。居延海漢簡再現,可補《漢書》《后漢書》也。
【摘要】
河西走廊一帶新出土漢簡兩萬三千余枚,約有四十五萬多字。河西走廊一帶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西漢時期,這里的軍事、政治活動很多,留有大量漢簡。東漢后期,這里大規模的軍事活動停止,大量漢簡被埋沒在茫茫的大漠之中。三十年代初,這里首批出土漢簡一萬余枚,轟動世界。爾后,國內外出現了一門新學科——漢簡學。
近年來,從河西走廊西端、額濟納河流域(古稱居延)、敦煌西部馬圈灣、敦煌酥油土、玉門花海等地出土了大批漢簡。這里干燥少雨,人煙稀少,所以兩千多年前遺留的漢簡至今依然完好,字跡清晰。這批漢簡的形狀有簡(札)、兩行、牘、檢、符、觚、簽、冊等,經初步清理,較完整的簿冊有七十余卷,有原始紀年的簡達一千三百多枚。
【附注】胡繩,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
10月12日 星期六 晴
讀塔爾斯基“語義學引論”。
邏輯斯蒂認為一切傳統哲學(形而上學)問題都是語言及語義問題(卡爾納普),此顯然是片面極端之論。但是,許多無謂之爭論確乎與語義問題有關。
例如關于科學起源,或說18世紀,或說15世紀,或說原始時代,爭辯不已。
其實這蓋與說者如何定義“科學”概念有關,論者究竟在什么意義上定義“科學”的概念?
如果認為凡有用的理論和技術皆即屬于科學,則自可定科學起源自原始時代。
如謂科學僅為系統分科類之分析科學,則起源相當之晚,乃在歐洲之17、18世紀后。
【附注】塔爾斯基(AlfredTarski,1902-1983),美國數理邏輯學家、語言學家和哲學家。
10月13日 星期日 晴
讀費希特《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Addresses to theGermanNation。
1806年,拿破侖大軍入侵普魯士,耶拿會戰拿破侖以少勝多擊敗普魯士大軍,占領柏林。費希特深感國恥,于是多次對德國精英發表演講,鼓吹喚醒德意志人對本民族傳統的信心,鼓吹德意志復興。此系列演講共14講,結集名為《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前后持續近四個月。演講震撼法國占領當局。當其演講時,法國人派軍隊在屋外列隊擊鼓示警,但這也沒能嚇阻費希特。這一系列演講轟動德意志,流播于世,成為費希特最著名的作品。
“——危機正在逼迫我們,我們必須說出危難時刻要求我們必須說的話:為民族的生存而搏斗!德意志正在洪水中沉淪!你們所有的德意志人,無論在社會中處于何種地位,我以這個演講向你們提出懇求——我的聲音中回蕩著你們遠古祖先的聲音,他們曾經用自己的軀體阻擋了羅馬人統治世界的洪流——你們尚未出生的后代也在向你們提出同樣的懇求!”
“——我們必須喚醒自我!沒有任何人,沒有任何神,也沒有任何可能性世界里的任何幻想,能夠救助我們,們必須依靠自我,必須自己救助自己,如果我們還能得救的話。”
“——只有一種人——只有懂得自己精神的深度、懂得自己的語言,也就是懂得自己本身的古老民族傳統的人,才是自由的人,才能夠作精神世界的征服者。”
費希特在中國遠不如尼采知名。但是他是康德弟子,也是黑格爾的精神導師之一。
日耳曼人的民族自豪感可以說是自費希特而鑄造。19世紀初德意志崛起時代的日耳曼精神之父,是費希特,而不是現在被鼓吹的那個精神病人、變態人物尼采。
【附注】費希特(JohannGottliebFichte,1762—1814),19世紀初德國啟蒙哲學家。此演講多年無中文譯本。我當年有意自英文迻譯之,后以事繁文艱未果。
10月14日 星期一 晴
院辦轉來機要件。
下午在院辦與喬公(按:胡喬木)辦公室邱秘書(邱德新)通話。邱告:“論當代文學的荒謬感”一文喬公已閱,清樣上有鉛筆批注,可斟酌。
胡公建議須進一步研究西方現代主義的哲學基礎,這個問題一直沒說清楚,云云。
【附注】胡喬木(1912——1992),政治局委員、中國社科院名譽院長、中國社科院創建人。邱德新時為其辦公室主任。
10月15日 星期二 晴
“論當代文學的荒謬”一文之清樣改畢,今日寄回給《讀書》吳彬。
【附注】指《當代文學中的荒謬感與多余者》一文,刊于《讀書》1985年第11期。
![]()
![]()
10月16日 星期三 晴
上午去中華(書局)見鄧經元(鄧力群介紹),與談楊希枚文集出版事。鄧言支持,并指定一位編輯負責。(553546——王瑞來)
中午在翠華樓吃烤鴨。
【附注】 鄧經元,時為中華書局總編輯。
楊希枚(1916-1993),歷史學家。曾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人類學組主任(1973-1974),1980年定居北京,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楊文集后因中華書局延宕轉由社科院出版。
10月17日 星期四 晴
晚,悅石設宴于新華社內部餐廳。同席者有蔣祝平(江西共青農場場長)、劉勃舒(畫院)等。還有一位葛先生。均初次見面。
葛曾在青海作警官。席中講當年(文革70年代)其親歷一案,誘供青年(二十歲)反革命集團事,共四人,招供后未審即槍決。頗覺驚悚。
晚歸收到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總編室賀銘華信。賀約稿,希望撰寫一書討論當代新的婚姻愛情倫理。漫應之。
【附注】吳悅石,著名大寫意中國畫家。
![]()
何新與老友吳悅石,1984年,在山西
10月18日 星期五 晴
中午去中華(書局),遇沈錫林。
受托將楊(希枚)稿面交王瑞來。
去琉璃廠。購《漢磚畫拓片選》。從漢畫看,漢人有圖把鳳鳥描繪成彗星,稱“天翟”(即天雞。馬王堆)或“天棓”。棓者,掃帚也。(四川崇慶漢畫)
收到青年美學座談會邀請。
何新同志: 青年美學座談會,定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六日,在四川師范大學(原四川師范學院)舉行。
一、報到時間: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日上午十一時,下午七時,在成都市北門火車站有車迎候。逾期者,可從火車站乘2咱汽車到雙橋子站,再轉乘38路汽車到川師校門口。
二、持本通知到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辦公室報到。限于條件,無通知者恕不接待。
三、伙食費每天一元五角,車費、住宿費、會務費回原單位報銷。 四、論文尚未郵寄者,于報到時交會務組。
五、是否赴會,請務必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底以前函告我系辦公室任國文同志。
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青年美學座談會籌備組
——余已三十過半,已經非青年也,所以不能去了。
10月19日 星期六 陰
晚悅石復召赴新華社海味廳與餐宴。共席有李東山(京武警司令)、石鷹夫婦及李東山公子。
談及關于價值,這個名詞近來很熱,但無達詁。
案:價,從賈,商賈也。值者,當也,交換物。價值源于交換品,此經濟價值論之起源。
至于真、善、美之所以是價值,是否因為都具有巨大或無價的交換量,甚至值得犧牲一切以求之?
10月20日 星期日微微雨
今日晚飯后應約與文學所劉再復通一長電話。
再復云,已讀完我送他看的清樣。
他說我對徐星小說(《無主題變奏》)的抨擊會是文學界“一個冬天的話題”,并說這將給他的工作帶來困難,希望我最好不要發表此文(豈有此理?)。
我答:我寫此文并非出一時偶然之臆想。時代文化及文學淺薄庸俗,我鄙視已久,故有意欲對之挑戰。我以后的挑戰會貫穿在一系列領域中,不僅是文學。
我說這篇東西所面對的是整個淺薄無聊的當代文學。
再復說你會孤立。他說他們(王蒙、劉心武)的旗幟是文學革新。你的聲音是一種逆流,一種反動。如果要我表明態度,我支持他們。
我大笑。我說無所謂。您當然可以選擇。他說你會失敗的。我說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我接受命運。談至此彼此皆已無談興,遂曰以后見面再聊吧,乃掛電話。
1981年即認識再復。那時我住科研局辦公室,他晚上有時來聊天。必須說他人是好人,待人真誠、熱情,樂于助人。但學術上他有虛偽一面,蓋理論素養不夠也,實際上他更像一個詩人。
他視王、劉皆為至交。劉我早認識,其作品常展示北京市民心態。而王則極其聰明而世故,蓋曾多歷艱辛也。
可以想象此文發表后會對所謂文學“新潮流”產生沖擊——微笑。
這個電話不歡而散,但很有意思,值得記錄。
10月21日 星期一 晴
上午小郭來,并偕深圳市委宣傳部一人(似叫徐和平)。為成立深圳美術出版社事,云廣東省委已批,出版局不批。希望我代通喬公。
我答:這類事我辦不了,人微言輕。
10月22日 星期二 晴
久未去辦公室,上午去取書報。
下午去院部主樓科研局資料室借書,現在牟小東為圖書管理員,當年的小朋友,所以借閱很方便。
今日讀報聞廣東曲江馬壩石峽中層遺址出土有陶紋魚形人。半坡彩陶亦有類似。
《山海經·海南經》:“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面而魚身無足。”
莫非即此?
![]()
10月23日 星期三 晴
早臥于被中,思考訓詁語義問題,忽有所悟。
伯——甫——父,古音義相通。梁甫即梁伯即梁父也。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泰山梁甫,隱者,曾經嘲弄孔子。
“伯父(甫)”,轉音即今言之“爸爸”。
多父(多母),實即原始社會中男女分族隔離之產物也。
成年男女隔離,定期為野合,女人所遇皆臨時配偶,故女人產子惟知母不知父。對孩子言,族內男性皆為其父,故多父。
10月24日 星期四 晴
聞《讀書》要開一座談會,討論我評徐星小說一文。
小郭寄來采訪清樣,內言:“他不久前寫的一篇文藝評論,還未發表就引起了知情者的關注,有人說他的觀點可能成為中國文學界一個冬天的話題。”
10月25日 星期五 陰
去《百科》看校樣。(本期11月5日出版)
讀安東尼奧·葛蘭西。
葛蘭西論性:
“性行為是一種再生育的機能,也是一種娛樂。對婦女的審美的理想使之介乎生育者與玩物的觀念之間。性生活成為娛樂不僅僅在城市——民諺說:男人,獵魚者。女人,誘惑者。沒有比和女人睡覺更美的事,以及諸如此類的說法,表明在鄉村里,在同一階級的分子之間的性關系中也流行著娛樂的觀念。”(《獄中札記》P.397) 有趣。
10月26日 星期六 陰
思考現代主義藝術問題。
現代主義,源于法語moderne。
主要流派包括:
達達主義,意象主義。未來主義,構成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荒誕派戲劇、新小說等。
竊以為,其哲學基礎蓋有:
生存主義(即存在主義,個人和個人意識的地位問題)、非理性主義(對理性失望,探索非邏輯地解釋現實的途徑,宇宙非協調、非和諧的模式。反科學和反理性主義)、弗洛伊德的性決定論,以及邏輯懷疑主義、價值相對主義。
現代主義反對文學的假定性表現。尋求藝術對宇宙本質的直覺和更完整的認知途經,使藝術在功能解釋上接近于原始時代的巫術、神話。
現代派詩人認為自己的藝術是一種神秘和具有超越性的讖言和預言,自己是宇宙的神秘性與人類之間的掌握了咒語的中間人。
現代主義否定英雄主義,主張社會基石決定歷史的不是英雄而是小人物。
否定浪漫主義的表現論,認為詩歌不是個人心理感情的表達,而是宇宙萬事萬物的直覺表現,同時借用神話的敘事樣式。
“應當給藝術以無所不包的意義和全宇宙的涵義。”(馬拉美)
“人在這里(小說)賦予自身的形式……是他在現實生活中努力尋找而無法找到的東西。”(加謬《反抗者》)
藝術不是現實之被動反映,是現實的對立物,也是現實的主動參予者、一部分、一種反應方式。
文學形式結構的變化過程:
傳統之情節小說→社會描述,心理分析(實證科學的產物)小說(《紅與黑》)→非理性小說(潛意識無意識等),(《卡拉馬佐夫兄弟》)→模擬心理意識→超理性(新小說)
主角轉變:英雄→小人物(局外人)→反英雄
在方法上反敘事性和反時間邏輯。
續寫論現代主義,有進展。
10月27日 星期日 多云
三聯書店胡靜及苑星華來談。
胡靜,現在三聯負責出版事務,小時候我們在一個大院,西南樓。父親胡企林,商務印書館編輯。
蓋世界很小,人生如轉蓬也。
10月28日 星期一 晴
下午去王府井書店,購新書15冊。
很重,提回家中。
讀卡施尼茲一分鐘短篇《夜談》。極短:
“妻子正要入睡,丈夫歸。坐門邊談話,不許開燈。反復提初婚時妻與第三者的往事。妻子反復解釋并懺悔。開燈后發現丈夫已不在,忙追出。迎面遇正在上樓的同事和警察,告以丈夫歸途車禍遇難。”
——神秘之預感、夢境與現實極巧妙地合為一體,選擇了妻子潛意識中最為負疚之事,由此而揭露出深刻之愛情。有意思。
讀參考消息,有一趣文“罪犯是如何產生的?”(剪報)
(作者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理查德·赫恩斯坦)
對犯罪行為的理解,認為犯罪行為是天生的,與遺傳基因有關:
“性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帶有遺傳性的。嬰兒在出生不久便表現出某種特征——安靜或吵鬧、怕羞或大膽。隨著孩子的長大,這些特征在形式上有所變化,但是有的卻保持了下去,并逐漸形成各種行為,其中包括激烈的、反社會的行為。”
——科學血統論乎?
10月29日 星期二 晴
看日本影片《疑惑》。
近幾年存在主義的鼓吹很熱。
老子是存在主義者嗎?NO,老子是理性主義,主張天道一元論,天道就是理性。
莊子有點像。魏晉人物如阮籍、嵇康、何晏可以說是。所謂魏晉風度本質上就是存在主義。生存或者死亡,以及愛與死,是存在主義的基本主題。存在主義重在感受,是反理性的。
我們處在中國歷史上一個新舊文化沖蕩、激摩、陶融、鑄煉的新時期。這是近代歷史上的第二次。
第一次始于十九世紀末到五四,其目標是全面破壞。而這一次的目標是實現全面現代化。
10月30日 星期三 陰
上午賈磊磊來訪(溫濟澤秘書),談電影及文學。
與之俱去新建之古城雕塑園一游。
讀《現代繪畫史》。
后印象派將寫實潮流轉為表現派的主觀主義。
野獸派、立方派承其法。
畢加索乃繼往開來之大師。但他是西班牙共產黨人,共產國際人士。
10月31日 星期四 晴
看錄像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第三樂章結尾是合唱加男高音,唱詞是歌德《浮士德》詩劇的最后一段:
Alles Vergangliche
Ist nur ein Gleichnis
Das Unzulang
Liche Hier Wirds Ereignis
Das Unbeschreibliche
Hier ists getan
Dal Ewig-weibliche
Zicht uns hinan
看不懂德文。
英譯:
All of the transient,
Ist nur ein Gleichnis;
The inadequacy,
Hier wird's Ereignis;
The indescribable,
Hier ist's getan;
Woman,eternal,
Zieht uns hinan
此詩郭沫若有譯文,流傳最廣,但似乎詞不盡意。
【郭譯文】
一切無常者,
只是一虛影;
不可企及者,
在此事已成;
不可名狀者,
在此已實有;
永恒之女性,
領導我們走。
余乃斟酌為改而迻譯之:
一切都消逝
不過是象征
凡不完美者
存在之胚胎
不可命名者
在這里發生
永恒之母性
引我們變進 此意義似乎頗合于老子之義:
“名可名,非常名。” 《
圣經》言:
“開始是詞”。
老子云:
“谷神(浴,通育,生育女神)不死,是謂玄牝(圣母)。”
莊子的“坐忘”,在希臘晚期神秘主義中似乎有一個可以對應的概念:
“εκστασιζ”——出神(普羅提諾)
11月1日 星期五 晴
昨夜頭劇痛,坐立不寧。服安眠藥及APC等各二片,仍難入睡。夜汗醒。不知何故。
竟日昏昏沉沉。
11月2日 星期六 晴
身體體驗到生物鐘周期。每周必有一兩天精神疲勞,做事效率低,又有幾天較順利,敏銳如風。
此次周期似從昨天開始,當忍耐觀察一下。
晚郵收到楊希枚來信,談先秦氏族問題。
氏族clan,是指一個單系的繼嗣群,它可以是父系的,也可以是母系的,但卻未必是共財的、外婚的、圖騰制或地域化的。
楊認為氏族當稱姓族,不同于氏社或氏團。后者是一種地域性的政治集合。
11月3日 星期日 晴
購一袖珍錄音機,乃知上當,咔啦亂響,想聽的都聽不到。
下午頭仍隱痛。
【整理關于“文化”的筆記】
“文化”一詞,始見于漢劉向《說苑》:“文化不改”。又見于晉束皙文:“文化內輯,武功外悠”。前者謂文治教化,后者與武功對言。二者均與現代社會科學所使用的文化概念涵義不同。
但“文化”一詞起源于《易經》中賁卦的《彖》辭: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觀乎人文,化成天下。
生物學家G·E·Hutchinson:
“一個群體所表現的整個行為層次可稱之為該群體的文化。”(“Wanginalia”1950)
列維·斯特勞斯:
“文化乃一組行為模式,在一定時期流行于一群人之中,從研究及其實戰之程度看,可以與其他組成為模式相區別,且顯示出非連續性。”(Socialstructure,1953)
E·B泰勒(1871):
“文化或文明乃一復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及作為社會成員及個人而獲得的任何行為準則與習慣。”
(Primitiveculture)這一意義的來源是德國人GustaKlemn的《文化學通論》。
A·L·Kroeber及C·Kluckhohn曾列舉并分判一百六十多位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敘述的文化意義可分作六類:
(1)描述型,(2)歷史型,(3)規范型,(4)心理型,(5)結構型,(6)遺傳型。
描述型:文化是包羅萬象的總體,列舉其各方面。
歷史型:文化是社會性遺傳。 規范型:文化是生活模式、能動的規范觀念。
心理型:調節、學習、選擇、需求領軍人際關系的制度。
結構型:一種文化乃來自歷史中為生存所作的設計體系。 外顯的與潛隱的,為全體所共有。(W·H·Kelly)
遺傳型:團體中過去行為的累積與傳授的結果。(L·J·Cary)
英國R·Firth:
文化是一個社會的生活方式。又是社會關系的內容。
社會學重視的是社會中的人類。文化注重的是行為范式和規律、習慣。
從行為科學的觀點看,文化就是人類的全部社會性習慣行為。(
Elementsofsocialorganization)
文化與亞文化。
一個民族文化量由若干地域性的亞文化次亞文化組成的集合。如中華文化與北京文化、上海文化、北方文化、南方文化、西部文化等。一個文化圈是由相關互動的一組文化組成的一個集合。(Culture-Circletheory)
11月4日 星期一 晴
上午看陳步先生,談及馬克思與修正主義。
我謂:修正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概念?模糊之極。有正統才有修正。但是列寧主義,斯大林主義,青年馬克思,中年馬克思,晚年馬克思,誰是正統?
晚年恩格斯主張和平過渡,從列寧主義看就是伯恩斯坦的第二國際修正主義。
事實上馬克思思想也是分階段的:
(1)青年黑格爾,(2)政治經濟學,(3)晚年有一個人類學的馬克思。——陳頗以為然。
【附注】陳步(1921—1994),福州人,哲學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中國自然辯證法學會理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顧問、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著譯有維納《控制論》等。
11月5日 星期二 晴
參加《讀書》關于新潮文學座談會。面駁李陀。
我發言云:就藝術的主觀方面來說,對于個人而言,藝術可以是游戲。
但就藝術的客觀效果言,它乃是社會情緒的表現物。藝術有情緒的激勵或控制作用,因此藝術作品不僅屬于個人,它也是社會工具。
所以藝術家理應承擔社會責任。
晚應悅石邀請赴北京飯店吃涮羊肉。共餐者有大觀園經理黎某等及兩位美國人。
悅石贈近作,蝸牛、漁翁,甚有趣。
蝸牛其實也是個寓言和象征:
(1)宇宙,(2)蝸居,——人就是蝸牛,對人生之嘲弄耳。
11月6日 星期三 晴
收閱理論信息報,刊出記者小郭采訪“記學術界的一個奇人”(記中國社會科學院何新)。
——有點吹。此文必招敵。
11月7日 星期四 陰,晨霧(污染性煙霧,下午大風)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劉偉代表社里來談文藝評論書結集出版事。
談話中到中國傳統文化及歷史問題。我有幾個新觀點:
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以前,略經過四個轉型時期。
(1)春秋戰國——開秦、兩漢局面
(2)魏晉及五胡之亂——開南北朝、隋、唐局面
(3)五代十國——開兩宋金元局面
(4)元末大亂——開明清局面
歷史呈現一治一亂的交替,但是,治大于亂。
生活在一個數百年全盛時期的王朝秩序中的幾代人,會覺得這個朝代秩序就是永恒。
而變亂是舊制度、舊秩序的掃蕩與破壞。新秩序和制度是在變亂時期屢經試錯,緩慢地重建的。變亂時代,人命如草,歷史代價無限大。
馬克思所說的整個上層建筑,實際上是一套符號互動結構。
包括: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歷史學、哲學,其整合就是人類文化。
11月8日 星期五 晴,冰。
今日天大寒。不宜外出,讀書。
收到11月4日《文匯報》,李澤厚為《諸神的起源》寫的序文發表。
【為何新《諸神的起源》序】
李澤厚
記得已經兩次寫過,我雖不搞考據,卻特別喜歡讀一些考證精當的文章。這似乎有點象我從小就不愛猜謎,卻一直欣賞那些做得很好的謎語一樣。因為它們確乎是相當于高級的智力游戲——一語破的,快何如之?可以給人以智慧的愉快。何況讀精彩的考證文章,又遠不止于智力游戲。而且還有一種發現真理的強烈快感。所以我說過,我非常贊賞和羨慕這些能考出“絕對真理”來的朋友們。
何新是我的老朋友了,他好讀書,求甚解,斐然成章,多才多藝,除辦事利落絕無書生氣外,文章寫得也不少,涉及面相當廣。但我最喜歡的卻仍然是他的那些考據訓詁文章。例如他對“儒”“德”等字義之考證,文章極短,卻頗有新意,使我油然而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這本講太陽神的古史考證,我雖未及細讀,但大意是知道的。何新把上古神話歸結為日神崇拜,倒使我想起臺灣的杜而末先生依據德國學派的理論,把中國古代神話歸結為月亮神話。他們二人正好交相輝映,可以競賽一番。我不懂上古史,更無權判定,不過我的感覺,何新的考據和論證似乎比杜先生的要遠遠高出一籌。門外狂言,不知專家學者們以為然否?
考據是中國傳統學術之一,古已有之,于今雖未為烈,但仍有不少治著。可惜其中平庸者、考了半天仍不知何云者相當之多。對比起來,何新就顯得尤有特色了。
之所以有特色,我想,原因之一在于何新有現代文化人類學的知識和觀念背景,這樣就可以改變角度,突破傳統,邁越前人,不再停留在乾嘉以來或《古史辯》以來的那老一套上。看來,雖考據也在隨時代而變,也須憑借近現代科學成果來開拓新局面,致使一代有一代之所勝,這是值得欣喜的。
澤厚兄真吾益友也。此兄思維力超人敏捷,讀書多,極靈活。知我非籠中物。我請其寫序時他言:“再版時你可能就不要這個序了。”此序寫得漂亮,話里有話,巧妙玲瓏,也堪稱一篇經典也。
11月9日 星期六 陰,風,寒
讀書。
左拉倡導的“自然主義”,naturalism,實際是“科學主義”。 收到本期《百科知識》雜志。
![]()
![]()
(2020-11-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