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流動民俗博物館的創辦人劉國壯也是一名文保志愿者,一到休息日或閑暇時間,他總要拉著一車展品到各單位去做公益活動,同時也順帶關注一下經過地段文物保護狀況,如發現問題就立即上報有關部門。2024年春季的一天,在經過于洪區永安橋村的時候,劉國壯看到永安橋東南側一角有被車撞過的痕跡,于是立即停車查看并詢問村民。其中,有位叫賈世林的大哥給他講述了撞橋事故的具體情況及后續處理結果。通過交流得知,這位賈大哥也是義務守護石橋的志愿者,而且對這座古橋的歷史、典故、傳說了如指掌,還現場背誦了康熙東巡時所作七絕《 過永安橋口占》。
![]()
賈世林在永安橋邊留影
賈世林,1959年生人,祖上幾代一直生活在永安橋村。這座村子就是在古橋周邊形成的自然村落,以橋為名,現在的行政標識上把“橋”字給省略了,賈大哥覺得不妥。在他的記憶里,這座橋比現在要壯觀,橋下是潺潺流動的河水,村里的婦女在河邊洗衣裳,孩子們下河游泳,撈魚,打蝦,夏夜里一片蛙聲催人入眠。
![]()
1966年永安橋村衛星圖
2019年退休以后, 賈世林有了更多的時間與古橋相伴。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自小 喜歡歷史和文學,從報紙和書籍上了解了不少有關永安橋的歷史掌故,每逢有游客來參觀,就義務做起了導游,結合橋上橋下的雕塑和裝飾把古橋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憑欄遠眺,每有靈感,賈大哥便詩興大發,借著永安橋寫下自己的點滴思緒。
《古橋神韻》2025年3月
一縷陽光出東方,悠閑走進古橋旁。雄獅威笑迎賓朋,腳踏春風草木青。站在古橋頻眺望,環繞四周望遠方。先輩佳作依舊在。祖先智慧萬古傳。
![]()
賈世林和劉國壯在討論永安橋的典故
2024年10月份,永安橋被撞的部分修復完好,劉國壯和賈世林也成了好朋友,他們經常一起給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古橋的歷史和民間的傳說,為保護文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賈大哥希望各級政府部門能把永安橋周邊的環境改善一下,吸引更多人來參觀。現在沈陽已經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但在城市偏僻的角落里還保留著這么完整的古跡,是很難得的。
撰文:劉國壯、楊樹
視頻拍攝剪輯:楊樹、英菡
圖片提供:劉國壯、空愁居、楊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