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錦緞
美國撤離中東與中國擴大影響力,正如二戰后,英國的撤出與美國的進入。
當美國逐漸從中東抽身,一場 "雙向奔赴" 的合作盛宴,便迫不及待在中國和中東雙邊開始了。
更宏大的國際戰略來看,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走出去,與沙特“2030 愿景”等中東轉型目標又非常契合。隨著雙邊合作的快速升溫,已有不少行業中的領先者已經在中東嘗到甜頭。
這片被標簽化了太久的土地,正在成為中國資本的淘金場,一批中國企業已經在那里悄悄拿下了數十億訂單。
01 打破刻板印象,認識中東多樣性
- 不止“頭頂一塊布”
提到中東,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新聞里的沖突畫面,還是 "頭頂一塊布,天下我最富" 的調侃?
中東是在國內敘事中長期被標簽化最嚴重的地區,有不少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的確,全球 33% 的石油、18% 的天然氣產自于此,且由于是家長式政府,沙特、卡塔爾等國的主權基金常年霸榜全球前十。
但它遠不止于石油,也沒那么多動亂。
受媒體對伊拉克戰爭、敘利亞內戰、ISIS、以色列等事件的集中報道影響,讓大眾認為中東是“沖突的代名詞”,安全毫無保障。
但其實只有局部地區沖突,中東有大量和平且宜居的國家,如阿聯酋、卡塔爾、阿曼、沙特等,這些國家的日常社會秩序與全球其他地區無異。
另外,中東從來都不是一個同質化的整體,而是由 20 多個國家組成的復雜區域,其宗教、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模式存在巨大差異。
有類似于土耳其,以制造業、旅游業為主,埃及則依賴農業。傳統的石油富裕國如沙特、卡塔爾、科威特,貧富差距實則巨大,而且產業結構在向非石油轉型。
真實的中東既有傳統與保守的一面,也有現代與開放的一面;既有貧困與戰亂,也有富裕與穩定。之所以理解要去其復雜性,就是由于在偏見之外,我國與中東的經貿關系正在日益深化。
●2024年,阿布扎比投資管理局對中國資產的持股比例提高了約10%,且過去中東主權資金掃貨恒力、盛虹等A股。
●但實際中國對中東的投資更多,逐漸成為中東最重要的經貿伙伴。
- 我國與中東的經貿關系正在日益密切
自從美國實現了能源自主化之后,便逐漸從中東抽身,這也意味著沙特等通過“石油換安全”的機制基本破產。我國,則是抓住這個新的時代窗口期,與中東各國經濟合作不斷深化。
中國的電子設備、工程機械、基建技術交通裝備、化工產品、服裝,恰恰是中東轉型最缺的;而中東的能源、市場、資本,正是中國產業升級最需要的。
以中東第一大經濟體沙特為例,2013年開始中國就是其第一大貿易伙伴,近6年,中沙貿易額每年以超過13%的速度增長,穩步突破1000億美元。
到2024 年,中國占沙特進口、出口金額比重分別達到 24%(20年前這一數據只有5%)、15%;而美國該比例近年持續下滑,2024 年分別為 8%/4%。
不僅是沙特,其他國家也出現同樣的變化。如阿聯酋第一大貿易伙伴已經是中國,阿聯酋又是中國在阿拉伯地區最大的投資目的國。
得益于中國與中東經濟結構互補性極高,雙邊貿易額持續超5000億美元,成為與中國雙邊貿易增速最高的地區,成就了一場雙向奔赴。
雖然國內工業產能過剩,但在全球范圍來看,優質的工業能力仍是稀缺的生產要素。將產能屬于到工業化薄弱的地方,成為一場雙贏。
根據統計,中東地區是2023年中國“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參與的最大受益者,占到總“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總額的36.7%。
02 哪些國家正在釋放紅利?
- 不止石油,經濟仍具活力
中東,地跨“一灣兩洋三洲四峽五海”,是歐亞世界島的要沖之地,在最廣義的定義下,總面積約1500萬平方公里,接近俄羅斯的面積。
其中囊括超過20個經濟體,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東地區人口超過6億,比整個歐洲還多。
經濟角度,中東地區GDP總和為5.3萬億美元,超過德國,也大幅高于新興經濟體印度。20世紀以來,中東地區GDP復合增速約4%,是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地區之一,而且由于人口結構非常年輕、較低的政府財政赤字,未來的增速潛力仍然很高。
油氣資源仍是支柱性產業,中東地區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分別約占全球的33%和18%,儲量更是接近一半。但除了油氣外,多元化、工業化、改革、女性勞動力參與率提升,也都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主要大的經濟體是沙特、土耳其、以色列、阿聯酋、埃及、伊朗,6國GDP占中東超70%。但論經濟發展水平,更最值得關注的“潛力股”是海合會國家,包括沙特、阿聯酋長、科威特、卡塔爾、阿曼、巴林六國,人均GDP高達3.4萬美元。
![]()
圖:海合會國家基本情況資料來源:中金公司
- 最超認知的是營商環境
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惡劣的營商環境,常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這也是企業為啥在高昂的關稅面前,還是要削減了腦袋去做美歐市場。新興市場中,印度的變臉、巴西的稅收、俄羅斯的標準調整、剛果金的封路,這些突發事件都讓中國公司吃盡了苦頭。
比如,2021 年以來,印度政府以外匯管理、逃稅等為由,多次凍結小米在印子公司的銀行賬戶,涉及資金超數十億元,而企業申訴難度大。華為、OPPO 等企業也因印度的 “數據本地化”、“供應鏈本土化” 等政策被迫增加運營成本。
但中東部分地區非常超大家認知的是,不僅是沒有戰亂,經濟體量和潛力均不小,還具有非常不錯的營商環境。
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海灣地區 6 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指數在過去 5 年間穩中有升,其中阿聯酋排名非常靠前,其他國家也排在前1/3分位。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4 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在海灣國家中,阿聯酋營商環境排名攀升三位,達到全球第 7;卡塔爾排名第 11 位;沙特提升一位,升至第 16 位。
為吸引更多海外投資,海灣國家還在更加努力營造更好的營商和投資環境。比如,由于有石油收入做支持,中東部分國家通過減少企業所得稅的方式來為企業讓利,稅率水平大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部分甚至低于10%。
![]()
圖:海灣國家企業所得稅資料來源:畢馬威
- 經濟轉型浪潮帶來新的機會
隨著全球石油消費達峰臨近,中東各國紛紛按下轉型加速鍵,掀起一場深刻的經濟變革。
比如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沙特非油私營部門對實際 GDP 的貢獻率已達 50%,原油收入在政府財政中的占比降至 60%——這個曾經 “靠油吃飯” 的地區,正加速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作為中東經濟體量第一的沙特,其 “2030 愿景” 更是極具代表性,其規劃從單一資源依賴轉向多元產業協同:目標將油氣產業本地化率提升至 75%,礦業開發引入國際合作,新能源規劃了9.5GW。此外還計劃軍工裝備國產化目標為50%以上,現代零售、數字經濟、旅游休閑等領域也有全面的布局。
轉型就意味著投資機遇,從存量投資來看,海外國家的FDI來源中,中國截止2021年仍只占5%,未來空間仍巨大。當中東不再只屬于石油巨頭,歐美企業在中東的優勢將逐漸被瓦解,而新能源、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等賽道的機會,正等待被中國企業解鎖。
![]()
資料來源:Haver
03 哪些行業的早鳥已經在淘金?
- 能源轉型1:天然氣開發
與石油一樣,中東地區天然氣儲量也很豐富,但是過去開采不夠。在2035年石油需求見頂預期下,以及清潔能源轉型(用天然氣替代石油發電,發電成本僅為石油20%),中東部分國家開始戰略性開發天然氣。
阿聯酋規劃2030年實現天然氣自給自足。沙特預計到2030年天然氣產量較2021年提升約60%。卡塔爾計劃備加快天然氣開發、擴大液化能力及船運能力,搶占歐洲市場的新增需求。
杰瑞股份經過十多年的深耕,獲得APIQ2等關鍵認證,最終在中東天然氣壓縮裝備和EPC的訂單上都取得突破,比如2021年斬獲的科威特石油公司27億元的訂單,是公司成立以來單筆最大訂單。
隨著國內企業的努力,以及更具競爭力的報價,中東客戶認識到中資企業的實力。其他中字頭的能化工程公司,近幾年也加速在中東拿下氣田相關EPC大訂單。
![]()
圖:中國企業參與中東天然氣代表項目來源:公司公告,東吳證券
- 能源轉型2:煉化和化工
中國憑借強悍的工業能力,在缺油的背景下硬生生坐穩了全球化工產能第一,即使如美國,化工產能也只占全球約 15%。
以前中東瞧不上這種“辛苦錢”。但作為轉型和工業化的重要抓手,中東開始加大對原油的煉化和化工的投資。
比如沙特阿美2023年收購榮盛石化10%的股份,就將這個戰略明牌了,相較于挖原油,更加關注下游的煉化,其煉化自身的原油產量占比從不到40%持續提升中。科威特近年推進Al Zour等重大煉化項目,減少原油出口進而出口成品油。
中國企業開始抓住這輪資本開支的機會。代表性企業紐威股份,作為國產石化產業鏈閥門龍頭,已切入沙特阿美、殼牌閥門供應鏈,其新簽訂單中,中東的占比持續提升,2024年已經提升到27%。
![]()
- 能源轉型3:新能源
中東不僅傳統能源多,也是新能源的聚寶盆。由于光照強、地處沙漠,中東的沙漠年日照超 3000 小時,是全球光能最充裕的地區。因此作為產業轉型的重要點,中東開始大干快上光伏產能。
根據測算,2030 年中東光伏發電占比將躍升至 11%,阿聯酋更是在2050年能源戰略中,規劃44%將為可再生能源,總投資達到1600億美元。
中國作為全球光伏產能第一國,自然開始搶占中東的市場,可以提供全套產品。包括晶科提供組件,中信博提供跟蹤支架、德業股份提供逆變器…
- 基建和工程機械
中東開始做大基建,其中沙特是中東最大的基建市場,170公里長“The Line”項目更是成為全球網紅。預計到 2030 年,沙特、阿聯酋等國的基建投資將帶動區域 GDP 年均增長 3.5%,創造數百萬就業崗位。
中國 "強項" 遇上中東 "剛需",作為基建狂魔,中國企業在中東基建市場占據 40% 份額,從沙特吉贊經濟城到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國電建、中國港灣等企業在能源、交通、房建領域都深度參與。
而與之相關的工程機械企業,也在中東斬獲頗豐。以中聯重科為例,中東收入甚至占到海外收入的27%,中國重汽的重卡也在中東賣得非常不錯。
![]()
- 互聯網
中東20歲以下人口占比超過45%,是全球最年輕的地區之一。海灣六國,年輕人口占比也較高,經濟更為發達,互聯網的滲透率自然就更高,超過70%,比如沙特的外賣滲透率在2024年達到42.9%,市場利潤估算可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2024年,美團海外平臺Keeta選擇沙特作為中東進軍的第一站;同年底美團的小象超市也登陸沙特。僅一年多時間,美團就成為沙特本地生活前兩名的玩家,近期開啟了卡塔爾市場。
2024 年,攜程與沙特旅游局簽署全球合作協議,成為沙特 “2030 愿景” 框架下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伙伴之一。2025 年 4 月,攜程與阿曼旅游局簽署三年戰略合作協議,聚焦高端生態旅游市場2025 年 7 月,攜程與阿布扎比文化與旅游部達成全面合作。
- 更多隱藏機會:AI、礦產、軍貿
(1)大的合作空間的AI,中國提供算法和模型,中東有廉價的能源以及充足的資本。
(2)交通工具。中東是全球空中交通走廊,但目前空客和波音訂單都供不應求,國產大飛機有用武之地。新能源車企,蔚來、宇通、小鵬、比亞迪已經與中東有較多合作。國產大排量摩托車,在土耳其也賣得比較火爆。
(3)軍貿:中東在推動國防的本土化,如沙特計劃2030年實現50%的國產化,給中國帶來軍貿機會。
(4)采礦:中東非燃料礦產儲量也很豐富,如貴金屬、磷酸鹽等當前全球緊缺的產品,但之前受限于意愿和技術開采度一般,未來有很大的增長潛力;比如,沙特已經將采礦業列為工業增長的第三支柱。
![]()
圖:中東主要國家非燃料礦產資源儲量來源:海通國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