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9點,一場以“酒”為主題的文化大會,在“萬里長江第一鎮”——李莊古鎮,拉開序幕。
![]()
一邊,江水浩蕩,湯湯萬年,裹挾華夏文明基因奔流不息。
一邊,酒香綿長,醇馥千年,承載民族精神烙印歷久彌新。
“萬里長江水,世界美酒河”“江河自古是文明與美酒的 ‘雙生搖籃’”“背靠三條江,喝酒當喝湯”“長江五糧,譽滿全球”……圍繞“長江美酒河”主題,來自農業、文化、地理、經濟等領域的權威專家齊聚一堂,精彩觀點頻出,智慧思維碰撞,通過主題演講、圓桌論壇、互動問答等形式,用翔實數據、嚴謹思辨,系統詮釋了大江大河與美酒文明的共生關系。
![]()
長江酒脈 萬年文明孕育“世界美酒河”?
“萬里長江水,世界美酒河”——詩意開篇,揭開了長江作為的文明密碼。
“長江不是一條普通的江,它是文明與美酒的‘雙生搖籃’。”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原黨委書記李后強的話,道出了長江與酒文明的深層羈絆。
從地理維度看,四川盆地堪稱“地球天然發酵池”——封閉的地形使盆地內部氣候溫和、降水充沛,紫色土壤富含礦物質,長江及其支流帶來的水源含鍶、鋰等元素超普通水體3倍,這些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讓長江流域成為釀酒的“天選之地”。
從歷史維度看,考古發現更印證了長江酒文明的悠久。李后強在主題演講中提及,良渚文化時期約141公斤/畝的稻谷產量,為釀酒技術的普及奠定了物質基礎;到了唐宋,川江沿岸“酒坊林立,糟香滿岸”,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情、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的熱烈,陸游“未嘗舉箸忘吾蜀”的感傷,蘇軾“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豁達,皆與長江酒文化交織。
“世界上沒有哪條江河像長江這樣,集中了約80%的中國優質白酒、約70%的白酒產量。”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副會長兼長江經濟帶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地質大學教授鄧宏兵,現場展示了一張中國釀酒業分布圖,長江流域的酒產業格外醒目——從五糧液到赤水河核心區,再到江南產區,長江以6300余公里的長度,串聯起中國酒文化的多元形態。
“尼羅河缺乏釀酒微生物,亞馬孫河無成熟酒文化,唯有長江兼具長度、人口密度與大田種植優勢。”李后強認為,長江是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美酒河”。
![]()
天人合一 五糧釀藝折射長江美酒傳承與創新基因
“中國白酒的獨特,在于它是‘天人共釀’的產物——微生物來自天地,工藝承自古今,糧食源于沃土。”中國知名白酒專家徐巖的話,恰恰點出了以五糧液為代表的中國白酒“天人合一”的釀造智慧。
三江沿岸,五糧液的釀造車間里,700余年不間斷釀造的元明窖池中,富含的厭氧微生物經過數百年馴化,能生成兩三千種風味物質,這是四川盆地獨有的“天府菌”群落,也是其他地區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這種“天人合一”并非因循守舊,而是在傳承中堅持創新。
在“以糧為基、以水為魂”的古訓下,五糧液采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糧食釀造,每種糧食都經過嚴苛篩選。
為了保障原料品質,五糧液聯合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機構,組建了四川省釀酒專用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構建起“從一粒種子到一粒糧食再到一滴美酒”的全產業鏈閉環:通過標準化種植確保淀粉、蛋白質含量達標,再經傳統 “固態發酵、固態蒸餾”工藝,最終釀出“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五糧濃香。
“五糧液聯合高校成立釀酒專用糧研究中心,實現全鏈路溯源,為釀酒業提供核心技術支撐。”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鄧華鳳對此評價說。
長江水的滋養更是不可或缺。五糧液釀酒所用的長江水,經巖層過濾后富含礦物質,既滿足微生物生長需求,又賦予酒體獨特的綿柔口感。
“向家壩水電站每年輸送的綠電,為五糧液釀造提供了清潔動能。”長江文化促進會會長王琳提及,三峽集團在長江流域構建的清潔能源走廊,與五糧液的生態釀造理念高度契合:從水源保護到能源利用,五糧液將“長江生態標桿”的責任融入每一個環節,實現了“釀造與生態共生”。
![]()
世界表達 中國白酒品牌的全球突破與文化擔當
“如今的五糧液,已躋身世界蒸餾酒品牌前列,這是長江酒文化的世界勝利。”徐巖的一番話,印證了五糧液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當蘇格蘭威士忌以“單一麥芽”為標簽、法國白蘭地以“橡木桶陳釀”為特色時,以五糧液為代表的中國白酒則以“多糧濃香、天人共釀、自然發酵”獨特工藝,為世界酒文明貢獻了新樣本。
在品牌國際化進程中,五糧液始終以“長江文化”為內核。在近年來舉辦的“和美全球行”活動中,五糧液將長江詩酒文化帶至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十余個國家和地區。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傅才武認為,酒承載的不僅是風味,更是中國人“酒以成禮”的精神秩序。而五糧液既是中國白酒釀酒技藝的集大成者,也是長江酒文化的具象載體。因此,五糧液的世界表達,不僅是品牌的出海,更是長江酒文化的全球傳播。
對此,他進一步建議,五糧液乃至“長江美酒河”要想打造國際知名度,應將數千年前農耕釀酒的獨特優勢轉化為IP,建構精神文化符號,將中華民族歷史、性格與獨特審美融入傳播,方能叫響“世界美酒河”的品牌聲量。
這種文化擔當還體現在對長江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作為宜賓的支柱企業,五糧液帶動了上游釀酒專用糧種植、中游包裝物流和下游文旅產業的發展。
“五糧液需繼續強化與長江經濟帶、長江名酒帶的強綁定,更要對標世界名酒帶,通過國際化路徑提升全球影響力。”鄧宏兵表示,中國釀酒業的高質量發展,起點在長江,五糧液則是高歌猛進的代表。
![]()
未來展望 長江美酒河與長江美酒流向世界
站在李莊古鎮江岸邊,遠眺長江東流,一幅“長江美酒河” 的未來圖景徐徐展開:隨著釀酒專用糧技術的持續突破,五糧液將實現“原料品質更優、風味更穩定”;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深入推進,“天人合一”釀藝也將成為生態釀造的全球標準;隨著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五糧液將成為展示長江文化的重要窗口。
這場李莊古鎮的思想盛宴,不僅論證了長江作為“世界美酒河”的學術合理性,更勾勒出五糧液作為“長江美酒”的實力和底氣。未來,隨著“長江美酒河”IP的全球傳播,以五糧液為代表的中國白酒或將成為繼絲綢、瓷器、高鐵、新能源汽車之后,又一枚鐫刻中國印記的世界符號。
李莊論道雖已結束,但長江與五糧液的故事仍在繼續。
![]()
“希望五糧液能把長江的生態之美、五糧液的感知之美、文化中的和合之美相結合,像萬里長江一樣,洶涌澎湃地進入大海,走向世界。”徐巖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