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陷在魯豫的訪談節目里出不來。
不是《魯豫有約》,是一個衍生綜藝《豫見她們》(騰訊視頻看),還有視頻播客《陳魯豫·慢談》(B站看)。
有個網友發明了個詞,特別貼切:
魯豫和易立競的兩小時對話,是我的「電子鎮定劑」。
那感覺就像,人身上的浮躁被熨平了一些。
看完去翻網友的評價,大家感覺出奇的一致:
在這個專注度史上最低的短視頻時代,魯豫和易立競「干聊」的兩個小時,竟然不知不覺就看完了,而且還意猶未盡,甚至會出現「戒斷」反應,就是看完后的那兩天,再刷短視頻,覺得被敷衍了。
![]()
![]()
《豫見她們》也是一個純聊天節目,它甚至只是《脫友2》的一檔衍生綜藝,就是魯豫找來幾位「下了班」的脫口秀女演員,隨便聊聊她們的創作由來:家庭,婚姻,個人生活等等。
但就是看似平靜的閑聊,卻勝過太多假大空的侃侃而談,沒有特地去賦予這個節目什么高大上的標簽,卻讓大家看到了一個談話節目應有的意義,后勁很大。
尤其是這兩年——
魯豫參加脫口秀節目,帶來了許多珍貴、鮮明的女性視角表達,被脫口秀演員們稱為「定海神針」,「笑友團的天花板」,反正無論你說什么她都能聽懂,而且提出精準的建議。
她的播客《巖中花述》,被稱為集齊「人類高質量女性」的訪談,豆瓣評分9.1,最讓人吃驚的是:
無論嘉賓提及什么書籍、電影和話題,再生僻冷門,她都可以接上,并補充更多更深的內容。即便嘉賓隨口提起一篇文章或一部電影,她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精準地復述其中的細節。
大家這才發現她的好:她的敏銳、廣博和犀利,既鋒芒畢露,又溫柔寬厚。
![]()
▲小紅書@靚靚進取日記,評論區截圖
現在打開小紅薯,撲面而來都是對魯豫的「彩虹屁」,讓人忘了短視頻剛興起的那幾年,她曾是中國被吐槽最多的女主持人。
![]()
▲早年網友吐槽
「尬聊」「情商低」「復讀機」,一個主持人不該有的缺點,魯豫似乎都占全了。碎片化的掐頭去尾的剪輯,帶著對一個人從專業、容貌的惡意,到個人、品行的丑化,鋪天蓋地傳播開來。
魯豫既無奈又無力,她最終決定「我要打一場仗」,她得正面硬剛,更多地表達自己,用來壓過那些聲音。
而在此之前,作為觀眾「最熟悉的陌生人」,她的職業自覺是在采訪中扮演「比較傻」的那一個,來引導采訪對象說出更精彩的故事。
她說,我們的職責是提問,回答是屬于別人的。也因此,盡管以說話為生、與上萬人對話,她卻從來沒有表達過自己的觀點,講述過自己的故事。
這幾年,她的觀點輸出,甚至超過以往幾十年的總和。她的幽默,細膩,學識淵博,也終于被更多人看見。
從全網黑到全網夸,魯豫自嘲,「所以還是要活久一點,就是得活久一點。」
![]()
![]()
![]()
今天我們會感嘆,魯豫是一位真正穿越了時間周期的媒體人。從記者、主持人、主播,她始終溫柔而堅定地講述,始終與時代并肩同行。
其實大約10年前,自媒體剛剛興起,《魯豫有約》就開始在做一些自媒體創業者的訪談了。那是她作為新聞人的敏感。
我記得她當時做足了功課,提出的問題都直奔主題,聽說我每天4點45起床的作息,也直言不諱「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痛苦的習慣」。
因為有過那次接觸,這些年,我始終覺得她是被低估了的。
![]()
▲2015年,魯豫有約聯合新榜在北京發布「2016值得關注的微信自媒體」,我們一起愉快地對談
《魯豫有約》開播20多年,錄制了4000多期,采訪了1萬多位嘉賓,國民度遠超所有其他訪談類節目,魯豫也被CNN報道為「中國奧普拉」。
現在大家如果想去了解一個演員,一位名人,或者話題人物,只要是魯豫采訪過的,《魯豫有約》都一定是繞不過去的重要參考資料,這就是「江湖地位」。

▲2011年《魯豫有約》采訪朱媛媛辛柏青夫婦
魯豫的采訪從來不提前跟嘉賓串詞兒,錄制節目也不帶手卡,不用提詞器,每天幾十頁的稿子全靠硬記,包括字幕里的錯別字,10個里有8個都是她發現的。
她的瞬間記憶力很強,十幾分鐘的發言稿,只要看一眼,她強調,只是一眼,她就能全部記住,完全脫稿。很多年前做早間新聞,清晨5點,在人最困的時候,她捧著一疊報紙,從上至下掃一遍,開機就能直接播報。
采訪主持的基本功,是從央視到鳳凰衛視,說新聞、做訪談,在一期期的錄制中,扎扎實實練出來的。
她在自己書里寫過這么一句,「人見人愛的人多半沒有那么好,而那些被群嘲、被狂踩的人,似乎也沒那么糟。」
不只《魯豫有約》,在鳳凰衛視時,她還主持過很多重大新聞直播節目,比如香港回歸,澳門回歸,戴安娜王妃葬禮,美國總統大選,911事件等等。
沒才華沒實力,只靠尬笑和「真的嗎?我不信」就能做到?我不信。
很難說,是時代終于趕上了魯豫,還是魯豫等到了她的時機。
去年,魯豫在《圓桌派》上的表現自信又坦然,「我54歲了,有什么不敢說的?」
![]()
![]()
今年,她破天荒地接受了《人物》的采訪,一個采訪了別人20多年的媒體人,第一次敞開自己。
里面提到一個細節特別有意思:
拍攝《魯豫有約》時,很多嘉賓坐在她對面哭,現場觀眾也哭得一塌糊涂,只有她很冷靜地繼續訪談,其實她的內心會一直自我批判,反復問自己:
天哪,為什么別人都哭,我就不哭呢?
在《陳魯豫·慢談》中,易立競也說到自己在采訪中的相似處境,她做訪談節目以來,就一直被質疑「你為什么不笑呢?」甚至因此遭到謾罵,只是因為她不笑。
就連她的領導都會在攝像機后面,不停地提醒她「保持微笑」。
這可太有趣了。別人哭,你不哭,你冷酷;別人笑,你不笑,你冷漠。而現在,時代終于允許一個女性做自己。
![]()
今年,55歲的魯豫說:年輕時,我向往優雅,現在想要那種旺盛的生命力。
我盡可能地跟上時代列車,盡可能地與時俱進,但有一天,我跟不上了,我就下車,每個人都會有這一站的。
同為媒體人,我尤其懂得,一個能穿越周期的女性,必定在無人可見處,獨自穿越了無數風暴。
很開心,今天的魯豫,終于開始正視自己的才華,相信自己值得被更多人聽到。也希望有更多女性能夠聽到她的聲音,汲取力量和啟發,擁抱更好的人生。
與10年、20年前相比,你的變化大嗎?評論區說說啊。
參考資料:
人物《陳魯豫 終于露出側臉》
本文轉載自靈魂有香氣的女子(ID:lixiaoyilhyxqdnz),作者羅拉,靈魂有香氣的女子作者,人慫嘴不慫的紅發毒舌小娘子。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