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個周三。聊幾件小事。
前幾天,羅羅給我發信息分享了小七交的作業,完全由自創符號寫成的“天書”。老師看不懂(當然一般來說,老師都會覺得不能這樣),羅羅內心那種既好笑又有點氣完全能想象。
但我一看就笑了,是打心眼里覺得太好玩了的那種。我笑,不是因為事不關己。而是因為,我自己也有一個同款的、“好玩”得讓我時常驚喜的人。回看他的成長,我發現一個道理:在孩子沒有犯原則性錯誤的前提下,那些讓我們頭疼的世俗眼光中的“出格”事,同樣藏著一顆試圖創造的、好玩的心。小七真的很像我家哥哥小時候的樣子。
拿我孩子舉幾個例子吧,讓大家一起放松一下。
![]()
在數字里“建造無限”
他小時候,有一次拿回一張數學試卷。我一看,上面的數字寫得巨大又古怪。
湊近了細看,我才發現其中的奧秘:他寫的每個數字,都不是簡單的符號。
比如一個“2000”。其中的“2”里面,他用細筆密密麻麻寫滿了 “2000”;而這些小“2000”里的每個“2”,里面又仿佛有更微小的“2000”……
他這不是在答題,他是在用筆創造一個關于“無限”的視覺迷宮。他可能覺得一個光禿禿的數字“2000”太單薄,配不上他心里那個宏大的概念(我對孩子們都是有濾鏡的)
我完全沒生氣。我像發現寶藏一樣叫他:“媽媽發現了個特好玩的東西!太特別了!我從來沒想過數字里還能套數字。 在考試這么緊張的時間里,你不僅想到了,還畫得這么規整、這么漂亮,你考慮了審美,想了怎么一層層套進去,媽媽覺得太了不起了!”
他眼睛一亮,興奮地開始講他的想法。那份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世界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最后,我才溫和地告訴他:“不過,作業和考試是寫給老師看的,這樣寫老師可能會看不懂,而且老師年紀大了,眼睛也看不清呀。這么棒的作品,讓媽媽幫你保存起來,當我們的秘密互動游戲,好不好?在學校按規則寫,回家和媽媽一起玩你的創意數字,如果你覺得人太少,媽媽還可以給你邀請小伙伴一起玩。”
![]()
課本掩護下偷偷創作的“迷宮大師”
再大一點,四年級時,我收到了老師發來的照片——是他在課堂上畫迷宮。
照片里,他前面用語文書擋著,下面墊著數學作業本,就在那方寸之間偷偷創作。
我都能想象他當時有多忙:時間只有半節課,手要畫,耳朵還得豎著聽老師的腳步聲,心里又緊張又刺激。
他回來后,知道老師找過我了,于是我就先開了口:“媽媽今天看你畫的迷宮了,畫得實在是太好了! 你想,在那么緊張的環境下,時間又短,還要用書擋著,還能畫得這么精彩,你的大腦太厲害了,空間想象能力真強!”
然后我才說:“但是上課畫,太辛苦了,也不尊重老師上課付出的精力。下次能不能回家,我們一起,大大方方、舒舒服服地畫?媽媽也想畫出這么棒的迷宮。”
![]()
讓爸爸苦等一個半小時的“校園探險家”
到了初中,有一次更絕。爸爸在校門口等了他足足一個半小時。天都黑了,只看到他的書包在保安室外,人卻不見蹤影。
他終于慢悠悠晃出來時,爸爸沒有批評他,只是問:“你怎么這么久,去哪里了呀?”
因為他知道我們從不輕易批評他,所以他不害怕,原原本本地告訴我們他的“探險”路線:
“我沒找到你們,就把書包放了。我想,我從來沒機會好好觀察過放學后的學校。”
“我先去看了后面的鴨子,然后去認了認學校種的各種樹,看哪些正開花。后來,我又去每個年級的樓層逛了逛,看他們黑板上留下的板書是什么——有年級在講物理定律,有班級在寫生物知識點……我還看了不同教室的裝飾,看了準備上晚自習的哥哥姐姐們拿什么樣的書……”
爸爸就聽著,覺得這一個半小時實在太等得值。爸爸跟我們說:“等他長大了,你想等,人家還不讓你等呢。” 孩子把這趟“探險”的所有細節帶回家,迫不及待分享給我聽。你會發現,他真的是個如此好玩的人。
![]()
守護“好玩”,才能收獲“有用”
回頭看這些事,我發現,當我們沒有第一時間去打壓這些“好玩”,而是先看到背后的有用或者無用的創造力時,我們收獲的比想象的多得多:
他永遠愿意跟我們分享一切。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這里沒有“標準答案”的審判,只有對他這個人的好奇。這份坦誠的溝通,比任何成績都珍貴。
他至今完整地保留了自己“好玩”的特質。這份特質,是他區隔于他人、最獨一無二的地方。如今,他依然喜歡畫各種小畫,愿意自己出去閑逛觀察世界,懂得如何讓自己真正放松下來。同樣在學習知識,但他沒有變成枯燥的機器。
他練就了特別好的心態。因為從小沒有被輕易否定過,他面對挫折和批評的恢復力很強,不容易陷入自我懷疑。他知道,一件事沒做好,不代表他這個人不好。
而在他長大后,這些 “好玩”,甚至變成了“有用”。那在數字里構建無限的想象力,那繪制迷宮的細致空間感,那探索校園時敏銳的觀察力——所有這些,都內化成了他學習能力、創造力和生活熱情的堅實底座。
最后想跟朋友們說:
養孩子就是開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他會給你帶來怎樣的“驚喜”或“驚嚇”。但或許,正是這些不按劇本出牌的瞬間,才讓他們如此獨一無二。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先做“好玩”的發現者,再做“規則”的引導者。看見行為背后的創意和熱情,遠比第一時間糾正錯誤更重要。
給孩子的特質一個“安全出口”。告訴他:“這個想法太棒了!不過課堂有課堂的規則,我們回家找個時間,讓你玩個夠,好不好?”
放下一些“必須正確”的焦慮。只要不觸及原則(尊重、安全、不影響他人),不妨容錯度高一點。孩子的很多行為,只是大腦未發育完全的必經階段,哪怕他們想控制一時半會未必控制得住,就像我們能控制住發脾氣嗎?我們都不能,何況未發育完全的孩子。
放下焦慮,才能看見孩子背后那簇好奇與創造的小火苗。它可能微弱,但值得我們去守護。
我們常常因為外界的標準而焦慮,生怕孩子走錯一步,卻忘了去發現和保護他們身上最獨特的光芒。也許,下次當我們再遇到孩子的“不按常理出牌”,可以先深呼吸,問一句:“哇,你這個好特別,能告訴我你是怎么想的嗎?” 或許,我們會打開一個全新的、好玩的世界。
謝謝 “好玩”的人,也謝謝所有愿意欣賞孩子“好玩”的父母。
愿我們都能成為孩子眼中那個“好玩”的大人,然后,和他們一起,成為更自在、更快樂的人。

![]()
我是一個謹慎、規矩到幾乎無聊的人,身上跟好玩完全不沾邊。但身邊有良師,有益友,都是可以對自己產生一些影響的。就像因為很早就聽拿云媽媽講過拿云成長中的這些小故事,所以我知道孩子在一些階段有些出乎大人意料的表現是正常的,并不會耽誤他們后面成長為一個很好的人。所以在面對小七外星人文字的時候,我并沒有打壓他,說這件事情不能做(畢竟他是用畫來講一個關于KEY的故事),而是告訴他,在學校要遵守學校的規則,寫別人能看懂的字,外星人文字可以作為我們之間的秘密。詳情在昨天小周老師專欄的有話說里講了。
昨天文章的評論里,也有家長講起孩子上課畫小畫。這種事情小七也干啊,校內讓寫字母,他一個字不寫,在空白處密密麻麻的畫出來一搜船(補完交給學校忘記拍照留紀念了)。
一般來講,小七不完成學校的任務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于他來講有些困難,比如拿筆規范的寫字母,他就做自己的事去逃避。這種我是不懲罰的,把該寫的補完,然后在家里循序漸進有空的時候額外練幾遍書寫。畢竟揍一頓,該慢照慢,不擅長還是不擅長,那不如通過一些具體的練習,幫他掌握技能。
另一種就是學校作業太簡單,他覺得無聊,比如這種數學課堂練習。
![]()
![]()
這種練習,他從讀題到寫完,也就是一分鐘,但在課堂他不知道在干嘛,一個字都沒寫,老師簽句話讓他帶回了家。這種能做而不做,無視老師的話,我第二天放學讓他拿著新加坡數學的練習冊補了十倍的量(一年級的口算練習也很簡單,他補起來沒難度,但畢竟耽誤他跟鄰居小男孩兒出去玩的時間,所以后面課堂練習就沒帶回來過,老師也反饋說他配合了)。
雖然拿云媽媽說小七像拿云小時候,但我知道,我作為一個很不好玩的媽媽,把小七養成拿云那樣完全自在生長的樣子,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時候,我還是會嚴格地配合學校地要求,不讓小七在學校過于奔放和好玩。那些本來想在學校畫的畫,我鼓勵他在家畫,在家畫畫了沒時間讀書都可以,畫完想講畫面背后的故事我可以聽,他覺得自己沒有被壓制,所以也愿意配合著在學校少搗蛋。
配合好玩的孩子們,可能我只做到了一點兒,就是面對各種出格地事情,都不會直接教訓,而是先平靜地問一句“為什么要這樣呢”?就像小時候跟七七一起搭積木,搭到不同高度他哐的推倒。大人視角,這孩子純搗亂,玩都不好好玩。可問句為什么,他會告訴我們,他就是想停下不同高度的積木倒下后會有多響,會倒成什么樣子。
所以,昨天說孩子上課畫畫的評論下面,好多朋友講自家娃的情況,然后問怎么辦。說真的,我不知道,拿云媽媽也給不了具體的意見。我們只能說,孩子的各種行為可能都是正常的,家長不妨先問出來,行為背后的原因,然后再根據具體的原因,以及孩子的個性,去決定怎么辦。具體到書上畫小畫這件事,萬一家長在書上發現有小畫,家長也不用特別緊張,如果孩子是等大家完成作業或者課間打發時間畫的,也沒啥。強壓著不準畫,不如引導著孩子好好聽課,完成任務,額外的時間如何打發,可以隨意些。
我今天有話說寫的比較長,其實是擔心大家看完拿云媽媽的分享,陷入另一種焦慮,畢竟真的有很多朋友可能像我一樣,沒那么好玩。所以我想告訴大家,我們不但要接受養孩子像開盲盒,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同時也要接受,我們每個大人也是不同的,人人都想做到100分,但很多時候就是做不到。那么,努力提升和調整了自己,盡量不留遺憾,也就夠了。
Read More
育兒干貨I好物分享I誠意滿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